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农趴趴走:台南孔庙 |
[游记]小农趴趴走:台南孔庙 |
2008-05-22 yahoo.com |
檢舉 小農趴趴走:台南孔廟 分類:小農“心”生活 2008/04/06 10:10 4/6日的世界健康日全民喝茶日在台南孔廟舉行,小農就趁此機會與大眾一同分享一下台南孔廟的種種吧........人家可是一級古蹟呦~~ 【歷史簡介】 臺南孔子廟是明鄭時期鄭經採用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於明永曆十九年乙巳(西元一六六五年)動工,翌年歲次丙午完工的聖廟。創設的地點在當時的承天府鬼仔埔。建築物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設明倫堂,以設學延師,舉賢取士;不僅成為臺灣地區創建最早的孔子廟,同時也開啟了臺灣儒學的先聲,敢又稱「全臺首學」。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西元一六八四年)四月,臺灣初入清朝版圖,分巡臺廈兵備道周昌及知府蔣毓英,鑑於明鄭草創的聖廟形制簡陋,各捐銀百兩,加以修建,並改稱「先師廟」於是廟貌煥然,大別於前。其後迭經修建,康熙五十一年壬辰(西元一七一二年)冬﹐分巡臺廈具備道陳璸又大規模修建,內容除了大成殿、啟聖祠外,在櫺星門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 明倫堂前兩廊分到六藝齋;明倫堂後建教官薢舍及齋廚,東邊則建朱子祠,孔子廟總算規模初員。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西元一七七七年)知府蔣元樞捐修大成殿、東西撫及五王殿。因見良向奎閣高聳﹐放在巽方建坊,由泉州購石覓匠,精雕細琢後,連至臺灣組立,這便是現存的泮宮坊。 光緒十三年丁亥(西元一八八七年)九月,臺灣議准建省,臺灣府更名臺南府,兩年後臺灣府學也改稱臺南府學。 日本據臺後,孔子廟充當日軍屯駐所及公學校等,以致遭受嚴重破壞。民國六年丁巳(西元一九一七年)日人採解體修護方式就大成殿、明倫堂、東西康、崇聖祠、東西大成坊、禮門、義路、文昌閣、泮池以及浮宮坊加以重建。至於文昌祠、朱文公祠、明倫堂兩側廂房、萬仞宮牆及欞星門則不再復建。 明永曆十九年,當時鄭經接納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在東寧天興州寧南坊鬼仔埔(即孔子廟現址),興建「先師聖廟」,旁置明倫堂,永曆二十年建築完成。清康熙年間,整修廟堂改名為「先師廟」,置台灣府學,懸康熙御書「萬世師表」聖匾於正殿中,往後曾數度修繕,大成殿也於清康熙五十八年改建成重簷歇山形式。到了清乾隆時,孔廟又漸傾圮,於是加以重建整修,可惜到了嘉慶與同治年間因大地震等因,廟舍逐漸破壞。日治後,廟舍一再被移作其他用途,直到1917年才進行全面整修。 民國六十八年文昌閣傾斜無法再修,台南市政府遂以重建,於民國72年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
转自:http://tw.myblog.yahoo.com/ffs-tw/article?mid=1561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