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昆明湖西湖-杭州西湖-日记-www.trsui7.cn

[游记]昆明湖西湖-杭州西湖-日记-www.trsui7.cn

2007-10-30    trsui7.cn

杭州西湖-日记-红袖添香杭州西湖 2007-5-1 12:27:41 心情:好 天气:阴 温度:19 ℃ 杭州西湖
2006年9月我和老伴参加旅游团到杭州。这里我们曾在1993年7月待过一天。那次本来是从北京乘飞机到上海的,不知什么原因飞机不能在上海降落而到了杭州。我们将错就错玩了一天。这时的西湖还没很认真的修饰,但风景还是美丽的。13年之后的这里更加美丽了。
宋代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了西湖。并写了一首好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好诗自然产生了诗人效应,自此以后西湖的美和西施的美平起平坐传遍了天下。细想起来西施到底有多美?宋代的苏东波肯定没有见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但西湖古今中外的游客都看过了,都说很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杭州西湖的美也引出一个“效美”现象。据说全国有30多个西湖,有些和苏东波可以牵上点关系,比如惠州的西湖苏东波确是到过那里。雷州的西湖在苏东波被贬海南时也经过雷州。其他西湖的来历我就不清楚了。他们都认为西湖和西施一样代表着一种美的概念。
早上汽车带着我们一行到西湖的一张荷塘旁边,初秋的荷显得清高刚毅,似乎在说:“花开花落结莲盘,茎叶相依永不分。”是的,我想人也大概如此,结婚生了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都成长而离开了,剩下的只有两个老人,而荷花也有点相似。在荷花盛开的时候是多么热闹啊!秋天来了,剩下的只有茎和叶。荷叶是宁可枯死,也不会茎叶分离而随风飘零的。我看看身边的老伴,我想我俩数十年相依,当年因为工作需要,我是上上下下,时而到山区,时而到机关,现在都双双退下来了,有幸相依外出旅游,也算是潇洒走一回啊!她被周围的美景所感染,和我在莲池旁边照了一幅相后,和游伴们“指点江山”去了。
路旁是两行绿柳,在绿柳的旁边停泊一张游船。我们依次上了船即开始了游湖。湖水是平静的,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是开船后马达把这面镜子震动得起了层层微波,打破湖面的静寂。人们在欢笑在议论。
西湖的景区实在太多了,人们都说西湖十景。这是7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十景依次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苛礁鼍澳浚行┑胤胶苊廊床皇舭司爸涫滴骱?993年我第一次到西湖时,雷峰塔已经倒塌70多年了。当时我只凭艾思奇那本《大众哲学》里知道有雷峰塔这个名称。那本书把雷峰塔倒塌是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形像地讲明白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像。过去的雷锋塔是怎样的呢?据说:雷峰是一个山峰,位于净慈寺前,他原名叫西关砖塔,又称黄妃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原来是7层的,北宋末代遭到雷击,顶端的两层被击坏了,到了南宋初期进行了修复,但比原塔减去了二层,成了五级浮屠。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构檐廊屡毁屡修。斜阳落照,塔起金轮,湖上黄昏暮景中甚是美丽。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放火烧掉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塔顶也毁残了。有人题诗叹为:“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他与湖对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淑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皆说此言有理。雷峰老衲也就闻名于世。雷峰塔既是一座古塔,自然就有很多传说。
有人说当年法海和尚破坏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婚姻,并将白娘子禁锢在雷峰塔下。许多年后,修炼成功的小青蛇战败了法海,白娘子终于被救了出来。也有人传说雷峰塔的古砖是有神灵的,为了得到神灵的保佑,人们便偷偷的把塔里的砖一个一个地搬走了。
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时40分许,西湖南岸一声巨响。一时尘埃蔽天,鸦雀惊飞,雷峰之巅碎砖累累,雷峰塔倒了。杭州人从大街小巷里走出门外观看,有些人赶到砖堆里“淘宝”,这些砖也随之搬光了。
时光一晃经历了76年的沧桑,人们永远怀念这座古塔。2000年12月26日,雷峰新塔建造的奠基仪式在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遗址旁隆重举行。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一千多年的热恋情结,在这一天,雷峰塔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次我们看到了新的雷峰塔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雷峰新塔沿袭了原塔风貌,为楼阁式塔,八面五层。塔刹、塔身、台基高度分别为16.1米、45.809米、9.85米。塔身共五层,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为88米。塔的建筑总面积为6089平方米,很有特色。

塔内的文化陈设:底层悬有启功先生书写的“雷峰塔”匾额,在底层可俯观台基层的雷峰塔遗址;暗层用彩石镶嵌、砖雕、木圆雕演绎《白蛇传》;二层是丙烯壁画《吴越造塔图》;三层用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竹雕展示关于西湖及雷峰塔的诗画;四层用瓯塑表现西湖今貌;五层的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安放2002座树脂贴金的小型金涂塔。此外,该层还用金漆木雕展示佛教文化;天宫内放置《雷峰塔重建工程要览》和雷峰塔模型以传诸后世。
新的雷峰塔出现以后,我想他给人们的印像也不再是老纳了,和对岸的保淑塔应该换个位置,保淑塔应该成了老衲,新的雷峰塔将以丽人的风姿展现在西湖之泮。

苏堤
我想苏堤是西湖的主景,她贯串着西湖的各个景点,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把各个如珍珠如宝石的各个景点串了起来。苏堤南起杭州西湖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苏东坡任杭州任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我想风流的苏学士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勤政为民的水利专家,他到什么地方做官都比较注意修堤治水,当时他还没有想到后人会把这些工程命名为苏堤,大概也想不到人们会永远纪念他。
现在的苏堤以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翠绿的杨柳,柳丝在微风中飘忽,柔和地向人们招手,我想如果在清静的月夜,会更好看,比我们海滨城市的椰林海风另有一番情趣。

孤山不孤
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孤山不孤”,开始我悟不出其中道理。这里之所以叫做孤山,据说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称为孤山。也有人从地质学上解释,说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种种说法都有道理。我想这里孤山的风景是美丽的,但也不是一处独美,是和其他景点相连为一体的,也可以说是孤山不孤。
可歌可泣的英雄遗迹。
在这里我们感觉到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秀,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和“鉴湖女侠”秋瑾等,在这里留下不朽史迹。
岳飞墓,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岳飞,(公元1103-1142),河南汤阴县人。建炎三年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率军奋勇抗击,每战必胜。却被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并指使张俊、万俟呙等制造假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及子岳云等,毒死在大理寺监狱。五十三年之后宋宁宗时为他平反昭雪追封鄂王。人民尊他为民族英雄。岳飞庙是南宋嘉定十四年始建的。现在存下来的庙是清代时重建的,民国时重修,雄伟壮观。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四跪像。墓道前方照壁上,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对岳飞的冤案自古以来有很多人评说。人们都在骂奸臣秦桧等一班乱臣贼子。但这和皇帝不是没有关系的。我曾为此写过一首七绝:
暮春时节雨纷纷,西子湖边谒岳坟。
奸贼诬良诚可唾,憾无顽铁铸昏君。

于谦墓祠位于西湖三台山麓,分为墓区与祠庙区两部分。苍柏翠柏环绕,十分庄严肃穆。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为官正直清廉,敢于为民请命,兴利除弊。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当了战俘,京师动摇。当时担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拥立英宗皇帝之弟祁钰为帝,总领军民抗敌,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说到“土木堡之变”,我想这大概也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大大的笑话。1449年明军以50万对付瓦剌军的三、五万人,竟然以全军覆没,皇帝当了战俘。其原因,首先是最高层腐败无能。像战争这样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听任一个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摆布,如同儿戏。其次是战略指导上犯了一系列错误:进军中采取冒险主义,回师时采取逃跑主义。在后勤上,在士兵不熟悉武器装备的性能,缺乏随行后勤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即匆忙出发;还没到战场,50万大军就已经断了粮。回军时,数十万大军扎营于没有水源的绝地,对远处唯一的水源又不加控制,使军队处于饥渴之中。再次是领导层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致使军心动摇。第四是轻信瓦剌和谈之言,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即匆忙移营就水,致使营中大乱。于谦为国立了功,但皇帝的争斗却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天顺元年(1457),英宗皇帝复辟,于谦被诬遭害,后来得到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旌功祠。明清屡毁屡建。现已四次修整。
张苍水(1620--1664),浙江鄞县人,南明大臣。明末,他组织义军抗击清兵,曾与郑成功部联军入长江,下芜湖,围南京,威震东南。后因力量对比悬殊于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隐居浙东海岛图谋再起时,因叛徒出卖而落入敌人之手,铮铮不屈,为国捐躯。张苍水墓祠重建于1985年。祠堂仿江南传统祀祠,正中为张苍水坐像,堂内外多悬、刻其诗作以及后人颂念匾、联。墓居祠左,墓道宽敞,前立青石坊,两侧陈放石虎、石马等,松柏掩映,英风浩荡。

“鉴湖女侠”秋瑾
秋瑾的塑位于孤山后麓,这里的绿树丛中,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这位女英雄生于1877年,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其许配给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她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1904年秋瑾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一年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第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孙中山先生和宋床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我们党对秋瑾烈士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她的事迹将将永远启后人。
2006年9月

5

责任编辑:22已阅读114次

转自:http://www.trsui7.cn/hzxzh/trsui7hzxzh0042.htm105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