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日群众瞻仰毛主席纪念堂见闻 人民网记者 王建新 12月26日早上5时30分,从辽宁来北京做生意的刘东升就手捧一束鲜花,和公司的几位同事赶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等候瞻仰毛主席遗容。 这一天是新中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早晨九时左右,刺骨的寒风一阵阵往人脖子里钻,但天安门广场中央的毛主席纪念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已经排起了一百多米长队。 走在瞻仰队伍最前列的刘东升告诉记者,为能在早上赶到纪念堂,他前一天晚上连夜驱车从赤峰赶往北京,抵达时已是午夜时分。没来得及休息,他就和同事们出发了,并在夜色中敲开了一家花店的门,买了鲜花。“今天,这一束鲜花不仅代表我们几个人,我相信同样代表了全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对毛主席共同的怀念与崇敬。” 来自吉林的退休工人杨春兰随着队伍缓缓向前移动,满脸肃穆。63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她一共到过北京5次,每一次都要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毛主席一辈子和我们老百姓心连心。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愿意接近群众,想着念着群众。” 纪念堂大厅里的毛主席塑像前,一会儿花束就堆起了一尺多高。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于树川向毛主席塑像献上花束并三鞠躬,泪水一下子就涌出了眼眶。他哽咽着说,40多年前,正是在毛主席等老一辈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造出了“两弹一星”,也为今天的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就是讲无私奉献,在我们科技界,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直是推动我们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瞻仰厅里,毛主席的遗体覆盖着党旗,遗容安详,静静安卧在鲜花丛中。瞻仰者放慢脚步,注视着毛主席的遗容。许多人走到出口处,又忍不住回首凝望。来自甘肃宁县金村乡的邵生志在儿子和孙子的陪伴下来到纪念堂瞻仰。老人说,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看毛主席老人家一眼,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农民都感谢毛主席,永远都记着他老人家的恩情。” 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瞻仰群众1.38亿人次。据纪念堂统计,今天瞻仰人数比平日明显增加,达2.6万多人。(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