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百泉山之行 |
[游记]百泉山之行 |
2007-07-24 sina.com.cn |
百泉山下有一条百泉河,名字虽叫百泉河,可水流并不都来自百泉山,而是从更远、更高的山汇聚而来的。河上,有两座桥,一座是水泥桥,供常人行走;另一座是悬索桥,两边是铁链,上面是木板,是供游人练习心跳的。水流平缓,清可见底,水中一块巨石,像一只小船静静地停泊,石上,野草两簇,傍水而立,有出世的感觉。 我们一行四人,过桥,沿着百泉山山谷的左侧山道,向百泉山深处进发。这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区,山道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走的人多了”,逐渐踩出来的。山路狭窄、崎岖,顺山势而上下曲折。翻过一个半山,看见第一个景点“飞来石”,下面悬空,上身挺立,孤零零的一块巨石。向下望去,有两处湖水,都是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一个状如飘带,狭长幽静,这是下湖。两山对立,湖面的一大半掩藏在半山的阴影里,有淡淡的凉意。另一个沐浴着秋天暖融融的阳光,水平如镜,是一个比较规则的三角形,这是上湖。两湖相叠,落差约在20米上下,上湖的水从一个宽不到2米的出水口直接倾泻到下湖,形成清流之下的飞瀑。上湖的水与堤坝水平,伸手可及,而水深不可测。两湖都不大,一望而尽收在眼。 由上湖而上,山路沿着溪水在山谷中穿行。路上,游人三三两两,正像战败的散兵。脚下的小路,有时是巨大的山石,有时是细碎的沙子;杂树和枯草在道路两侧,形成一个狭窄的人行道。巨石如垒,散布在溪流之上。水流在乱石堆中寻找着下行的出路,或翻过石头,或越过缝隙,或绕过岩石,或穿过在石缝间生长的水草。水声涓涓,淹没在游人的脚步和喧哗之中。山谷里溶进了温和的阳光、绿色的树叶、枯黄的野草、清风和不同树木混合的气味,正是十月秋色,北京郊区的秋色。 在一处潭水边,我们略作休息。溪水在两块巨大的岩石之间,顺势而下。巨石之下,即临浅潭;潭水不深,不过齐腰。水面也不大,长不过20米,最宽处不过5米,形状像一个葫芦的截面。水面上散落着几片树叶,在水流和清风的双重作用下,漂流、旋转、滑行、轻移,清晰的影子照在水底,也作着相同的舞蹈,优雅而曼妙。潭水末尾水浅处,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野生芦苇。芦花开了,芦穗呈水洗之后的土色,自然雅致,随风摇摆;芦苇上半部的叶子已经黄了,下边还是绿色。水在芦苇之下流过,风在芦苇之上吹拂,水声潺潺入耳,芦叶沙沙渐远,虽不是万顷景色,却也小有情调。 一只红蜻蜓落在我身边的石头上,我动了歹念,想把它抓住。可是,空手抓蜻蜓,大概只是武功了得之人所为,非一般人所能。我慢慢靠近,然后,快下毒手,不料蜻蜓飞走了。我以为这就完了。不曾想,这只幼稚的红蜻蜓在潭水上绕了半圈,又停留在原处,而且对我全无防备。这一次,我下手更快,蜻蜓居然被我空手逮住了。我暗想,这里游人少,小蜻蜓没见过什么人面,不知道人心如此险恶,白白送了性命。 四人继续向前,同行的杨海波在一个小水洼里抓到了一只小鱼,不足2厘米长,她高兴得叫起来,就像抓到了大鲸鱼一样。大家停下来,我也开始逮鱼。可是,肚子太大,踩在石头上弯不下腰,手下不到水里。我干脆脱了鞋,赤脚下水。这里的鱼和蜻蜓一样,也不知道人是吃鱼的,脚下到水里,鱼纷纷围上来,用小嘴啄食起来。小鱼非常小,像小精灵一样,在水里忽来忽去,忽上忽下,速度之快目不暇接。小鱼以微生物为食,这些微生物附着在水中的石头上。石头上的斑斑点点,就是小鱼的食物源。 这么小的鱼,随便一个缝隙就溜走了,加上闪电一样的速度,更让人看得见摸不着。我对抓到小鱼几乎没有什么信心。在水里泡了半小时,一无所获,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一条小鱼却进入了我的包围圈。我双手一捂,快速离开水面,小鱼仍在,扑扑地碰着我的手心。嘿,抓住了。有了这么一个开始,信心倍增,也有了抓鱼的心得和技巧。鱼群失去了一个小伙伴,也变得更警觉,在水里不断变换方向,左右飞驰,如水底生风,偶尔会撞在我的“毒手”上,鱼的小嘴轻触的一瞬间,就像少女的初吻一样短暂、清晰,历历在心。之后,又有收获,共抓到了3只小鱼和两只小虾,其中一只鱼算得上是“巨无霸”了。 花了太多的时间逮鱼,行程就仓促了。逆溪流而上,看见一座悬索桥,询问从山里下来的人,说我们只走了一半,本来还想爬到头儿的,经人这么一说,都泄气了,原地休息。再起身进山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尚有余力,另外三个人懒洋洋地坐在光秃秃的石头上,一丝不动。 我一个人再往前,随后的路程就成了扫描,脚下生风,匆匆向前。前边的游人一个一个被我超过,景色随山就谷,处处不同。过青妹潭、看甜泉汩汩流出,知鱼潭、乐鱼潭两潭相接,都是一个人独坐听风赏鱼的好地方,虽然水面一样的狭小,鱼一样的寥寥数尾,也没热带鱼的姹紫嫣红,却不失水映青石、鱼翔浅底的幽静。甜泉之上,有一片树林,在起伏的山谷里漫布。这些树都不高,一簇一簇的,每一簇少则七八枝、多在二十余枝,每一枝或直、或斜,或紧密、或疏朗,或独立、或与另一枝互相缠绕,只看一簇,没什么特别,可是一簇簇的树枝密布在山谷之中,就有了一定的节律,自然有序,巍巍壮观,山风吹过,如森森的依仗浩然而不可犯。 在一个岔路口,我选择了向左,这里的道路是刚修的,新铺的巨石留着崩裂的痕迹。爬过一个慢坡,望见崖壁上飞瀑高悬,水声朗朗,在山谷回荡。悬崖壁立,清流如带,在风中摇摇摆摆,断断续续。看旅游指南,知道名叫“飞云瀑”。现在,过了雨季,水流不大,纤细如丝,缥缈若云,更加名副其实了——瀑布像云一样飘逸,像云一样自天而降。 百泉山记录 风静晴空远 小路绕清溪 补记: 我们抓到的小鱼,在返回的半路上,就全死了。再者,这一天是2006年10月4日,晚上回到北京,看新闻,知道北京当天下午的气温是30.4度,是1951年以来同期温度最高的一天。 2006年10月5日星期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21fe9d010005mc3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