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后海物语 |
[游记]后海物语 |
2007-07-16 tuniu.com |
后海的六种诱惑 作者:佚名 无论什刹海记忆多少文明,“吃”是不曾让人忘却的,它在沿水街头,在小巷深处。 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百年老号“烤肉季”。想道光年间“荷花市场”摆摊卖烤羊肉的老季:面一汪碧水,眺西山婆娑,如今的人,便更惜这一口爽爽的烧烤美吃。 羊房胡同11号,各色的官府菜馆——厉家菜。少了老北京人的热情,多了一条“严规”——不让点菜,做什么就吃什么。无论你是多大名人,比尔·盖茨、拳王阿里,还是国家元首,一律不买账。西海岸边的鱼生、茶道、船餐,让食与乐完美调和,便难怪都市人蜂拥而至了;小桥流水,江南人家,一碗清羹,一匙雅味,什刹海的“孔乙己”多乎哉?不多矣。 还有那些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的爆肚、卤煮味道,流窜着诱人的豆汁酸…… 游 坐上人力三轮车,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过银锭桥登鼓楼。然后再乘车过鸦儿胡同到银锭桥墩。大小金丝套、大翔凤、小翔凤、后海夹道…… 18条胡同蜿蜒曲折:看醇亲王府,过恭王府花园,不远处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郭沫若等文人豪客也曾在什刹海河畔生活。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或许也能在荷花泡子上与杨沫女士擦肩而过,说不准就在会贤堂,与蔡锷、小凤仙共进晚餐,或许还能赶上画家卫天霖的婚礼呢! 趣 百年老街、街端巷尾依旧固执地释放着老北京的市井味道。 烟袋斜街,那条斜刺刺横在鼓楼脚下的百年老街,又有多少老北京的韵味蕴含其中。去星瑶制衣工作室量一件中式小褂儿,在小古董店淘两样小玩意儿,到鑫园浴池搓搓背,去老理发馆刮个脸;随意落坐街头,不经意间听两声小贩的吆喝或是京腔京韵的寒暄;或撇一眼穿对襟儿袄、挽发髻的老太;观一眼“娘儿们”训娃,洗衣、做饭、袅袅炊烟升起;在时尚与民俗相融合的酒吧阁楼里偷闲坐坐,叫一杯冰卡,或钻入一旁的饰品小店,选一枝发簪…… 赏 曾有人把什刹海的景致同“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相媲美。据说,当年什刹海水清可见底,不会摇橹的人生怕被“海底”的水草缠住。 这里的桥也是美极了的。什刹海上桥很多,以银锭桥和万宁桥最有名。银锭观山,站立桥上,北望后海水天一色,远眺西山群峰如黛。鼓楼南侧的万宁桥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桥。它是什刹海水域由湖变河的闸口,是皇城水域和平民水域的分界线。万宁桥与天桥相呼应,形成了京城的中轴线。 春日,它有着江南水乡温婉的性格,严冬,它怀着北国风光冰雪覆盖的壮烈。 亭台楼阁,朱门青瓦,掩不住的达官显贵的气势,吸引了多少中国韵的文人墨客。 让人看不够、想不透。 情 不知这里曾给多少代人留下美好的时光:在冰车上滑过的童年时光,在水面上摇荡双浆的少年岁月,在垂柳下相拥的青春片段,在林荫道上漫步的平常日子。轻垂的竹帘、镂空的雕花、老照片、大茶壶、街头的寒暄与叫卖……记忆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一个完整的什刹海情节,让人舍不下,丢不掉。 相关链接 什刹海名人·名地 广化寺:清朝的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 醇亲王府:清初的明珠花园,后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在此居住。清末,慈禧将此花园赐给了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解放后,宋庆龄在其西花园工作、生活了18年。恭王府花园:前海西街,是乾隆宠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奕讠斤并因此得名。 梅兰芳故居: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梅先生在此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 郭沫若纪念馆:前海西街18号,郭沫若先生最后的14年在此居住。 会贤堂:民国时代最豪华的饭庄,蔡锷和小凤仙曾在此相会,画家卫天霖的婚礼亦在此举行。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此居住了近30年。 京后海的小资碎片 作者:佚名 很长一段时间,后海主宰了我的夜生活,厌倦了城市喧嚣的我,只有等入了夜,留连在后海边,我才能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让疲惫的身躯放松下来,把所有烦恼抛在脑后,尽显自己快乐的一面,这是后海之于我的魅力。 是什么让后海具备这么强的魅力?是湖?是酒吧?是胡同?是四合院还是这里的市井气息?或许是这些的完美搭配吧,我也说不清。但酒吧肯定是首先吸引我来的原因之一。后海附近的酒吧很多,我经常去的主要是“过客”、“那里”、“白枫”、“左岸”、“胡同写意”和一家没有名字的酒吧。 过客:在胡同里生存 认识“过客”是因为爱上旅游,因为这是一家旅游主题的酒吧,而且据说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它位于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一个叫南锣鼓巷的胡同。炎热的夏夜,过客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平日里喜欢四处游走的驴友们,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喝酒、聊天,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由地让我想起在户外的情景,也代表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老板“小辨儿”是这儿的主角,是他营造的这样惬意的一个空间。他游走在我们中间,喝着酒,答着话,看起来幸福而兴奋。是的,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应该值得兴奋。回想3年前,“小辨儿”说,“那时候过客仅拥有一个不足15平米的空间,当时想着能撑多久算多久,跟本就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赚到钱,后来又经历拆迁的打击,差一点儿就没生存下去。”每当回想起这些,小辨儿就感慨万千,毕竟这些年熬过来也不容易。 “小辨儿”有很深的胡同情结,即便在拆迁的打击下,还毅然选择在胡同里继续生存。对于这点,小辨儿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胡同是一种文化,而且最能代表旅行者的心态。习惯了大自然的自由,随意的旅行者们已经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胡同恰恰是看似拥挤、喧闹,实为自由、放松的地方。 旅游主题一直是“过客”的生存之本,也是小辨儿经营这个酒吧的源动力。他有很丰富的旅行经历,能感受到热爱旅游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他固执地认为,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没有旅行经历的人生是不精彩的,是乏味的。我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也是因为受这种氛围的影响。随便什么时候来这里,都能碰到曾经一起旅游过的朋友,看看他们旅行中拍的照片,听他们讲讲旅行中的奇闻趣事,整个晚上就会过的很愉快。 那里:生活不是在别处 从“那里”出来的时候后海夜色平静,马路上的车开的很快,我一招手,后面的车差点撞上前面那辆,司机拿眼瞪了我,绕过去继续飞快地开着。我想买包烟,可夜深了,商店已经关门。司机说把他那包送我,我没好意思要,但最后还是要了,下车时,我付了烟钱。 “那里”最早开在北大旁边著名的文化胡同成府街,后来那条胡同拆了就搬到现在这里,位于后海附近的帽儿胡同。这条胡同很著名,胡同里有很多名人的故居,有国家话剧院等。这是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酒吧,墙上挂有很多大师级的作品和老板朋友们在各地拍的好片子,主要以黑白艺术片为主。有时候,他们还会在酒吧里举办一些专题摄影展。 “那里”的宣传单上写着这样一行字:“生活不是在别处,就是在那里……”让我对这个酒吧有了好感。人别无选择的生在世上,活着,勇敢的活着,面对生老病死、快乐和忧伤,这是现实。就像余华在小说《活着》序言里说的那样: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人们看不到自己怎么走进来,也看不到怎么走出去。 生活在哪里?在那里吗?我有点疑问。还是点上一根烟吧,从这小小的亮点中或许可以窥视出些什么?我看到只有升腾的烟雾。毕业三年多,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让我分不清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生活就是工作。工作没有换过,生活也是,黑夜与白天,两种颜色。 白枫:从我们眼前滑过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字叫《北京5大牛B去处》,这其中一处指的就是白枫。他位于地安门大街到银淀桥的路边,紧靠着后海,旁边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烤肉季”。一个看起来很破旧的房子,木制的窗户隐盖着行人的目光,让人很难想象这会是个酒吧,它很容易在我们眼前滑过。 最早是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带我来的。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暖洋洋的透过窗户打在身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一份平静的心情,打发一个惬意的下午。 湖面冰雪还没融化,远处滑冰的人群正畅快地施展着他们的舞姿。一个老头搬张小凳子坐在冰上,敲个小洞洞在钓鱼,一个下午也没见他把鱼从水里钩上来,但他就这么一直坐着,我也这么远远地一直看着他。 来这儿的人都是安静的人,这里没有喧闹,只有轻轻的音乐在空间内环绕。和大多数喧闹的酒吧比起来,这里似乎更适合情人们约会和窃窃私语,所以我很少会带一大班朋友来这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吧的厕所,这是我见过最好最香的厕所。所内种植着各类植物和花,小小的空间里香气扑鼻,没有一点异味。这不像是厕所,更像是一个小小的花房。 左岸:后海的酒吧贵族 银淀桥左首往南,沿着湖边一直走,进入一个胡同,湖渐渐隐去,有一个酒吧,那就是左岸。左岸这个名字我很喜欢,印象中刘若英有一首歌叫“左岸”,法国有一个新电影流派叫“左岸派”。“左岸”原来叫“蓝莲花”,可以放电影,经常聚集着各色精神贵族和文化人。 左岸和后海其他酒吧比起来显得比较贵族,宽大的竹椅,宽厚的桌子,老式家具和饰物,屋内是宽敞舒适的大沙发,人一坐上去会陷得很深,很舒展很舒服。 一个酒吧,不管你什么主题,或者不管你有没有主题,但主要让人感觉坐着很舒服,那这样的酒吧我就喜欢。所以,在我很累,很想好好地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的时候,我一般会来这里,尤其是在午后。 胡同写意:看着银淀桥车来人往 “胡同写意”,它太小,很容易被错过。如果不是门口摆着若干桌椅,你不会相信这小小门脸内也别有洞天。狭小的空间里挂着很多印象派的画作,像一个画家的小小工作室。每次经过,都会看到很多洋面孔坐在支于湖畔的椅子上。 我只来过两次,一次和一位画画的女孩,一次就我自己个儿。女孩从深圳来,点名要我带她来这里,不知道她从哪里听来有这么一家酒吧,或者是她在《城市画报》上见过对它的介绍。自己个儿来的那次是一个下午,难得有的清闲,拿着相机在后海胡同里走了一圈,最后落座在“胡同写意”里看着银淀桥车来人往。 古老的银淀桥,她真的太累了,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 后海酒吧:听飘荡而来的琴声 和其他酒吧类似的调调,简单的古旧家具、绿色植物、个性饰物,懒洋洋的感觉。后海一带的酒吧都不大,或许空间可以避免过份的喧闹,这也是我喜欢来后海泡吧的原因。 第一次来就是和饭局的一帮吃货们,围坐在湖边,吹吹风、聊聊天。每次来后海,不经意都会绕到这里;每次来到这里,都会碰见正在happy的饭局吃货们。听说提鬼哥的名字还可以打8折,可我只知道鬼哥的ID,人家不认。 月亮高悬,光线暧昧,一阵幽幽的二胡或琵琶声从湖上的游船里飘荡过来,给宁静的后海增添了小资的情调。窃窃私语的情人们,把酒当歌的哥几个。琴声悠扬,让人不由地回忆起家乡的小河及童年的伙伴,那夏夜里抓蛐蛐的情景。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5 次, 发表于 7点49分, 推荐给好友 hgb123去过的地方 更多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48312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