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三陵游记 |
[游记]十三陵游记 |
2007-07-16 bbker.com |
十三陵游记 到了北京,有两个地方是必看的。首当其冲的是紫禁城。透过紫禁城,可以详尽地了解皇帝的生(包括他的生活质量);但要想充分地感悟皇帝的死(包括他的死亡观念),则应该去十三陵。只有在十三陵,你才能最强烈地意识到:皇帝也会死的。皇帝已经死了! 所以逛完紫禁城,最好立即搭车去看十三陵,这是一条古老的路线。假如你对皇帝奢华的生活无端地嫉妒,或许在他的坟墓面前,心理会稍有平衡,毕竟,他交出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哪怕是很不情愿的。他交出了金钱、美女、宫殿、江山,他交出了宝马、良田、衰草、斜阳,他交出了玉玺,交出了权力…… 所有被劫掠、被征服、被霸占的,都将被归还。所有的神话都将破灭。 从紫禁城到十三陵,是明代大多数皇帝的必经之路。 只有三人除外。其一是太祖朱元璋,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下的孝陵;其二是建文帝,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永乐皇帝)打败,南京城破后下落不明,据说自缢于火海,可谓死无葬身之地;其三是第七代的景泰帝(代宗),被复辟的英宗发动宫廷政变勒死,以王礼葬在玉泉山北金山口,他生前在十三陵地区预留的坟地也就作废了,这半成品百余年后改建为光宗朱常洛的庆陵,总算没浪费。 定陵在十三陵中尚属中等规模的,为从房山西南的大石窝运来一块造丹陛用的长三丈、厚五尺的石料,就发动两万搬运工足足拖了28天。十三陵总共耗费了多少人力,可想而知。还有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庆陵、德陵等等呢?据史料记载:规模较小的献陵动用军夫、工匠23人,在前十二陵中,最小的景陵也用了十万人。每修一陵,都会使无数工匠劳累而死。例如在修长陵过程中,朱棣曾派专人去天寿山工地宣读他写的祭文以示慰藉,由此可见一斑。为死人修坟,不知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以及累死多少活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长夜般的愚昧与黑暗。死亡居然比生命更重要、比生活更重要。帝王们的死亡观念,是今人无法理喻的。他们在给自己修筑一座座陵墓的同时,无形中也使中国漫长的君主制时代逐渐陷入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封建社会在帝王们的奢侈与昏庸中走向末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明与野蛮相搏斗的过程—文明最终成为野蛮的掘墓人。皇帝终于死了! 他们终究要搬这么一次家。 给皇帝搬家可真够费事的。金棺玉床,宝鼎香炉,霓裳羽衣,铜车石兽,甚至连铺盖卷都不能遗漏,还有数量惊人的“零花钱”—随葬的货币。一切的一切,皆遵循视死如生的礼制。 以定陵为例,仅建设费即达白银八百余万两,更别提其余无价的殉葬品了。 陵内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皇帝的幽灵若是在金碧辉煌的地宫游走,一定会觉得很舒适吧?只可惜我们无法了解到他死后的感受。 |
转自:http://www.bbker.com/D4908.html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