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留个念想儿之十八:寻踪散记――法源寺纪行(一.

[游记]留个念想儿之十八:寻踪散记――法源寺纪行(一.

2007-07-16    hexun.com

发表者: interman

上一回我们说到, 迎着午后的冬阳,中年人离开达智桥胡同,向西往南拐,进校场三条一直奔南,走夹道居胡同出南口儿,过马路,再沿广安门内大街西行不远,就是西砖胡同北口儿了。

印直进去,前行至南端,就是法源寺前街了。

就是这条街,说起来您也许不信。打没有现而今的北京城的时候,它老人家就横卧在这儿了。如果从法源寺开始备料启建时算起,起码也有1300多年了。而且,更奇的是,这个名字从有记载时起,就是这么叫的,1300多年来,就没有变过!可以说是我中华大地北方地区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了!

就是这条街,走过唐王李世民征讨高丽的军备辎重,走过被俘关押在此的宋朝徽钦二帝,走过南宋遗臣不受金国招抚将自己饿死在寺内的名士谢枋得,走过借皇威行自私的明朝专权太监宋文毅,走过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四位皇帝的宏乘大辇,走过各地进京举人,走过清亡后的军阀袁世凯、张作霖、曹玉祥,走过民国的高官大员,走过大诗人徐志摩泰戈尔.........

中年人站在法源寺前街的东口处,发现,现在的法源寺前,原来的棚户民居,已经拆除,建成了一个宽敞的绿地公园,硬砖漫地,绿草坪植,海棠玉兰,佳木亭立。虽是冬日,休闲之人,男妇老幼,洋洋自得,甚是祥和。

中年人低头看路,那路面已是柏油遮盖,全没有了坑洼,也不会爆起土尘灰烟,虽不宽却平坦,在冬阳下静静地躺着。

走动起来,中年人觉得自己的那双耐克旅游似乎变成了一双青面麻底的老式便靴!

---这是谁,是康有为的一进法源寺?是谭嗣同、梁启超的双会大雄殿?是杨椒山的丁香会毘廬?抑或,是谢枋得绝食悯忠台?

这双脚,这两只鞋,把中年人带到了法源寺内。懵懂间,但闻一股烟香挤入鼻腔,猛抬头,他发现自己站在一座殿宇前。此处院子,东西十丈,南北七丈,一座大燎炉,几许进香人,香火正旺。细观殿匾,正是大雄宝殿。面南的殿阶东西,各有立碑三座。

中年人由东至西,逐一观看,确是一共六座,逐一为:清雍正《御制法源寺碑》、明?刊印佛经《敕谕》碑、明万历《重修崇福禅寺碑》、明正统《重修崇福寺碑记》碑、明崇祯《重修悯忠寺碑记》碑、清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

看个来回,中年人又回到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崇福寺碑记》碑前。遥想当年,康有为在此碑前有悟而力倡变法,谭嗣同在此碑前结识梁启超喋血刑场后又停尸于此前,是一种什么理喻呢?

由前转至碑后,见其后另有数字,字型绝大于前。云一切有为法,如泣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发现。

此法是彼法乎?依法而变法乎?佛法而世法乎?前贤们究竟从中悟出了什么呢?

此时,冬阳已弱,光线暗淡,碑上字迹越发模糊。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打扰了。一声佛号从身后传来,中年人回头,出现在他的视线中的,是一位和尚。

啊啊,我那里不对吗?中年人疑惑着。

啊,不是。见施主看碑多时了,请问施主,可对这里感兴趣和尚微笑着。

正是。中年人含胸施礼正是有感而来的。

只是,天色已晚,就要净寺了和尚合掌捻珠,中年人见他衣袖中露出灿灿金表。

?.....中年人惋惜。

施主有心,请择日再来,如何?和尚建议道。

可是......中年人正欲分辨,突然一阵乐曲声响起。

施主少待,接个电话和尚说着,撂衣从腰间取出一部手机,接来电。功课么?准时。

中年人见状,哑然笑了--看来这社会实在是进步了,佛门也是科学的皈依者了!

接完电话,和尚说:寺里功课就要开始了,天已将黑,还是请施主择日再来吧。顿了顿,又说:

随我来。

中年人不解,也只得跟着。

上八级台阶,来到殿门,和尚手指道:本殿宝物,一是此明代早期华严三圣佛像,是北方地区现存最好的。二是奉供两厢雕于清代由承德移运晋京的这十八罗汉木雕像。

又手指上房构梁:这三么,就是这乾隆帝御书匾。

和尚又说:本寺宝物众多,只是天色已晚,紧慢不能全观。不如择日,就找小僧,再作引领,如何?

中年人心里嘀咕:看这意思,不是要度我入空门吧?

又一想:和尚倒也说得实在,天晚了看不清什么,索性择日吧。

遂问道:敢问大师尊号?

和尚答到:小僧一诚。改日恭候施主。恐难推措,请来时先通知。随手递过一张纸片。细看,上印:

法源寺僧佛学导师为佛住持 一诚 tel:139xxxxxxxx

哇噻!这和尚,竟是现任住持!

中年人托了底,也就听从劝说,离寺而去。

当他出得寺门,再踏上法源寺前街的路面时,情绪有了转机:世道和世界,本来就源流不息,流传中,本来就生生灭灭,变变化化,1300多年前的土播古道,和今日的柏油硬路,承载的都是人文历史。联想到和尚的金表和手机,中年人于历史的沉重之外,平添了几许寻古、看今、想未来的平和。

我肯定会再来的。他想。

欲知后来又是怎样?下篇儿再说。

转自:http://interman.blog.hexun.com/3665334_d.html3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