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嫩江县 |
[游记]嫩江县 |
2008-05-22 sina.com.cn |
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嫩江县 2006-10-29 22:22:03 大中小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县域内有13个乡镇,12个国营农场,28个驻军农场。北接大小兴安岭结合部,与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相连;东依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和孙吴县相毗邻;西傍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毗邻。 嫩江县历史悠久,1409年(明永乐七年),在今县城置木里吉卫。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筑成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始设邑。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裁墨尔根副都统,改设嫩江府。1913年(民国二年),裁嫩江府,始设嫩江县。1931年1月嫩江县沦陷,1945年8月12日获得解放。1946年3月,成立嫩江县政府。1970年3月,归属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今黑河市)至今。 嫩江县在近6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胜古迹,有崔家坟古墓遗址、清代水师营遗址、多金古墓遗址、保胜军事遗址等历史遗址,还有高峰省级森林公园、双拥公园、江畔公园、白脸山龙泉山庄、九龙山庄、科洛火山群、民兵水库、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旅游观光景点。 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边陲,这里土地肥沃,林海浩瀚,水草丰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嫩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91年嫩江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7位和“全国产粮百强县”第30位,是全国著名的麦豆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素有“北国粮仓”之誉,1997年嫩江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豆之乡”。 嫩江县是过境联络内地,沟通黑河口岸,辐射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国民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采掘、冶炼、机械、发电、建材、酿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项事业日益繁荣。 嫩江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地质摇篮,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有矿床56处,矿点78处,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金属矿有铜、金、钼、钨、铁、锌、银、镍等,其中铜储量1,070万吨,金89吨,白银1,405吨,钼11.58万吨,现境内的多宝山铜矿已形成年产铜粉600吨,精铜200吨的生产能力。铜的储量居黑龙江省之首,居全国第三位。非金属矿有煤炭、沸石、大理石、珍珠岩、轻质页岩、膨润土、粘土、石英砂等30多种。其中大理石29,500万吨,居全省之首;沸石6,800万吨,属大型矿藏;珍珠岩5,000万吨,品位居东北之首;煤31,000万吨,属长焰煤,发热量6,000千卡以上。现黑宝山煤矿等国营集体采矿能力已达年采81.9万吨。 嫩江县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无霜期80—130天,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左右,年积温1,600℃—2,500℃,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嫩江幅员面积2,250万亩,耕地600万亩,天然草原320万亩,林业用地900万亩,天然水面5万亩。肥沃的黑土壤极适宜大豆、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长,是农牧业生产的黄金地带。主要野生动物资源现尚存43种,分属6目14科,珍稀保护动物有梅花鹿、马鹿、雪兔、猞猁、水獭,数量较多的动物有野猪、狍、黄鼬、狼等。野生鸟类现有206种,分属16目39科,珍稀保护鸟类有黑鹳、鸳鸯、花尾榛鸡(飞龙)、金雕等。野生鱼类现存45种,分属14科,珍稀鱼类有哲罗鱼、鸭罗鱼、鳜鱼、细鳞鱼等,产量较高的有银鲴、马口鱼等。主要树种有柞、白桦、黑桦、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柳树等。主要经济植物有木耳、猴头、榛子、蘑菇、都柿、蕨菜等。野生药用植物有黄芪、桔梗、苦参、一轮贝、黄芩、赤芍、白鲜皮、柴胡等150多种,年总蕴藏量在1,600多万斤。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e380e0100073e.html4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