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之行——科技馆 Re:北京之行——科技馆 |
[游记]北京之行——科技馆 Re:北京之行——科技馆 |
2007-09-02 52blog.net |
今年暑假,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之行,共计五天。我想起暑假作业有十篇日记,我就把北京之行分篇记叙下来。 *****************1*************** 第一天,我们去了北京科技馆。科技馆分别有三个馆,A馆、B馆、C馆。我们先去了A馆。A馆是主科技馆,共分四层。第一层是电子部分;第二层是信息部分;第三层是光电部分,第四层是人体部分。B馆是球幕电影馆。C馆是儿童馆。 首先,我们进入A馆。刚一入门,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机器人乐队表演。在一些小机器人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跟大人一般高。它是TT博士,也是指挥员。那些小机器人是用铁丝组成的,看起来很可爱。他们有的拉小提琴,有的吹着笛子。虽然声音有些不大,但是很好听。表演刚一结束,TT博士就给我们讲人体构造。 你知道汽车尾气带给环境污染有多大吗?在科技馆就有一个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台上分别放着液化气,汽油,氢气三种汽车燃料,实验模拟汽车燃料排放出的尾气污染程度。可以看出:汽油的污染最大,而氢气是少。氢气燃料来源于哪里呢?旁边就有一个以水来做汽车能源,产生氢气的实验。妈妈说:“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用水来做汽车能源,这样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降低了污染”。 *****************2************** 今天,我来介绍另四个奇妙的技术——隐形术、防弹衣、伞翼机,哑鼓。 观看隐行术的人很多,要排队。妈妈说:“我排隐行术,周淼排防弹衣,爸爸排伞翼机”。我看防弹衣排队人少,就赶紧跑去排队。轮到我了,我赶紧站上去使劲推把,模拟子弹击中防弹衣,可是防弹衣却完好无损,我再使劲推了几下,防弹衣依然完好无损。这时,隐行术也快到了,我站在妈妈旁边,很快就轮到了我。我站在台阶上,把脑袋放进仪器观测孔凝视飞机。开始我看见了飞机,过了一会,前面那架飞机变成了小红点了,完全看不见飞机的样子。原来因为它们后面有面墙,墙上布满着一个个像三角的东西。利用光的原理,隐藏了飞机。伞翼机是最有趣的,感觉像架飞机,首先,我爬上了像床一样的吊架上,也就是伞翼机的支架。因为是吊在空中,所以有些害怕。我的前面是个把手——伞翼机的控制杆,前方有块屏幕,里面有实景影象,按照影象操作控制杆。前推——飞机上升;后推——飞机下降;左推——左传;右推——右转。我尽量推动控制杆,感受到飞翔的乐趣。三分钟很快就到了,我还意犹未尽呢? 一层有趣的实在太多了,比如哑鼓。两面同样的鼓,你敲击它们,一面声音洪亮,一面却无半点声音。我翻过鼓一看,原来哑鼓的后面贴着块高阻抗材料,阻抗了声音振动。所以没有声音。还有各种各样传动装置,介绍火车,汽车等的动力系统等等。如果你去的话一定也回也会像我一样流连忘返的。 ******************3************ 今天我来接着介绍,三四层另外四个同样新奇有趣的技术——倾斜小屋,隐身术,红外线鼓和肥皂网。 来到三楼,首先,我看见了倾斜小屋,马上怀着好奇心跑进去了。哦,天呀,这也太斜了!我站在门口向里望,感觉到有点晕头转向。我走进去,根本站不稳,不得不扶着把手,勉强支撑自己不倒。屋子里的人也都露着惊奇的眼睛,环看小屋,遥遥晃晃的在努力寻找平衡点,一边在互相询问着:这究竟怎么回事?这时妈妈说:“你把脚尖抬起,身子向后倾斜,就会感觉到和平地一样了”。我试了试,果然好了很多,周围的人听了,也跟着试。这个屋子其实并不是倾斜的,只是周围的图案影响了你的视觉效果,感觉好象是倾斜,人的大脑接到视觉信息,就会本能的调整运动中枢发布倾斜的命令。这个小屋让我明白,原来眼见也未必是实啊! 走出倾斜小屋,就来到另一个魔幻小屋——隐行屋。小屋的四面墙壁全是相同的黑白相间的方格图案。屋子的一角立了两块正交的镜子,镜子里反射回来的图案好象就是镜子后面的墙壁。当人站在镜子后面时,就只能看见露出的上半身,让人产生下半身隐行的错觉。看了这个小屋,我突然明白那些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了,原来其中都有奥妙啊! 三楼有趣的很多,也很神奇。让我举不盛举。还有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孵小鸡了。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周围围了很多孩子。我想他们一定也和我一样充满了好奇。三个玻璃橱窗里分别放着不同孵化时间的鸡蛋。10天,18天,21天。温度是37度。10天的橱窗里鸡蛋没什么变化。21天的橱窗里鸡蛋壳已全部裂开。小鸡在遥遥晃晃的走路或者努力站起来。最有趣的是18天的橱窗一个蛋壳刚破裂,一只小鸡身上粘满了黏液,湿打打地爬在地上。最惊奇的是旁边的一个鸡蛋壳正在摇晃,好象一只小鸡正试图破壳而出。那些小伙伴们都围在一起,想一睹小鸡出壳的情形,可惜我等了10多分钟也不见动静,因为时间紧迫,只好离开了。 我们来到四楼。一上楼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玩意,对了,就是红外线鼓。你知道它的神奇在哪里吗?它们没有鼓皮,但当你拍它们,却发出悦耳的咚咚声。前面就是肥皂网,那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因为我实在想不起来它的确切名字了,不过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听完我介绍,你就会明白了。在一个长方形水槽上方有两根绳子,吊着一根铁杆,旁边有一根绳子。不用说,水槽里装的就是肥皂水。你一拉绳子,一个巨大的肥皂网就在铁杆与肥皂水之间形成了。这个肥皂网薄得你几乎看不见,不过你向着它一吹气,就可以看见大大的肥皂泡了,十分有趣。 A馆有趣的东西很多,我介绍的都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但想想还有很多其他的也都很有意思。如果还有机会去北京的话,我会再次进入A馆,看个够的。暂时就先介绍这些吧。在明天的日记中,我将会给你介绍B馆,球幕电影——《玛雅》 ***************4**************** 差不多下午4点多,我们恋恋不舍的从A馆出来,来到旁边的B馆,观看四点半上映的球幕电影——《玛雅》。 B馆从外面来看,与众不同,我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这房子没有窗户,而且房盖是圆的,像个球体。我们排着队,爬了四层楼,终于进入了电影厅。这时我才发现,我们刚才爬的四层楼就是整个大厅的高度。导游说坐得越高,看起来效果越好。我往下忘,感觉到头晕目旋,整个人想往下倾倒似的。不一会儿,电影就开演了。整个屏幕就在我们的头上,我们需仰头才视。这是个记录片,记录玛雅地区的古文明。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高山,许多参天葱郁的大树。画面缓慢的移动,树就好象生长在我的周围,我就在其中漫步一样,有如身临其境。突然画面右转,我也感觉自己在旋转,禁不住紧紧握住把手,生怕自己掉下去。我一看一边的爸爸早已闭上了眼睛,而另一边妈妈的神情也一样紧张。还好后面的画面比较平稳,没有快速移动的画面。不然我怕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四十分钟的电影就在这种好奇而又有几分害怕的心情中度过了。 时间过得真快,广播通知闭馆了,很遗憾的就是没有去成C馆。5点半的夏日阳光依然强烈,我们在科技馆门前留了个影,恋恋不舍的踏上返家的人流中。
|
转自:http://www.52blog.net/user1/49667/archives/2005/345995.shtml15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