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后海之行——烟袋斜街概况 |
[游记]后海之行——烟袋斜街概况 |
2007-07-21 sina.com.cn |
后海转了几次,还是觉得人为的环境太多,尤其是夜晚更没有什么我所要寻找的那个北京!唯有烟袋斜街是我至今爱不释手的宝贝…… 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这条街叫“打鱼厅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称之为“鼓楼斜街”。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那时候还不时兴抽烟卷儿,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挺有经济头脑,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打那儿以后,甭管是“打鱼厅斜街”,还是“鼓楼斜街”,渐渐地都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可是越叫越响。不过,还有个事儿很值得注意,就是烟袋斜街本身特像一只烟袋,三百米长的街道像烟杆,东口像烟袋嘴儿,酒口到头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您说,这种巧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烟袋斜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儿,门前竖一个一米多高的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烟袋杆儿,金色烟袋锅儿,锅儿下缀着红布条儿,一看就知道是卖烟袋的。那时候,这里的烟袋铺儿生意都不错,据说,有的铺子还给慈禧太后通洗过水烟袋,这事儿使烟袋斜街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清政府倒台后,王公贵族没了依靠,纷纷破产,靠变卖家藏古董来维持生活。而那些新权贵和富商大贾们又好玩这些东西,所以烟袋斜街又变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据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古玩玉器后,除此以外,街上还陆续开了一些酒馆、饭铺、服装店、澡堂子、理发馆,短短的一条街,生意还挺兴旺,加上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真是妙不可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c77111010007m03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