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景色多样化的北海岸狮头山公园 阿城游记 |
[游记]景色多样化的北海岸狮头山公园 阿城游记 |
2008-06-10 yahoo.com |
檢舉 景色多樣化的北海岸獅頭山公園 分類:大台北 2008/05/04 02:33 北海岸獅頭山公園位於台北縣金山鄉,由台2線省道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方向,在到達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之前的路口右轉即可到達,獅頭山公園海拔72公尺,位處海岸突出的山岬上,山的兩側一邊為「磺港漁港」,另一邊則為「水尾漁港」,它早期的名稱為「中正公園」,後來改為「獅頭山公園」,戒嚴時期此地是北海岸重要的軍事基地,建有各種防禦工事一般民眾不得而入,也因而保存著自然原始的環境,以及良好的海岸景觀;目前公園步道及海岸旁仍留有舊營房、碉堡等遺跡。 獅頭山公園的入口在金山鄉的「磺港社區」,公園內的步道兩側林相良好,步道兩旁林木成蔭,涼爽舒適,除了近幾年種的南洋杉之外,其餘皆為原生植物,進入公園不久有一條步道右轉,可進入一個展望點,展望點有一尊彌勒佛俯視著山下的「水尾漁港」,此處的展望極佳,「水尾漁港」弧形的海岸線盡在眼底。 出了彌勒佛步道一路走在微風徐徐的稜線上,沿途可看到昔日的碉堡與舊營房,再往前行不久可看到左側腳底下的「磺港漁港」,不久就看到了北海岸有名的地景「燭臺雙嶼」;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解說資料:「燭臺雙嶼」又名「夫妻石」,位於金山岬東側約450公尺的海面上,高約六十公尺,岩基相連,出水後岐分為雙嶼,外型像一對蠟燭台相對峙,清朝淡水廳亦將此勝景列為「淡水八景」之一;燭臺雙嶼之形成因乃因地盤上升,由隆起的礁岩所形成之岩柱,經過長時間的海浪侵蝕,獨留下堅硬的部份孤立於海中,形成典型的海蝕柱;燭臺雙嶼的岩上海蝕洞很多,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未受太多干擾,是北台灣美麗的勝景之一。 接著步道往下可步行到海邊,海岸邊奇石嶙峋,距離「燭臺雙嶼」更近、角度更美,釣客可以邊釣魚邊欣賞美景,接著往海岸線右轉,進入了一處「神秘海岸」,此處岩石色彩及形狀特殊,一路是豆腐岩及海石岩,過去不知是軍事考量或安全考量而禁止進入,所以保持了海岸之美。 不久我們到達一個石壁前,壁上有條通道,通道頂上有個大石縫,遊客稱它為「一線天」,出了通道「柳岸花明又一村」,原來是山的另一邊「水尾漁港」,到了「水尾漁港」我們在想車子在山的另一邊,天又黑了要如何快速前往「磺港社區」,於是就問當地人,當地人說:您可以由「威靈宮」後面的「光武坑道」穿洞而過約要八分鐘,但是洞內一片漆黑需要有手電筒;另外一條路是由「民生路58號」後面的步道往上爬,可以到達獅頭山頂的入口處附近,由於我們沒手電筒,於是選擇第二條,約10分鐘之後就到達原來的入口處了。 獅頭山公園實在是一條豐富的景點,它包含了「地形景觀」、「植物生態」、「岩石地質」、「山頂及海岸」、「軍事遺跡」、「海洋生態」……等,可以說是景色多樣化的風景區,很值得一遊。 北海岸獅頭山公園位於台北縣金山鄉,由台2線省道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方向進入,台2線的入口有一座名雕刻家朱銘的雕塑。 一路有指標,在到達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之前的路口右轉即可到達。 獅頭山公園的入口在金山鄉的「磺港社區」 公園內的步道兩側林相良好,步道兩旁林木成蔭,涼爽舒適。 進入公園不久有一條步道右轉,可進入一個展望點,展望點有一尊彌勒佛俯視著山下的「水尾漁港」,此處的展望極佳。 彌勒佛雕像前的「水尾漁港」弧形的海岸線盡在眼底 公園步道旁仍留有昔日的舊碉堡 公園山谷間昔日的舊營房 公園山腳下的「磺港漁港」 「燭臺雙嶼」又名「夫妻石」,位於金山岬東側約450公尺的海面上,高約六十公尺,岩基相連,出水後岐分為雙嶼,外型像一對蠟燭台相對峙,清朝淡水廳亦將此勝景列為「淡水八景」之一;燭臺雙嶼之形成因乃因地盤上升,由隆起的礁岩所形成之岩柱,經過長時間的海浪侵蝕,獨留下堅硬的部份孤立於海中,形成典型的海蝕柱。 獅頭山公園內到處生長著「台灣野百合」 由舊碉堡的窗口欣賞「燭臺雙嶼」 步道尾端往下走可步行到海邊 海邊的奇石嶙峋,距離「燭臺雙嶼」更近、角度更美。 釣客可邊釣魚邊可欣賞美景 海岸邊的豆腐岩 到了這裡已進入了昔日的「神秘海岸」 「神秘海岸」有很多美麗的巨石 「神秘海岸」有形狀特殊的海蝕岩 「神秘海岸」有色彩繽紛的岩石 「神秘海岸」有很多色彩繽紛的野花
|
转自:http://tw.myblog.yahoo.com/yan9436/article?mid=5030&prev=-1&next=48494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