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台湾台北游记—台湾金山茅屋游记—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台湾台北游记—台湾金山茅屋游记—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8    

不久前,随山西团去台湾考察9天余,台岛正值春天,气候温和,花儿盛开,风光迷人。期间,在台北的山西同乡会接待了我们。台北山西同乡会五台人居多,让人联想到同乡阎锡山。
阎锡山1949年跟蒋介石逃到台湾后,蒋介石不忘他和冯玉祥联合倒蒋的历史,表面上安了个行政院长,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他革职。于是,阎锡山只好隐居金山山麓的3间茅草屋中,度过他人生最后的10年。
金山山麓距台北市几十公里,这里依山并不傍水。阎锡山退下来后,选择在这个半山上,建起3间茅草窑洞。说是茅屋,名副其实。他用石灰、水泥、沙子、砖盖了3眼窑洞。窑洞上边盖一层厚厚的茅草(现茅草没有了,窑洞上抹了一层水泥),窑洞并不大,分别是起居室、卧室、书房。里面已破旧不堪,屋子全是尘土,有一间屋子放着五十年代西洋式沙发,据说是外国人送的,也破烂不堪。一间屋子放着书柜,柜里堆着被灰尘封住的书,大家抹去尘土翻看,有阎锡山写的《世界大同纲要》等,还有阎锡山纪念会整理的纪念文集。另一间屋子更乱,简直无立足之地,桌上堆着书,桌子下面放着经过裱糊的框子,歪歪扭扭倒在地上,屋中很暗,透过一丝窗光,依稀看到的是阎锡山死后蒋介石送的4个字“怆怀耆勋”。
走出又脏又乱的茅屋窑洞,门口的墙上镶嵌着一块质地很次、发黄的石头,仔细看才能辨出字迹:
我到台湾因不耐炎热与暴风雨的侵袭,建茅屋于金山山麓。移居以来,想起内地冬暖夏凉,不怕风雨的窑洞来,我问台湾同胞:“台湾为什么没有窑洞”,他们说:“窑洞有三个缺点,一潮湿,二空气不流通,三怕地震,适于北方不适于台湾。”这三个缺点经研究全可补救,使用洋灰就防住了潮湿;开前后窗就能使空气流通;至于防地震,窑洞与楼性质一样,是看建筑上的设施如何,我遂动念建筑一所窑洞。台湾房屋中国式、西洋式、日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
此窑洞命为种能洞,因我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的宇宙观而名之。
此记载使我想起山西阎锡山老家河边村,他的私宅不算毁坏仅现存保留的,其规模宏大堪称富丽堂皇,和金山茅屋形成鲜明对比。阎锡山河边村的私宅设计布局是如此合理,小姐绣楼,厚墙,窑洞内冬暖夏凉,曾接待过蒋介石,还有暗道作战功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死后竟连家乡都没看上一眼,就葬身台湾。堂堂行政院长盖了3间茅屋,还如此大书特书树碑记载。阎锡山当时走到这一步,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选择自得其乐。
石碑记载“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岂不悲乎?当今台湾,三眼破茅草屋窑洞,有谁知晓,连自己的坟墓在修路时都差点推掉,茅屋岂作样板乎?
站在破窑洞前,我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阎锡山在最后的日子里风雨飘摇,山西老家纵有广厦千万间,亦是无福受用,只落得蜷缩3间茅草屋,为防炎热,为防台风。

原始链接: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6186.html
转自:5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