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人文地理]怀念古文明,走入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北京博物馆之行3

[游记][人文地理]怀念古文明,走入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北京博物馆之行3

2007-09-02    tianya.cn


开放日免费参观

4月13号中午,我们来到北大的赛克勒博物馆,正好碰上今天是开放日,所以今天博物馆免票,还有考古系大一的MM负责免费讲解。这个MM非常谦虚,她说自己才大一,也有好多不明白的,后来证实她的确不如现场的另一名看客。
据了解,这个馆为赛克勒兴建,其中文物皆为北大考古系挖掘。

旧石器时代

首先进入的是旧石器馆,然后是新石器馆。
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的北京人文化为代表,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也都是缓慢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修理石核技术没有得到什么发展。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数量增多,文化遗物更加丰富,技术有明显进步,文化类型也更加多样。在华北、华南及其他地区,都存在时代相近但技术传统不同的文化类型。
这里展出了大量的石器及人骨标本,有一颗古人类头骨引起了我的注意,北大MM解释说这与巫术有关。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①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②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③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大量陶器,这里展出的一个马家窑单耳彩陶壶上的纹样让我感觉很神秘(见照片),从普通参观者角度,有的象佛教的“卐”字,有的象纳粹符号,不知其与后者有无联系。与单耳陶壸上的抽象纹样不同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外形活泼而又实用的陶器,比如这个夹砂夹蚌壳粉末的灰褐陶鸟形规(古字打不出,应为上“规”下“鸟”),它在其它陶制品中独具一格。在距今4000-3500年前,鸟形规是个温酒壸,酒从鸟尾入,温好后,从鸟口中倒出,既好看又实用,不愧为山东长岛古人类的智慧结晶!除日常生活用品外,我还看到了两个有趣的陶面具,一个是XIAO(打不出,左“号”右“鸟”)面,在这上面已经能够看出比较复杂的工艺,这属于公元前4000-3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另外一个是人面形的制品,我努力地从它脸上寻找古人的样子,感觉它很象胡人。
这里展出了的大汶口文物,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我发现一具出土头骨中,死者两侧的“犬牙”都没有了,讲解员MM说可能是古人就长成那样,可是我查资料说,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大汶口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这样看来,展出的头骨是否是有意拔除牙齿呢?不得而知。展出的生产工具有石制的斧、铲、刀、镞,骨角制的锄、鱼镖、鱼钩和镞等,小小的鱼钩十分精巧,看来我家乡的古人们早就过着渔猎生活。
在山东长岛发掘的文物中,还有一些蛋壳陶,据说是因其陶非常薄,象蛋壳一样。

商代各式礼器

时间到了商代,许多器物已经不仅是生活之用,还出现了一些作为祭祀礼器的制品,花样繁多,做工考究
一件“饕餮”纹的商代礼器吸引了我,属于公元前16-公元前13世纪,1962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饕餮兽的造型非常可爱,古拙的线条在今天看来有些卡通的意味。
与饕餮礼器的憨实相比,另有一件似乎可以称作“龙头”骨针的小巧文物吸引了我。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它还可以做拢头发的簪子吧,古人刻制的小兽头真是小巧玲珑。
有一种西汉时的铜灯,相对来说结构较为复杂,有点机械灯的意味,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很强的实用性,将普通的灯加以改造而成的吧。
古时还有一些青铜制车马器,比如我看到的几个小铜铃,小巧玲珑,仿佛听到当年的脆响。车马器中,还有一件叫做节约的东西,形如牛头,可惜不知其具体含义。
再后来,就出现了一些五彩的首饰。有绿松石手链,有玛瑙、绿松石等串起的长项链,它们都作为陪葬品被发现。有几只雕刻精美的玉鱼及小玉兽,也是曾经的陪葬品,据在场的一看“专业看客”说,那个墓中的玉有和田的,也有其它地方的。这位看客实在是高人,他能够从外形的各个细节,如颜色、花纹、锈迹等推断年代,及其文化背景,比起大一的解说MM不知要强多少。可以看出,古人的大户人家的陪葬品种类已经很丰富。有一把弯把的小小酒舀,如果不是看说明,其大小与形状倒很象一个烟斗,很难想象古人是怎样用这把酒舀取酒。

美丽的彩色陶俑

一件宽袍大袖的彩色舞俑,舞姿优美而大气,让我仿佛听到了它身后的音乐,我猜想这是一个男性舞俑。这一件百看不厌。
有几件陪葬陶俑是以胡人为模特制作的,其工艺非常精细,连胡人眼角的三条皱纹都没有放过,看起来非常真实。还有胡人的大胡子,宽脸庞,深深的酒窝,让人看到了古代的胡人。在这一批陪葬品中,除人俑外,还有几个动物俑,非常生动,尤其是一只小狗,神气地站在地上,还在向远处眺望,可爱之极。
一间展厅中央展出的唐陶制镇墓兽非常威严,其中右侧的麒麟张开大口,象在吼叫,又象在狂笑。
以前我曾见过唐三彩的马,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形式的唐三彩,其中一对武士颇为威风,而且没有其它男陶俑的将军肚。

王度捐赠的西藏文物厅

这个厅是以西藏出土的各式文物为主题,由台湾的王度捐赠。
一种叫做嘎乌的东西,状似汉族的神龛,但制做精美,花纹雕刻得非常细腻。
这里也展出了头骨文物,但与古器时代不同的是,这叫做嘎巴拉碗,嘎巴拉藏语就是头骨的意思。我一直在犹豫是否拍照,是否将照片上传,因为这种文物是用修行有成的喇嘛头盖骨,依其生前遗愿制成,是修练无上瑜珈密部举行灌顶仪式用的。它带有神秘的佛性,应该为信徒所敬重的。象牙一样洁白的头骨上刻着各式佛教图案,有的还嵌以金属丝,非常精美,完全出乎意料。看来,人对神的信仰可以创造出很多奇迹。最后,我决定不上传这类照片了。人们为嘎巴拉制作了精美的器具,不用时就将其装入其中保存。另外,藏传佛教好象擅用人的头骨做法器,展出的手鼓中写着可以用人头骨做成,这样的手鼓叫作嘎巴拉手鼓,普通的就叫札嘛噜手鼓。
去看去中甸松赞林寺看到小师傅念经时用的器具,在这里又一次看到,原来这叫作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杵取自古印度兵器,喻含摧伏烦恼。金刚铃代表警醒众生,使用时左手持铃,右手持杵,铃杵合用代表金刚不动。还有一种形式匕首的普巴杵,这也是取自古印度兵器,藏教吸收后变成法器,籍以清除四方妖魔,又称为四方橛。修法时立于坛场周,使坛场固如金刚,不为妖魔被干扰。
在这里陈列着我在藏教寺院所没见过的清代法螺,有的部分包银,有的包银后还镶入宝石,上刻佛教图案。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只金色大法螺,其上同样细细地雕刻着各式图案。

总之,赛克勒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看到了一些稀罕的东西。只是讲解实在不够专业,对外行人而言,总希望能够得到多一些背景知识,而不是仅仅看热闹。
博客缓缓的走
http://dreamcowry.blogcn.com

转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travel&idArticle=1145147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