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湖一日行 |
[游记]东湖一日行 |
2007-09-14 houhai.com |
[游记]东湖一日行 计划了很久的东湖之行终于在这个周末兑现了。周日的早上总是不太想早起,被同事的短信唤醒的时候,已经是9点半啦,赶紧起来准备出门,还好我不太磨蹭。今天太阳不太毒辣,心想不会被烤得太焦。 公车行走在忙碌的城市,街头人很多,或出游,或购物,或忙于生意,反正城市总归是喧嚣的。从汉口过了月影桥就算到了汉阳,看着绿绿的汉江,不远处就是晴川桥,想起昨晚与两个武汉的朋友说及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据说鹦鹉洲已经不存在呢,而我也始终没有去登晴川阁。 汉阳是武汉三镇中最安静的板块了,高楼不多,居民也少,基本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古琴台,归元寺,动物园,就是我所知道的汉阳了,至于其他,还来不及熟悉,大概也没有熟悉的机会了。 车子在汉阳镇上转了一圈后就开上了武汉长江大桥,儿时就知道我们国家的两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那桥总是因为要乘火车走京沪线于是也熟悉了,这武汉长江大桥却是最近才经过几次。“万里长江第一桥”几个大字非常霸气的立于桥头,桥上还有游人在行走,从车中远眺江面,雾气重重,滔滔江水终归东流去,一如我此时的心境。 车一过桥,黄鹤楼扑面而来(我知道这个扑面而来用的很奇怪,可是我就是那样觉得的)。关于这个楼的介绍,允许我盗用一些资料来吧。 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陆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谨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他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在武昌境内陆续经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施洋烈士陵园,武汉各所高校,武汉这个地方,九州通衢,商贸发达,更是华中地区的高教中心。武昌给人的整体感觉比较厚重,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累在这个地方都能随时感受到。 半睡半醒中,车子终于到了东湖开发区,下车后却找不到东湖公园的大门,于是无奈接着打车。师傅带着我们开始绕湖游,当看到宽阔的湖面上到处翻着白白的鱼肚,暖暖的夏风带来阵阵死鱼的腥气时,我失望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城中第一大湖么?陆续经过武汉大学的几个校区之后,我们看到了东湖两个字,买了门票进入听涛景区,冷冷清清一个公园啊。三十元的门票阻挡了很多本地市民来游玩吧,再说这个交通也着实不敢恭维。不由想起开放的西湖,就处于闹市中,周边商场酒吧林立,这个季节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夏日的西湖边定是游人如织的景象啊。 所幸我们发现了园区内很多人都是骑着双人自行车的,兴冲冲租来这好玩的东西,开始在园子里飚车玩开了。因为有了这个代步工具,我们按导游图的指示驱车到达了所有景点,每到一个景点,我总是在车还没停稳的时候就跳下车子,跑去这个亭子那个阁楼摸摸瞧瞧,同事就负责看着车子。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先月亭,在公园一角,孤零零立着,亭子上甚至没有任何题词、半句对子,让人看了莫名其妙的。另外就是行吟阁,我想武汉人都知道这个名称啦,是一个本地产啤酒的牌子。进去一看,是一个三层小阁楼,一楼的左面墙上挂着屈原生平的介绍,认真看下来,我才知道这个伟大诗人的事迹。阁子二楼放着一排编钟,许多游人都会凑近开敲,我站在边上发呆两秒钟后沿着狭小的楼梯上了顶层,透过窗子看东湖全景,自然心旷神怡,可我没法做到物我两忘,免不了动了思念的心,免不了去回忆那些携手同游东湖的许诺。 插播一段介绍: 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听涛景区中部的小岛上,有一个1955年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造的三层方形阁式建筑。阁名取自《楚辞·渔父》中“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阁上悬挂郭沫若题写的“行吟阁”三字匾牌。 阁前立有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它作为东湖屈子文化园的先导部分,把东湖和楚国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爆一个小插曲:烈日终于在午后1点开始发威,当我看见其他同样骑着双人自行车的小女人打着阳伞惬意的样子,我也开始效仿淑女,打着阳伞单手握把坐在车后座上悠哉游哉,就是辛苦了我得小同事了,哈哈,每次上下车的时候,他总不忘提醒我要交纳人力车夫费用的。 由于同事下午还要去高考咨询会,我们不得不放弃了继续游磨山景区的计划,匆匆结束了东湖之行。 断断续续说了这么多,大概还不足以描述昨日的行程,武汉这个城市很大,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生活的乐趣。
|
转自:http://bbs.houhai.com/read.php?tid-1988539.html3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