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游记(2006年2月4日)5月 21st, 2007   到北京已是第四回了,故宫的宏伟壮观,颐和园的华贵秀美,早已领略。而心中一直向往的则是有机会能游览北京的寻常巷陌,感受那历史悠久的胡同文化。恐怕在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的北京,这如遗珠般的愧宝难以久存。 大年初四,我和父母决定一起去游览什刹海。什刹海位于北京城西北方,由什刹后海,前海和西海组成。是北京有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也是老北京建筑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早上9点左右我们已乘车到了新街口南,下车后便往小胡同里一钻,开始寻访古迹。胡同两边的老房子多半破旧,大多数除了院落的大门还古韵犹存外,内部早因居住者的改建而面目全非。偶见保存完好,修缮一新的院落,则已成了富贵人家的别院,还改建了车库,看上去也不是滋味。 我们边游边照,一路寻访恭王府而去。什刹海地区入清以来多为王爷,贝勒,学者,高官的居住地,因住过和珅,恭亲王奕訢而闻名的恭王府就坐落在什刹海。拐过几条小巷,我们来到一条略宽阔的小街,这儿就是柳荫街,原来也叫将军街,因多住过名人而得名,徐向前,杨尚昆等人都在此住过。恭王府就坐落在这柳荫街,如今开放的只是恭王府花园部分,而府邸部分因单位占用尚未开放,因此恭王府花园的大门只是后来修建的一个通道,而并不气派。想象中王府大门的气派则并未见到,实属憾事。 进入恭王府是一段青砖道,走过不远就见到一扇西洋门。由汉白玉制成,传说北京只有两座,一座在圆明圆,已被烧毁,而另一座就在此了。整座门通体雕花精美,耸立在这中国式的古典园林中别有一番风味,也让人不禁联想起圆明圆的风貌来。进入西洋门,两侧怪石嶙峋,怪石丛中有小道若隐若现,好一个曲径通幽。再往前,只见一太湖石耸然而立,名曰“独乐峰”。形态宛如一女子怀抱一婴,因此有传说是和珅为求子而立于园中,而另一说则是,恭亲王奕訢几经官场沉浮立于园中,意为“独善其身”。绕过独乐峰,映入眼帘的则是蝠池。中国人喜欢蝙蝠,蝠-福同音,而这恭王府花园更是雕刻了九千九百只蝙蝠在建筑上,加上镇园之宝“福”字碑,意为万福之首。这“蝠池”形状犹如一只蝙蝠,周围榆树环绕,榆树就是俗语中的摇钱树,到了夏季,想必高风送爽,榆钱落满池,更是一番书香富贵的景象。过了蝠池我们来到了流杯亭,此类亭子我好象已见过,仿佛是在南京,亭内地面上开有水槽引山中泉水入槽,饮酒作诗时,酒杯可漂浮在水面上,杯停处作诗,如有作不出者则罚酒。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流觞曲水吧。过流杯亭,经安善堂,一路便来到了“蔬圃”,所谓“蔬圃”只是用竹篱围起的一片菜地,想不到王府竟有此处,必定鲜蔬时令,安然若南山下。“蔬圃”旁便是垂花门,门上花饰精美,特别是门两侧犹如花苞的坠饰在翠竹的掩隐下秀逸宜人。这里就是王府的“二门”,俗话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王府里的女眷便被挡在这垂花门内,想到这我仿佛看见垂花门内那婀娜的身影。进入垂花门,是一个极雅致的小院,院里竹影婆娑,清净怡人。院内的西侧厢房里正举办一个清皇室后人的书画展,另我印象颇深的是恭亲王奕訢一手俊朗的小楷。这些皇室后人多为学者画家,不少人还成为了美院教师。可见清皇室的良好教育对其后代的影响。而今自诩为现代化教育却扼杀了不少艺术人才,清皇室对人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开发着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穿过院子内的小月门便进入了下一套院子,这是一个较大的院子,两侧是彩画游廊十分漂亮。院子尽头便是大戏楼的南门,门前藤萝架虽在冬天只剩枯藤,但让人不禁联想,春夏时的花繁叶茂。 我们到达大戏楼时,正赶上节目表演,但需凭团体票才能进入,我们想混入未果,呵呵,只能在戏楼的窗前听听里面的锣鼓声响了。节目结束时,趁门开我探头进去偷看了一番,戏楼内梁柱,顶壁上,皆彩绘藤萝,华美精致,而戏台也与别处的不同,内置于戏楼内,俨然一个室内舞台。随着人流出尽,服务生也将残茶剩水倒入门口的大水缸,顿时茶香满院。从大戏楼西行,穿过一月洞门,便来到滴翠岩了,这儿也就是一座假山,山上的建筑为邀月台,是整座院子的中心,两侧有斜廊连接。假山的底部便是放石碑的秘云洞。趁着游人尚在听导游讲解,洞口人影稀疏,我们赶紧进入了密云洞,洞内石路以及石壁上的福字皆用钢化玻璃保护了起来,只能透过玻璃隐约进到一带康熙御印的福字,传说摸这福字便能带来好运,这福字可拆成子,才,多,寿,田,摸它的不同部分能带来不同的运气,如钱多便摸多,田多摸田,寿长摸寿,生子摸子,愿子成才则摸才。出秘云洞沿两侧斜廊便来到邀月台,这处景分外熟悉,好象电视剧里常见的景。登上邀月台俯瞰全园,美景皆收眼底。下邀月台,过“澄怀撷秀”(此处变为购物店),来到一亩方塘前,方塘中央,有水榭一座,为四周带座栏的敞厅。方塘水榭,美不胜收。沿方塘一路走来,就到了榆关,这是一段长城式的青砖围墙。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主人在这寄托了遥看关外,不忘故土的情怀。 出了榆关便到了恭王府花园的出口,离开恭王府沿着柳荫街而行,我们又置身于蜿蜒的胡同里,一路又见到了好几处改造的房子,花园车库一应俱全。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一处叫梅府的宅子,门口挑着写有梅府的灯笼,门内望去,院里房门还挂着厚厚的青花帘子,这主人到底为何样的人,让人好奇心顿生。几经转折,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湖泊出现在眼前,不由得让人暗自赞叹别有洞天,这就是什刹海的后海。冬天的湖上结着厚厚的冰,一对外国情侣在冰上滑冰,身姿轻盈,娴熟优雅,羡刹旁人!不远处零零落落的有人漫步在冰上,虽然很想感受一下走在冰上的感觉,但碍于母亲不允,且冰上太滑而做罢。我们沿着后海一路漫步,想起去年夏天曾与罗叔,静静,罗巍晚上来此的情景,晚上的后海周围都是酒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与此时的景色大不一样。我们过了银淀桥,到了后海另一侧,这儿是后海与前海的交接处。酒吧,饭馆比比皆是。不过后海边的几处别墅到是别有风味,是何等高官达人才能在京城这难得见水的地方置这样的别墅呢,忍不住偷偷拍了几张照片。步行不多远陆续见到了,龙华寺,摄政王马厩,宋庆龄故居,龙华寺已改成了幼儿园,摄政王马厩改成了聋哑人学校,昔日如的香火鼎盛,繁华车马早已灰飞湮灭。看着新盖的望海楼门前的“云起”二字,不禁让人感叹着“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繁华本是梦,富贵皆尘埃。最后到的是宋庆龄故居,但遗憾的是由于内部整修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在大门上的小窗往里看了几眼,隐约的花园幽径上挂着红联,庆祝新年的字样,恐怕也早已今是而昨非了。 可能是走得太远我们一行人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匆忙打车离去结束了行程。 快速链接:http://foamcc.yo2.cn/go/113352.html Posted in daily Leave a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