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法源寺之行 |
[游记]法源寺之行 |
2008-03-21 xhblog.com |
早晨起床,天气晴朗,略有风,但天空非常蓝,似乎昨天那一场大风把什么都吹散了,于是连心情也好起来,与室友开始我们的法源寺之行。 绕了远路,耽误了些时间,但总算找到被一片民宅包围的古刹。冬日的寒风中,它静静矗立在那里,没有丝毫张扬的门面。进入它的那一刻,便仿佛隔绝了尘嚣,佛音绕耳,一切归于平静。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誌》记载,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徵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习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贞於僧侣,鉴於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又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祗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在法源寺内的一面墙壁上看到湛空法师的这样一段话: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十年可活,我会在这五十年内尽力去完成我想做之事;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年可活,我会在这五年内及时行乐;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个月可活,我会用这五个月好好安排身后事;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天可活,我会用这五天好好话别我的家人亲友朋友;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小时可活,我会用这五小时好好完成我的遗嘱; 如果佛告诉我只有五分钟可活,那么我会闭上双眼,在这五分钟内,静静等待死亡。 以上和原话有出入,但大意如此。 他想告诉人们,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亡,但我们却从一出生就清楚的知道我们最后的结果终是死亡,可这并不意为着我们的人生无意,正因为我们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才能在有限的活着的时光,好好把握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知道自己最重视什么,最想做什么。 于我来说,便只想尊重现在的自己。不管我的所作所想在他人眼中是多么幼稚与可笑。 明年四月,法源寺的丁香花会开,我想我会再去~
|
转自:http://sakura1zakaya.xhblog.com/archives/2007/280392.shtml3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