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下观鱼洞景区景点介绍: 抚仙湖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交界处的明星风景区,既是江川县境内水陆游览线上的交换点,也是水陆两路拓广延伸至澄江县风景区的中转点,主要由已开发的碧云寺及明星鱼洞等景点组成。后依绿树成荫的署蛇山,前临碧水雪浪的抚仙湖,被誉为风景胜地。既可登上碧云寺饱览湖光山色,又可入湖畅游嬉戏,还可在鱼洞观看到别开生面 499级台阶,转36道弯即可到达碧云寺──又称“武当别院”。武当别院相传为河北均县的武当支系,原建有玄天阁,清康熙时改建为真武殿、观音阁、陪殿。民国时又建有“望海楼”。浓荫深处藏庙宇,楼台亭榭、飞檐翘角与抚仙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十分雄伟壮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日,是碧云寺的庙会日,届时滇中各县游人宾客纷纷来此集会,一律在碧云山上食素。庙会期间还有各类文艺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武当别院被强行拆除,但山上树木依旧完好。1985年江川县广大群众集资重建,在原址建起15间殿宇,依次为披发祖师殿、三清殿、观音殿、鲁班殿、猪神殿等,全部为仿古建筑。山下还建有可供近百人食宿的招待所。 3月∽9月,是抚仙湖特产──抗浪鱼捕捞的主要季节,当地渔民用木制的水车从绿树掩映的石洞泉眼里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争强好胜、喜欢清水的抗浪鱼的生活习性,鱼儿便群集抢水而上,钻入了渔民们预先放置在流水沟道里的竹笼而被捕获。这种捕鱼方法历代沿袭,古老而独特,人们称之为“车水捕鱼”。鱼汛时节,每个鱼洞每天能捕鱼数百斤。鱼汛高峰时,抗浪鱼会自动成群游向湖岸的浅水区沙石上排卵,渔民就在沿湖岸边的斜坡沙滩开一条1米多宽、数米长、30多厘米深的沙沟,沟的下头直伸湖内,沟里用小石子筑起一道道横格,形如渔民晒鱼用的“篱笆”,然后用木制水车在沟的另一头从湖里车水,经沟道再流入湖里(称转水洞),这时湖里的鱼群就会从沟的另一头沿沟抢水而上,待沟里通入适时的鱼时,立即停止车水,余水从沙石中渗尽,活蹦乱跳的鱼儿就留在沟内束手待擒,这种捕鱼方法称之为“篱笆沟捕鱼”。抚仙湖沿岸的有些地段,没有沙滩,石壁就直接伸入数米深的水里。为在这样的水中乱石缝内捕鱼,当地人发明了“香把捕鱼”。鱼汛时,渔民在一根木棍上捆上就地采来的“香芝麻”草,将其捆扎成把,插入湖内石缝中,抗浪鱼寻着草的香味钻入香把内而被捕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