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台北故宫有什么?(二) 土摩托日记 |
[游记]台北故宫有什么?(二) 土摩托日记 |
2008-04-10 sohu.com |
搜狐博客 > 土摩托日记 > 日志 2006-08-30 | 台北故宫有什么?(二) 首先感谢所有为我投票的朋友,记得今天再投一次哦:
六,万壑松风图。此画长188.7厘米,宽139.8厘米,是宋朝另一位著名画家李唐的作品。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中国画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这幅作品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期的作品,画中粗砾嶙峋的石壁,乱石中拔起的松树,无不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为“斧劈皴(音“村”)”,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壑郭熙两位前代大师,此画主山的比例缩小,并除去了雾气的作用,山水因此看起来格外清晰,令观者感觉身临其境。
七,快雪时晴帖。这是王羲之致朋友的短信,他在一场大雪之后,天晴之时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遂提笔写信问候。原帖长23厘米,宽14.8厘米,内容如下: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候。王羲之的作品已无真迹传世,这是唐代的摹本。乾隆皇帝将此贴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同列为三件稀世珍宝,珍藏于他的书房“三希堂”中。如今另两幅字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国子监刊本《尔雅》。《尔雅》是一部字典性质的经书,作者至今没有定论。本刊本由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印,保存完整。国子监自五代开始刊刻经籍,但如今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物证。值得一提的是,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庄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九,藏文大藏经。藏文佛经的装帧形式不同与汉族人习惯用的佛教经本,而是以经页,经版和经衣组成。经页呈长方形,一张张叠成一摞,上下以经版夹住,然后用丝带扎紧,并附上白色哈达,最后以黄绫经衣包裹,成为一个完整的一函经箧。这种经本形式源自印度,为西藏佛教沿用,称为“梵夹装”。此为清朝的收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的经叶,正反两面均以金泥正楷书写,每函300至500叶不等,经叶依次序叠放后,边缘即呈现金泥彩绘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等8种图案。
十,帝鉴图说。这是明朝辅臣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内容取材于历代皇帝足以借鉴或者警惕的事迹,并有插图作为说明。图在前,文在后,每段故事先录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翻译成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通俗易懂。台北故宫所藏《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艳,制作精美。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该完成于咸丰(1861)之后。清末的同治、光绪和宣统皇帝即位时皆不满十岁,或许这套书正是应此情势而制作的。 除了这十个专家评选十大国宝之外,还有民众评选的十大。我就不贴了,大家去买上期三联吧。 评论 (0) | |
转自:http://tumotuo.blog.sohu.com/11653310.html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