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里山游记(第二部分) |
[游记]阿里山游记(第二部分) |
2007-07-16 edu.cn |
(三)阿里山小火车 小火车越过一条干枯的河床,再绕个弯,便开始爬山了。然而两旁的景色却渐渐失去了生机,本应更丰富多姿的林子几乎被清一色的槟榔树取代了,纤长而光秃的主干仿佛一支支飞箭扎在山丘上,射杀了自然的灵性,仅留下草木的残肢和黄褐的土石。后来听小L君说,槟榔是一种强势植物,他的根系比其它植物更能吸取水分和营养,所以在这场自然界的生存之战中,他打败了一切对手,也消灭了自由与生机。 幸而随着海拔的提升,小火车很快驶入了槟榔所不能企及的地方,各种植被又丰富起来。远山就像穿这一件厚厚的绿色绒衣,而小火车便在绒毛间穿梭,时隐时现。 阿里山小火车是阿里山五景之一,铁路全长共71.4公里,沿途经过47个隧道、72座桥梁。前身是日本人为攫取阿里山原始森林的木材而建造的森林铁道,从1903年开始规划,1914年全线完工通车,至今天也已走过了九十多年。这条森林铁道跨越了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区,也驶过昔日因运送木材而繁荣的小站,只是随着林木被砍伐殆尽,那些风华已然不再。 小火车最独特的地方便是独立山路段长约5公里的回旋登山路线。独立山是从嘉义入阿里山的必经之路,以与其它山峰相对独立而名。他又高又陡又坚硬,小火车既没办法爬上这么陡的坡度,也没办法打隧道,只能使用所谓的“螺旋豋山道”,其实便是盘山铁路了-_-!小火车因此会在独立山打转三次,若站在樟脑寮车站,则可以看到火车在山坡上出现三次,其间火车总共向上爬了250米。 而在独立山后,是“第一分道”站,这里坡度大且受空间限制,无法螺旋上山(否则需要数天时间)便用各国登山铁道常会用的之字形道路——该是詹天佑发明的吧…… 阿里山森林铁道最陡的地方,坡度高达千分之62.5,换句话说,就是要在100米的距离中,爬高6.25米,一般蒸汽火车头是办不到的,所以日本人特别向美国莱玛(LIMA)公司买了登山专用的蒸汽火车头(Shay type SL),这种火车头为配合豋山铁道使用,所以特别使用伞型齿轮和直立汽缸,虽然行驶的速度不快,可是力量大,不会下滑,适合行驶在阿里山这样的高山环境。(广告??-_-!) 阿里山在伐木业兴起后,就渐渐开始有小聚落的出现,所以阿里山小火车在当年则还充当着邮车的角色。 (四)奋起湖小镇 我们正式游历的第一个景区叫奋起湖,一个纯朴又极富热情的地方。 奋起湖小镇海拔约1,400米,斜斜地靠在阿里山上,而火车站则建在小镇的最上方。初下火车,只觉得一旁是热闹的百年小镇,人声鼎沸,游人如织;一旁是深幽的原始森林,云雾缭绕,鸟鸣回响;人便像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了。 奋起湖在阿里山公路未开通前,是附近村落赶集聚散之地,同时也是阿里山森林火车的中继站,行车至此约略两小时,游客多半于此打尖、买便当,故有便当王国之称,而H君最喜欢这样的地方。据他说,奋起湖最有名的景观便是火车站下方的老街。 老街早年没有街名,当地人仅以“街仔”称之,是奋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在阿里山公路、铁路未开辟前,这儿即已略具雏形,可说是条百年老街。老街很是窄小而游人众多,往往只能侧身而行,走在其中,仿佛进入时光隧道。脚下的石板路满是浅浅的坑洼,两旁桧木建成的小铺里传出闽南腔的叫卖声,上空萦绕着老式炉灶内柴火燃烧的气息混着各种传统小吃的香味。 街中的店家贩卖的特产多与火车有关,例如火车便当、火车饼、桧木的火车模型等等,总是吸引不少游客购买。其中有家“德成饼店”,据说已有五十余载,制作一种唤作“草仔粿”的糕饼,原本是台湾清明时的传统小吃,以鼠曲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口味相当传统,由于店主人是一对老夫妻,所以享有“公婆饼”的美名。在“德成饼店”旁的“合兴商店”,这是老街最古老的商店,与老街的年纪相当。店内的格局与陈设都维持传统的模样,内部还保留了奋起湖唯一的一座碾米机,早期的居民吃饭都得靠它。 老街联外道路,全是石阶步道。一层接着一层,上上下下,面积不大,像极了北台湾九份的缩小版。更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有点类似九份,因此也有人称它是阿里山的九份,或是阿里山的悲情城市。 在老街外有家饭店,似乎是一制作火车便当起家,此时打出招牌:“火车便当五十周年纪念版”紧紧地抓住了H君的心,在他恳求大家一同享用未果之后,便一直念念不忘,甚至在游览奋起湖森林的过程中还数次提起,果然执着…… |
转自:http://www.online.sdu.edu.cn/culture/article.php?p_id=252393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