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后海的时光碎片|中国北京东城区游记攻略 |
[游记]后海的时光碎片|中国北京东城区游记攻略 |
2007-07-18 blogtt.com |
详细内容: 曾经到过后海几次。那都是几年前的某几个夏夜,三五个朋友租一只小船,或摇或踏,在夜色里慢慢荡漾。 没有一次,仔细的看两岸的风光,聆听过酒吧的声音和人群的喧沸。唯一做的,只是坐在小船里,在十一二点的光景里,感受着身下的河水流动的声音。而朋友的说笑声和桥边的红灯笼便是这唯一印象里的辙迹。 曾经在网上看见有人写着后海如何小资如何代表一种文化的文章,我不得而知。因为没有真正的深入其中。无法发表什么见解。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到来,我想我会一直拖着不去后海观赏它的风景的。 虽然立了秋,但夏日的阳光依旧把整个后海照得波光粼粼。轻风拂人面,带出荷花香。一入前海,就看到专心致志的垂钓者,我看不出河里游动的是鱼还是水蛇还是泥鳅。极快的淡红的身影一扭而过,钻入堤边的墙缝里。 事要闻。河里有游船,也有游水的人。他们不管旁人的眼光,尽情而悠闲地在河里从这岸游中心的小岛。胳膊上带着红箍的居委会大妈们坐在小凳上,看一眼走过的人,接着聊她们的话题。 这是一个工作日。只有我们这些没有什么事儿可做的人,或者值班的妈妈们才会静静的坐着或走着,看四周的风景,看四周的人群。从前每每下班骑车经过后海,总忍不住有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坐在后海岸边,看船桨的划动,听人们的悄谈,然后再慢慢沿着整个后海走上一圈。 远处,小桥下,有一片荷花盛开着。阳光下颇为耀眼。或开或闭的花朵挤在宽大圆润的荷叶里摇动着,好象一个舞者的身影。有垂钓者立钩竿于树旁,自己则默然盯着水面,没有声响。不知在想些什么。 路上,我们都闭了嘴,慢慢的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和夏日里的凉风。远处小巧的银锭桥在柳枝中闪现。这便是后海酒吧聚集地了。 从前在夜里划桨的时候,只是在船头回首望望那夜里轻摆的灯笼和隐隐的沸声,朋友说,晚上会有免费的电影放映,可惜我从来没有看过 刚刚的安静与悠闲,很快被拥挤的人群与三轮车所代替。外国友人坐着漆红涂绿的人力三轮车,去胡同里转悠。却不知,胡同便也同他们自己的城市里的巷子一样,或者有些不同的,便是那 早已破败不堪成为历史回顾的四合院的生活。 我曾在胡同前向里张望过,张望门前被岁月磨损得失去了棱角和清晰花纹的石阶,木门上剥落的红漆,旧时的邮箱改成的送奶箱,斜插的报纸或上面张贴的“办证刻章”的小广告。我在那半掩的门里看到,一辆或几辆凤凰或永久自行车歪斜着倚在过道里,堆砌的白菜和煤球井然有序的排放,尽管它乱它脏,但生活的气息依旧关不住的从里面飘出来,并一日一日的延继着。灰色的瓦檐上,总会有一蓬草,春天里发绿,秋天里变黄,成为四合院的一种风景。 “银锭桥”隔开前海和后海,岸边酒吧、菜馆云集一堂。据说古时什刹海内“胪船蔽水”,岸上车水马龙,酒馆茶肆、商贾戏班云集,盛极一时。丝毫不比今天逊色。 我们挨家酒吧看过去,特色各异,虽然只是在白天,却也可以想见夜晚灯光中透出的奢靡。倒不知这种奢靡算不算小资一族所言的情调?在这种情调里于唱片中寻求一种旧时的光阴回忆和片断? 我全不知夜里出没在此的小资、帅哥靓女或老外的心理,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沉溺和流连的缘因。即便只是茶几上一本卷了边的纳兰词,或者窗外一棵绽放的柿子树,相信也会成为他们不可自拔的情结。其实只是夏日满塘枝荷,也足以让人不忍离去。 尽管是白天,后海的酒吧也有人捧场。为的只是寻个安静的角落坐着,然后把目光投向窗外,无知无觉,沉醉到一种没顶的平静中。或者有人说,我只是想买五分钟的忧郁罢了。 过了银锭桥,行人渐少。那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在柳荫下的石椅上,诉说爱情。回头望去,远处的钟鼓楼赫然入目。下午五点多,行人渐多渐密。那寻着后海痕迹入座 我偶然看到河中划过几只大船,船头头戴斗笠、身穿黄马甲的船把式摇橹走船,听说白天船过银锭桥可到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傍晚则点起红灯,有身穿民族服装的女孩弹奏琵琶伴游。倒颇有些古时的风气。 前海东边满塘盛开的枝荷,让更多的男男女女停驻,熏风拂水,藕香扑衣,那谈着心事的,或者诉说悄语的,都放低了身子,隔着精巧的茶桌吐露着心事儿。 走出前海,才发现第一家咖啡馆是“星巴克”,倒不知在什刹海的荷风里品上一口卡布其诺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味道? 六点,站在前海的中心公园里,人群中传来的锣鼓点儿和票友的唱腔让人深深的感触到,那曾经有过的历史文化尽管在酒吧靡烂的灯光浸染下,依旧没有失去它的颜色。或者时尚与历史就是这样交杂着互存在后海的风韵里,形成它自己独有的一种特色罢。 |
转自:http://www.blogtt.com/itinerary/itine51700.html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