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幸闯北京什刹海 |
[游记]幸闯北京什刹海 |
2007-07-16 129.197 |
图片: 那日想去恭亲王府转转,换了几路车最后售票员终于告诉我:到了。我急匆匆下车后,看到整条街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飞檐走壁,一色的青砖绿瓦,红漆大门。走了很远也没看见恭亲王府的牌子。我实在走不动了,在路边的柳树下歇息时,一位摇着蒲扇的老人告诉我,转过前面的胡同,绕过那片海子就到恭亲王府了。“海子”这让我猛然想起了蒙古语中“水”的说法。难道是那片印证了几千年历史沧桑的什刹海吗?老人说,就是什刹海!我不仅开始兴奋起来。我真的可以看到自己多年前从书中介绍的什刹海了!这一神秘的水域吸引了我近十年,今天我竟可以亲眼目睹她的风采了,我不仅加快了脚步。 转过那条狭长的胡同,眼前真的闪出了一片很大的水域。一阵微风拂过,飘来淡淡的水气清香,我的精神为之一振,疲倦顷刻荡然无存了。近处垂柳依依,远处亭台楼阁。一条条摇橹荡着小船在水面上游走,岸边木椅上沐着暖阳和风,坐着三三两两的行人。有的看书,有的凝神,还有的脱掉衣裤正准备下海游泳。对岸在一片绿色拂柳的掩映下,一片巨大的古代建筑群隐在其间,仿佛古时一条豪华巨大的游船驶入海面。船上装饰各式的花灯,彩绘,游人穿梭其中,偶有中西乐曲传来。阳光暴晒的白天,竟可以看到映入海面的片片灯火,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近处一对新人穿着白色礼服,正在摄影师的要求下,摆换着各种姿式。阳光照在他们脸上,幸福的花朵绽放开来。咔咔快门闪动的声音,更为这画面增添了无限的和谐和想象空间。 正值我欣赏什刹海的美景时,身后传来了纯正的北京男人口音。“姑娘坐黄包车吧!包你游遍什刹海的所有景点,还包括讲解。!”“我想去恭王府,你知道怎么走吗?”其实我从那本书里只知道什刹海很美,至于她隐藏的深层内涵,并不了解。“知道啊,还挺远呢。你坐我黄包车,我带你游完所有景点后,最后送你去恭王府,怎么样?”“多少钱?”听车夫一说,我心还真活了。“60!”“啊!这么贵啊!”我真的很惊讶,北京的黄包车可能沾了皇帝的光,竟比我家的贵了20倍。在讨价还价后,我最后还是坐上了沾了皇帝光的黄包车。这一坐,我还真觉得值,车夫给我讲了很多北京胡同古老的历史文化,包涵什刹海的历史地位和名字的由来。 什刹海现在的所在地,其实是以前元大都最繁华的老城区。整个什刹海是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大片水域连接起来的。我刚才看到的只是什刹海的一片水域--后海,也是什刹海最繁华,最精美的一片海。因为元朝人长期居于北方草原,很少见到大片的水域,他们把有水的地方叫做“海子”。所以,元朝刚建都北京时,元世主忽必烈看到这样成片的水域,感到很壮观,他以为自己见到了传说中的大海,于是就把这片水域称为“海子”。后来,他发现围着这片水域建了十几座的寺庙、道刹,就把这片水域定名为“什刹海”。文化大革命时期,反对封建迷信就把这些寺庙和道刹拆掉了。惟一留存的就是现在的广化寺了。现在什刹海周围还保留着元大都时的民居和街市。 坐在黄包车上,真的走的很快,一会儿车夫就把我拉出了我最初看到的那片后海,上了一座桥。这时车夫放慢了脚力,他指着身下这座汉白玉古桥说:“这是北京著名的十八景之一的银锭桥,是乾隆一次来什刹海游玩时,站在桥上看夕阳时,看到西山(今香山)上的景致很美,就挥墨写下了“银锭西山”四个大字,后人把这座桥就定名为银锭桥。我下了黄包车,站在银锭桥向香山看去,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前海周围已建了很多建筑,但景致确实很美,让人流连忘返。下了银锭桥就是老北京最有名的烟袋街了。整条街古朴典雅,店面还保留着元明清时期的风格。听车夫讲,这条街,以前是专为贵族皇亲偷偷交换古玩具皿的地方,是一条黑市街。现在还有很多店铺里经营陶瓷古玩。时有一些外国游客和古玩商人来这里进行交易。步入其中,时间仿佛回到了元朝,我似乎看到古时这条街的繁华景象。 从烟袋街出来,就全是北京古老的胡同了。车夫说,这胡同其实也是蒙古语译过来的。元朝时的街市规划很严格,六步一胡,十二步一小街,二十四步一大街。也就是说,墙与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六步为胡同,不超过十二步为小街,不超过二十四步为大街。府门的建筑和职位高低也是有区别的,古时常说的“门档户对”,指的就是两家职位的高低。古时人常在大门的上方,突出几个六棱形木方。如果是四个木棱,就说明这家居住的是四品以上的大员。如果门档是两个的,就是五品至七品不等的官。古时人还常在大门的外面两侧放两个小型的石狮子,这石狮子也不是随便放的,这说明这家人和皇上家是有些亲戚关系的。如果石狮子的下面雕成的是圆型的鼓的形状,说明这家居住的是武官。如果雕的是方型的书箱形状,说明这家居住的就是文官了。我在车夫的指点下,在一家较大户的门前下了车,果然在门的上方看见了六棱形的四个门档,上面贴有“吉祥如意”四个大字。大红油漆的门柱两侧也果然放着两个石狮子,我在石狮子的下方看到了圆型的鼓,我告诉车夫,这家居住的是武官。车夫对我笑笑,夸我说,“你学的还挺快!”我也在车夫的调侃中开心了起来。一路上我不时的找着门档,石狮子和书箱。我发现不知为什么我所路过的所有胡同和街,石狮子下面雕的都是鼓,这说明这一代古时居住的都是武将。最后我终于在一家较大的红漆门前找到了雕有书箱的石狮子,我请求车夫帮忙给我照张相,我要和这难得的文官府留个影。车夫说,这是宋庆龄故居,你没看见门前有牌子吗?刚才光看门档和石狮子了,还真没留意门档上的牌子。我抬头一看,上面用金底红字写着五个大字“宋庆龄故居”。 这是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把宋庆龄接到北京居住后,特意在醇亲王府旁的花园为她选了一所宅院。据说里面有山有水,树影婆娑,是一处很难得的雅致居所。我本想进去看一下,可车夫说,还有很多地方要去转,再说我要去的恭亲王府四点半前就停止售票了。于是,我只好留着遗憾离开了宋庆龄故居。再往前走就是末代皇帝傅仪的生父醇亲王府了,一看这座府门就知道是皇亲居住的地方,大门大户自不必说,门两侧的石狮子也比刚才见到的大许多。门两侧有武警把守,旁边挂着一处牌子“中国佛教协会”,原来这里现在已是中国佛教协会办公的地方了。转过前面就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故居了,门面与宋庆龄故居相比小了很多。据车夫讲,这其实以前是和?#124;府的马厩。解放后,郭老为人简朴,喜欢清静,就选了这处地方作为了自己的老年故居。遗憾的是我也没能进去欣赏一下一代文毫的养心之所。 坐在黄包车上,我们先后路过了柔盾故居、程硕秋故居,我在心里想,这一代不愧为人们常说的“后海文化街”啊!真是文人墨客都聚居于此哦!绕着前海、西海,时时吹来的微风,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清凉和惬意。海两边都是各色的现代酒吧、咖啡厅。海边的围栏旁,各家酒吧也放置了各种颜色的沙发和精制桌椅。酒吧请的歌手弹奏着各种现代流行乐曲,由他们嗓音唱出的歌不亚于当代正在红迷一色的流行歌手。车失说,这就是外地人常说的“北漂族”常来的地方,很多当今著名歌手都是从这里被一些文化公司选中,而出名的。曾听人说过,这里是北京高品味人士光顾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这里就更加热闹非常了。也许是天还没有黑的缘故吧,我没有看到那些所谓的高品味人士的身影。这样现代文明的酒吧坐落在古老的城区建筑里,那古典的文化气息,加上现代都市的文明,真的让我有种似真似幻的感觉。我有时真的分不清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元、明、清,还是现实中当代科技发达到极点的都市。 为真切感受一下当代北京高品味人士的都市文化生活,离开北京的前一晚,我又忍不住再次光临了什刹海的后海夜生活。坐在临海的酒吧里,品着五十元一杯的卡不奇诺咖啡,我切身体会到了,古代文化相伴的现代文明,体会到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后海文化。我想北京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片我有幸误闯进来的什刹海,我想我是真的爱上了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的什刹海。 消息引用推荐编辑TOP |
转自:http://218.77.129.197/club/read-htm-tid-18730-page-e-fpage-18.html6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