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国南方城市游记:寒假旅行之亚特兰大、路易维尔篇 |
[游记]美国南方城市游记:寒假旅行之亚特兰大、路易维尔篇 |
2008-06-27 sina.com.cn |
1836年,正值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蓬勃兴旺之时,一望无际的棉花王国如同南方炎热的气候一样蒸蒸日上。通过东海岸的萨凡纳、查尔斯顿等海港城市,南方的棉花被运送到有“世界工厂”之称的英国,带动了那里的支柱产业之一——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凭借着这种联系,年轻而又古老的美国南方与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中心连成了一体,而棉花则是这个同盟的黄金纽带。为了进一步确保南方的经济利益,1836年,一条连接佐治亚北部内陆和东部沿海的铁路被修建起来了,而一个叫马萨斯威尔的小镇也在这条铁路的枢纽位置诞生了,这就是名声赫赫的亚特兰大。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以骄傲的口吻叙述了亚特兰大的历史。1845年,思嘉-奥哈拉出生,而这一年,马萨斯威尔被正式更名为亚特兰大。内战期间,作为整个南方的经济中心和大后方,亚特兰大拼命工作,为南部联盟最后的光辉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1864年9月2日,在经历了数日的围城之后,亚特兰大投降了,而投降前一天的那场大火——南军在撤退前炸毁了城内的军火库,把这座年轻的城市烧成了一堆瓦砾。战后,亚特兰大经历了严厉的军管,终于在1873年赢得了民治。战后的重建运动蓬勃兴起,亚特兰大很快又在废墟中站了起来。CNN和可口可乐公司为它在二十世纪赢得了新一轮的光辉,而1996年的百年奥运会为它的辉煌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当我坐着车驶进亚特兰大时,这些历史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浮现。到达亚特兰大的那一天是个星期日,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在亚特兰大市政厅和佐治亚州政府附近停了下来,准备游览这两个名胜。但是,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这两座宏伟的建筑,而是从我身旁走过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友好地和我打招呼,而我目送着他们走进一座教堂。这时,我才注意到,亚特兰大市中心几乎是教堂连绵。看来尽管岁月流逝,宗教——这个老南方的精神支柱仍然在烈火中被保留了下来。也许正是靠着对上帝的信仰,亚特兰大人才走过了战后那段艰苦的重建岁月,迎来了新世纪的光辉。 市政厅是个简单的宏伟建筑,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州政府大楼却被内战期间的仁人志士雕像环绕着。我找遍了所有的雕塑,却遗憾地发现,没有一尊雕塑是南军将领的,有的只是身为南方人却投诚北方的戈登将军,还有其他一些为废除奴隶制做出贡献的佐治亚人。我并不支持奴隶制度,但我原以为美国人能更加宽容地对待这段历史。毕竟,那场摧毁美国大多数人精神的内战起源于南北方商人和政客的不同利益,代表着南北方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想和见解;这种纷争没必要通过血腥的手段来解决,也没必要一定拼出个你死我活。看来,我的宽容想法不过是个可笑的理想主义的念头。 离开州政府大楼,我们去了奥林匹克公园和可口可乐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很小,只有一些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雕塑。穿过公园,就在雾蒙蒙的空中看见一只巨大的可口可乐瓶子。可口可乐公园浓缩了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生产线和各种各样的产品。在那里,我感受到的是商业文化的巨大力量。可口可乐已不再是一个品牌、一个公司,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通过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可口可乐产品特点相符的refreshing以及这种refreshing所带来的inspiring和creating,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多创意的社会文化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口可乐的这种时尚元素已经让它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符号。 可口可乐公园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就是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瓶。它们不是简单的标准化瓶子,却穿上了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衣服。这是可口可乐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全球化。在产品方面,可口可乐与各地的不同口味紧密结合,创造出味道迥异的饮品。但不管是哪一种饮品,可口可乐的产品都保留了refreshing的特点,从而再次传达出上述的各种文化特征。不得不承认,在日益物质的世界里,商业文化已经取代了以往所有的价值媒介,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却又高度相同。 离开了亚特兰大商业化和现代化的代表,我们在雨中到达了玛格丽特米切尔故居。这是一栋三层的小楼,位于桃树街的最西北部,而这个位置恰恰是思嘉的第一任丈夫查尔斯-汉密尔顿在亚特兰大的祖屋的位置。思嘉在亚特兰大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巧合的位置让我不禁对玛格丽特米切尔这个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她是否就是思嘉德原型?走进故居,这个谜团被解开了。故居的导游是个优雅的女士,乌黑的头发盘成一个发髻,上面插着两根精致的发簪。她身穿黑色长裙,将玛格丽特的故事娓娓道来。玛格丽特是个活泼开朗、喜欢社交运动的女孩,年轻时有许多追求者;她大胆开放,颇有个性,遭到保守的南方社会的抨击。这些都与思嘉-奥哈拉的性格不谋而合。她的祖父是个参加内战的老兵,战后来到亚特兰大,在重建运动中做木材生意发家致富(思嘉在战后的谋生手段)。虽然家庭富裕,玛格丽特却坚持独立,住在这间房子的一个地下室。13岁时,她参加了一个名人举办的舞会,但在舞会上她穿着暴露,不合规矩,又吻了尚未与自己订婚的舞伴,引起了轩然大波(思嘉服丧期间和瑞德-巴特勒也曾跳过舞)。玛格丽特的第一个丈夫瑞德是个不法商人(又一个不谋而合),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十个月就结束了。有趣的是,玛格丽特的第二任丈夫约翰是她在第一次婚礼上认识的,当时,她左边站着瑞德,右边站着约翰。离婚一年后,玛格丽特和约翰结婚了。1935年,在受到一次刺激之后,玛格丽特将用来垫桌角的《飘》的手稿拿给了一个出版商。在出版后六周内,《飘》便卖了100万册。玛格丽特一生只写了这一部小说,却大获全胜。1949年,玛格丽特遭遇车祸身亡,终年48岁。 从玛格丽特米切尔故居走出来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那座精致的小房子。在我心里,它是内战前老南方的象征,是亚特兰大传统的象征。然而,如同Gone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3df2a010086a9.html7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