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全文引用一篇登岷山最高峰雪宝顶的游记附雪宝顶地标

[游记]全文引用一篇登岷山最高峰雪宝顶的游记附雪宝顶地标

2007-08-04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尹力

雪宝顶,海拔5588米,地处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坐落在南北延伸的岷山南段,是岷山的最高峰。雪线以上常年被冰雪覆盖,为三面体,呈金字塔型,坡面陡滑,只有东南坡面较缓(平均坡度为40°)。雪宝顶雪山风光壮丽﹑秀美,是当地藏族人民的神山。1986年8月,四川登山协会同日本喜马拉雅登山协会组成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了雪宝顶。
----摘自《中国登山指南》
—————————————————————

去年曾打算去雪宝顶,后来计划因故取消,愿望却挥之不去,便悄悄埋在心里。这次得知四川登协组织攀登,当下与他们取得联系并传真报了名。

10月1日,岷江乡路口

9月25日从西安出发后经甘肃先后去了九寨沟和黄龙,按出发前的约定,应该今天下午3-4点在这里与成都过来的人员会合。

早上8点到茂县的班车离开松潘,9点到达岷江乡。这是岷江边的小山乡,公路从中间穿过,乡政府所在的岷江村,有一百多户居民,包括汉、回、藏族,路边有座很不起眼的清真寺。据乡里的文书说,乡政府连一辆公用的自行车都没有,院墙上用毛笔写着,农田水利集资XX元,修缮学校集资XX元。

一条小河由东向西流过,汇入岷江,那必是雪宝顶融化的雪水了。村子里很冷清,见不到什么人,只听见哗哗的水声。

在一农户门口驻足,只因它是敞了门的,靠墙还有条长凳。有妇人探头出来,大姐,可以在你门口休息吗?我急忙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卸下背包靠墙放好,去村里闲逛。

临近中午,有三、两村妇出现,背着小手黑呼呼的孩子,聚在一起聊天;也有老人出来坐在门口晒太阳,背后是河,面前是山,目光茫然。

我休息的这家女主人姓夏,回族,丈夫和3个儿子都出门干活去了,晚上才能回来。当地方言在表示赞同时不说“是”而说“噢,呀!”,怎么听都象“Oh, yeah!”,难道是借用藏语的吗?

斜对门唐老汉90岁了,有10个儿女,小儿子和媳妇不时过来坐一会儿,和我们聊天。我指着他家盖了一半的房子说,明年再来的时候你就该住新房了吧?他却说后年才能住上。原来他们不是等存够了钱一次盖好,而是每年有点钱就盖一点。由于近2年禁止伐木,只能用水泥代替传统的木结构,因此造价增加;同时为了保护水草,当地也在限制牛羊等畜牧业,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因此一座新房子往往要好几年才能建起来。

3点多,要等的人没来,却从大巴上下来3个背包的驴子,上前打招呼才发现,其中一个居然是1年多以前在西安一起滑翔的周杨。他们要参加广州队,径自雇辆拖拉机先走了。

下午当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的时候,车还没有来。女主人在屋里当当地剁着牦牛肉馅和南瓜,今天是中秋节呀,这里虽然贫穷,家中的女人们总还是要想尽办法包一次牛肉南瓜包子,等待晚归的男人回来团圆。

暮色中,百无聊赖,计数路口北去的旅游大巴,十分钟32辆,有1500多人了,都是去九寨黄龙的吧,他们也和我一样,选择了中秋与家人分离。

7点,成都过来的人分乘3辆车到达。装备车和微面上坐的工作人员,中巴上的20多名队员情绪激昂,我心中暗想同时登顶将是何等壮观的事情。车继续向纳米村开去,路遇北京绿野队员乘拖拉机返回。天渐渐黑下来,开始下雨,我坐在车厢地板上昏昏欲睡。搬石头、推车折腾了好几次以后,车终于停在一座木桥前不走了,好在这里距纳米村不远,大家穿好冲锋衣冒雨行军。住的地方没电,有点混乱,各自找块地方铺好防潮垫钻进睡袋,这时凌晨1点。

10月2日 纳米村到BC

早晨起来,天晴雨住,向东望去,云雾缭绕,雪山若隐若现,有小溪自山脚下顺河谷蜿蜒而来,泛着波光。队员聚集在院前的坝子上整理行装,等待驮运的马匹。

这次登山活动因为登协的蒋峻临时有事而改由青年队的佳林负责。小伙子虽然年轻却很负责任,技术和体力也都不错。从纳米到BC决定雇用马匹驮运装备,队员则轻装徒步。我取出冲锋包装了水和相机,带上冰镐和登山杖,将近10点第一批出发。

前1/3的路程在开阔的谷地中行进,有溪流、森林和野花相伴,满目美景,毫无疲劳之感。中段开始在林中小路穿行,道路泥泞,有缓坡上下,虽然枯燥,却还算轻松。等过了喇嘛庙,山势变得陡峭,这里接近4000米左右,漫山长满低矮的灌木,溪水早已不见踪影,小路崎岖难行。正在队员耐力经受痛苦考验的时候,附近出现了送完游客的马队,本来走在前面的我突然发现大部分人已经骑在马背上向坡顶爬去。

4点多当我到达BC的时候,地上被大约3公分厚的积雪覆盖,而8月份的登山报告到C1才能见到雪。工作人员在搭炊事大帐,我和深圳的陈英选好地方,很快用冰镐清理掉积雪,搭起一顶OZARK双人帐。

睡前才知道,我们一起上来的这拨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伙。谢刚等3人去了前一天进山的广州队,温州的狼与贵州的2人一个队,2个广州的自组一队,成都来的大部分留在BC玩,次日上C1的只有深圳3人:肖明、陈英、老余,成都1人,我1人共5名队员,3名工作人员:佳林、西瓜、小谢。晚上风比较大,但睡得挺塌实,基本上没什么反应。

10月3日 从BC到C1

8点起来喝稀饭,分发路餐,9点合影后出发。此时发生戏剧性一幕,一顶腾空的帐篷还没来得及收,突然一阵狂风将帐篷吹离地面,眼看向西急速翻滚而去,2名队员狂奔一百多米才将帐篷抓住。

我的大包留在BC,随身的冲锋包中装了睡袋、防潮垫、个人器材、药品、路餐、水、相机等。2名藏族背工前后各一,工作人员也和队员差开行军。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连续降雪,乌龟背以上被积雪完全覆盖,滚石的危险相应减少。在碎石坡之前先后有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队员因体力原因退了回去。传统碎石坡长而陡,此时完全被积雪覆盖,路线上经过踩踏和融化变得很滑,在这里我们赶上了广州队的谢刚等人。

快到C1前那段我见左侧有岩石裸露,横切过去后才发现山脊大约45度,北侧是陡坡,下面是断壁,十分危险。每次都插稳冰镐再抬脚,小心翼翼地向上,可突然脚下碎石松动,感觉整个人向下滑去。本能地做出保护反应,趴在地上,死死把镐尖往下压,滑了大约3米,身子停在一大片埋入土里的光滑岩石上,脚下一米就是断壁,而冰镐在石头表面将制动失效。一动不动地趴那儿大约有5分钟等心情平静下来,慢慢向上爬了半米才尝试站起来。这次滑坠距离虽不长,却是最危险的一次。

到C1约3点,剩下的地方搭2顶帐篷都有些紧张。我们抓紧时间弄平地面的积雪、踩实,搭好2顶OZARK高山帐,用了大约1小时。期间广州VEGA他们登顶下来,短暂停留后下山去了,谢刚他们也上来了,大家分头钻进自己的帐篷休息,我们队剩下的6个人,我和肖明、西瓜住一顶,佳林和陈英、老余住一顶。西瓜不到20岁,有点高山反应,可还是抢着生火烧水,吃了点速食米饭和粥以后大家钻进睡袋休息。

大约7点的样子听到外面好象有人上来,不久远去。9点左右,天已经黑透,风很大,又有脚步声渐近,喊西瓜的名字。原来温州狼和贵州的1人上去没找到营地,冻得实在受不了只好返回。这样我们的双人帐不得不挤4个人,那个贵州小伙子居然没带防潮垫,感觉他情绪低落,动作有点僵硬,可能被冷风吹久了的缘故。

4个人紧紧挤在一起难受至极,整夜几乎没睡。我带的尿瓶发挥了作用,去不知道他们几个怎么解决的。

10月4日 登顶撤回BC

早上起来先烧水,家林和坚叔商量好两队协调行动,队员都穿好并爪于9:30出发。没多久,西瓜因为晚上休息不好反应加重,开始流鼻血,他决定下撤,陈英也因为鞋不好而下撤。到骆驼背由于打保护速度慢下来,忘了带下降器,用丝扣锁保护下来后,我靠着断壁等人时正好面朝东南,被晒得昏昏欲睡,待重新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据佳林回来以后说,他原本打算在后面的雪坡结组行进,可我们当时并不知道,等他接应所有队员下了骆驼背后,我和肖明已经在大雪坡上走远了。

在5000米以上的雪地行军,掌握节奏非常重要。我整体感觉很好,没有去年在青海时的高山反应出现,两个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快到顶时佳林从后面快速赶上来。大约2:15分,我们登临5588米的雪宝顶主峰。风很大,上面只能站2个人,脚下有一条半米多宽的冰裂缝,南面是遥遥相对的四根香峰,北望可见巴掌大的黄龙碧水。

拍照后下撤,无比轻松,2:40左右遇到老余,他因为冰爪不合脚而落在后面。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从安全角度考虑,佳林劝他放弃登顶,尽管不情愿老余最后还是同意了。下到C1已近5点,我不敢停留脱下冰爪带上自己的个人装备向山下走去。

路比上山还难走。本想坐着滑下去,可山坡上偶有岩石露出来怕撞上;走吧,路又太滑,没走多远就滑倒了好几次,着实好好练习了滑坠保护。后悔把冰爪脱在C1了,只好找新雪的地方踩,每一步都陷到膝盖,速度很慢。到乌龟背天已经黑下来,碰到上来接应的队友带了热果珍,等后面下来的队员会合在一起,大家搀扶着往下走。在头灯的微光里,在岷山深处的寒冷夜晚,几个男人,就这么低头向前走着,无语。

晚上8点多我们回到BC,而坚叔他们留在C1多呆一夜。把疲惫不堪的身体扔在大帐的地席上,捧一碗滚热的姜汤,当辛辣的滋味经过喉咙弥漫到胃里的时候,感觉真是美妙无比。

10月5日 从BC到纳米

早上无事去周围的山坡走走。远处又扎了一处营地,有红男绿女出来,披挂整齐,向西北的山坡爬去。中午12点马队到达,拆营打包完毕,人货分离。

一路紧盯路边的石头寻找水晶,无着。下午4点到达扎西家的院子,来时住过那家的主人就我们住哪里与扎西发生争执,妥协的结果是我们谁家也不住,就在扎西的院子里宿营。

晚上大雨,所有人都去扎西家宰羊、吃肉、喝酒。我独卧帐中,短波收音机传来外部世界的消息,雨打帐篷劈啪作响,雷声阵阵滚过…

迷糊中听到帐外有吵闹声,醉后的呕吐声,还有梦中的呓语。

10月6日 纳米到成都

10点接我们的农用车离开纳米村,伴水而行,下午2点到达岷江村口。在清真寺旁的餐馆吃饭,阿訇掌勺。第一轮面条过后不饱,阿訇又蒸了2锅米饭,等菜上桌的当口,8双眼睛虎视眈眈,一盘菜端上来,还没等手抽回去,菜已经少了大半,最后直到吃完了小餐馆所有能下饭的东西,连咸菜都不剩。

车5点多才过来,回去的路上碰到蒋峻来接应。夜里1点多钟,司机劳顿疲乏,找一僻静处停车休息,车中男女,或伏或靠在座椅上,至3点复又上路。

7日早晨驶入成都的时候正碰上上班的人流,待找到失散的装备车已经9点。寻到自己的包背上,与队友们挥手作别,西瓜的防晒霜还在脸上,周扬却早已面目全非,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些朋友们。

成都火车站到处都是票贩子,不到5分钟就拿到回西安的卧铺。8号上午当我出现在办公室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稍微有点黑的同事刚从岷山的风雪中回来。

yinly@263.net 2001.11.7

描述:雪宝顶地标

原始链接:http://www.dqrx.cn/phpbbs/htm_data/92/0702/37.html
转自:5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