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与人约好去八大处爬山,因人数少活动取消。但我还是想出来一趟。本来大觉寺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株三百年玉兰王应该正含苞怒放吧,但是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还真没有安全感,于是目标最终被锁定为身处热闹市区的后海。 第一站,鼓楼钟楼。鼓楼似乎没有开放,在鼓楼边上的姚记炒肝店吃了早饭,一小碗炒肝和两个小包子,炒肝和前门的差不多,以后我估计不会再尝试,味道可以就是样子厄厄不太好…,倒是包子虽小但馅大味足。此外,店里有个匾挺有趣:想要吃炒肝,鼓楼一拐弯。 爬了钟楼。颇具沧桑感的大块石砖砌成的墙和地,很长很高的楼梯,一口63吨的永乐大钟,查票的师傅说只有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才会敲一次。楼上风格外大。 出钟楼,沿鼓楼西大街走,经过一家景德镇瓷器店,溜进去转了一圈,挺好玩的,不过感觉不是很精细,外行都觉得工艺一般,几个故意做得歪歪扭扭的茶壶还算有趣。 到了八步口胡同,看见一个挺宏伟的建筑群,以为是地图上标的东岳庙,刚进门就被保安拦住,问了才知道是西藏驻京办事处。真正的东岳庙在朝阳门那边。汗,明明是在新华书店买的正版地图…… 继续往前,再经过后海夹道,终于看到一片波光粼粼。这是我第一次到后海,比想象中小,anyway,有水远比没有好。 沿着后海北沿散步,不多久,看见宋庆龄故居。犹豫了一下,买了票进去。后来才发现,这里是我花了最多时间的地方。 宋庆龄故居原来是溥仪之父醇亲王的王府花园,宋庆龄自1963年迁居于此,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直到1981年逝世。院子里的杏花迎春花已开,粉嫩嫩几树,黄灿灿几丛。 仔仔细细看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轻轻静静参观了主楼的各部。几次眼眶湿润。一位女子,怎样成为这样人人尊敬的国母的啊,她所具有的坚定谦和聪颖博爱远见优雅的品质是怎样得让人敬仰!1925年之前她积极追随陪伴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先生逝世后,她的生活却依然仿佛刚开始,她始终秉承着丈夫的遗志,为了全民的福祉奔忙劳碌直至去世,期间作出的巨大贡献和表现出的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得到了最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参观印象最深的几处:院里有两棵巨大的西府海棠,长满细细小小的花苞和绿叶,注释说这两棵海棠为清朝所栽,春花烂漫秋实累累,宋先生常采其果实亲手制作果酱,站在树下,想象若干日后枝头的绚烂,忍不住感慨起年年岁岁花相似;主楼小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周恩来总理精神抖擞斜靠沙发的画像;二楼一只大挂钟,指针自1981年5月29日晚8点18分主人逝世后便一直停留在那一时刻;卧室和工作室合二为一,在看见卧房的一刹那,时间有点凝滞,让人不禁想到曾经的岁月里,宋先生每天在这里看书读文件写信休息,夜晚的时候就开着办公桌上那盏台灯;与卧室参观入口阻隔玻璃相对的那个角落立着一面大镜子,调整角度参观者便可以从中看见自己,于是仿佛也能穿过玻璃进入了这房间;卧室边上是一个小厨房,孙先生经常在这里下厨做菜给朋友们品尝;在主楼面前的草坪一边,立着两个秋千,我坐在其中之一上面轻轻荡了许久,回忆起了童年在儿童乐园里大家抢秋千;主楼后面有一个鸽房,很多鸽子在里面咕咕地叫着,宋庆龄喜爱鸽子,因为鸽子代表和平,同时,也是出于对喜爱养鸽的丈夫的纪念。 出了宋庆龄故居,继续往前,在大石碑胡同一家小吃店点了两个焦圈一个糊塌子,端上来才知道,前者就是炸面圈,后者是白面鸡蛋和西葫芦做成的饼,呵呵,原以为后者是一碗面之类的东西,不过还算好吃,虽然那个蘸酱放了蒜特别冲真有点受不了,后来我加点了一小碗疙瘩汤,味道还是比不上某年阿丹生日在景山公园边上一家不起眼小店吃过的疙瘩汤——真是特别香啊那个面疙瘩小而多而有韧劲,今天的则是汤比较好喝。吃完来到烟袋斜街口,看见一家穆斯林的烤肉季,要了最小份的牛肉饼,味道不错。而后穿过了著名的烟袋斜街,似乎有不少有趣的店,不过没什么购物欲,一家没进就回来了。 阅读全文(70次) / 评论/ 丢小纸条/ 文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