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罗泉游记 |
[游记]罗泉游记 |
2007-07-23 sozhen.com |
罗泉古镇依山傍水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峰狭谷之中,该镇民风纯朴、民居保存完整,古镇仅有一条五里的长街,长街全是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由于整条长街形似一条蛟龙,罗泉因此被称为“龙镇”。为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的100个千年古镇之一。 谁来呵护千年古镇? 最近,从县城传来的一条消息令千年古镇罗泉的人们十分兴奋,两年之内,水泥路面将直接从县城铺到罗泉。因为,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千年古镇罗泉,其交通十分闭塞,多数罗泉人会将罗泉的不发达归罪于“路难行”。而去过黄龙溪的镇文化站干部杨辉华更是觉得是交通挡了罗泉人的财路,因为在她看来,黄龙溪不如罗泉美,但到镇子里去还得交门票。如果路开通了,城里人到罗泉来,罗泉人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收门票让人参观了。 但是,一位来自成都的摄影家说的一句话,足以让正做着“罗泉旅游梦”的杨辉华们不安,那位摄影家说:“两年后,古罗泉将从地球上消失,修再好的路,也吸引不来旅游者。” 摄影家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罗泉古镇的古建筑正以惊人的速度毁坏,取而代之的是“千房一面”的农家水泥房子。不仅仅是那位摄影家,记者在罗泉采访时,偶遇到罗泉考察旅游资源的成都国旅杨峰先生,他说,古罗泉的特色正在消亡,也许根本用不了两年时间,古罗泉便消失了。 *毁 坏* 张铭是成都市的一名摄影爱好者,刚从罗泉摄影归来的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罗泉有两样东西扫人兴致,一是满街蜘蛛网似的电线,一是正在“蓬勃生长”的水泥房子。 4月13日,记者第一次来到罗泉,正赶上有4家人同时在拆旧建新,他们将古建筑推掉,计划全都修成两楼一底或三楼一底的水泥房子。在一栋颇具特色的古民居前,一个村民正用力地敲掉古民居门楣上的雕花,他说,要修新房了,这些烂东西没得用了。说起很快就能入住的新居,这个村民一脸的兴奋。确实,对于镇上几乎每栋老建筑都有的雕花和浮雕,村民们已经司空见惯而忽略其存在和价值了。 镇东,一栋颇具规模的四层小楼正在装修,当一周后记者再次来到罗泉时,这栋新建筑的底楼已经成了一家时尚的发屋。而在这栋房子的周围,都还是旧房子,这栋房子在旧房子中的扎眼,成了房主的骄傲。 保存完好的“龙头”盐神庙由于其建筑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曾经受到过众多摄影家和电影电视制人的青睐,但庙子的裙楼多已被改建成水泥房子,盐神庙在众多现代建筑的包围中,显得不伦不类。据当地人讲,盐神庙左后仅有的老建筑也会在近期被推倒修成水泥房子。 走在罗泉镇那仅四米宽的街上,贴着白色磁砖的水泥房子夹在古建筑群中显得十分夺目。河边的吊脚楼已残存不多,站在子来桥的中央,可以看见,河两边的吊脚楼已在渐渐被新修的水泥房子替代。四川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八年前曾到过罗泉拍风光片,当他今年再到罗泉时,他发现想要拍一组连续都是古建筑的图像已经没有可能。当地的村民告诉他,两年前古镇才兴起建水泥房子的。 *被 弃* 罗泉座落在一个被群山包围的谷底,当汽车驶入罗泉,从山上俯瞰山脚的古镇,那极具古镇特色的古封火墙和带着尖尖翘檐的屋顶令人顿然产生穿越时空回到几百年前的感觉。 在这些屋顶中,与盐神庙共同组成龙镇“龙头”的城隍庙,其双龙戏珠的屋顶依然那么出众,只是古罗泉九宫八庙中仅剩的两庙中的城隍庙早已被人抛弃。城隍庙的正厅,虽然破败,但梁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就连滴水檐上也雕满了精致的花纹。整个城隍庙已被废弃,正厅里摊晒着的猪毛,后厅里关着的鸡仔,体现着昔日辉煌的城隍庙现在唯一的有用之处。庙里的几十尊菩萨早被敲掉,能够拆除的地方都被人拆去梁柱用于修建新房。在戏台后的三间后厅里杂草丛生,满地鸡屎,拨开比人还高的荒草,四壁上精致的浮雕和壁画还依稀可辨,尚还完好的封火墙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据说,城隍庙的产权属于镇粮站,粮站已经开出了9万元的价钱准备卖掉这个总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的庙子。 古镇最老的一家旅馆已在最近以7万元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外乡人,拆后的老建筑上,一处芙蓉浮雕吸引了来此采风的摄影爱好者,而当地人却告诉记者,这种浮雕在罗泉的民居中多得很。在老旅馆的旁边,是曾经也是庙子的镇卫生院,在已被拆得支离破碎的老戏台上,刻着形形色色各类人等的大量木雕。门前曾有一对一米长的木雕狮子,去年的一个晚上,被人盗走后下落不明,与木狮子同等命运的还有盐神庙正殿的群龙嬉戏木雕。 镇中的关帝庙已仅存遗址,一位老石匠正在正厅遗址里卖命地刻着墓碑,他指着几根立柱下用于镇邪的石刻癞蛤蟆说,好多人都来给这个东西拍照,哪天这里要修房子,我就先把这个东西藏起来,肯定能卖不少钱!在后院,断垣残壁中,当初捐庙的几块碑文已在风吹雨打中渐渐风化;破壁中残留的壁画还色泽鲜艳,而残檐上磁贴的石雕中国狮还保存完好。 *开发与保护的困惑* 当地一位村民很自豪地说,罗泉的经济越来越好了,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楼房在罗泉镇上亮相。的确,在罗泉只有挣得上钱的人家才有能力拆掉老建筑修建新的水泥房。 对于记者的采访,不少罗泉人表示甚为不解,他们问:“新房子住起来舒服很多,你们城里人不也是住的水泥房子吗?”有居民对记者的采访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感,他们拒绝记者给老建筑拍照,理由是“你见过的好房子多多了,干嘛来拍这个烂房子”? 在罗泉,你可以处处感受到古镇保护和现代生活带给居民的困惑,他们一方面为古镇的建筑自豪着,一方面又渴望住上在他们眼里代表着财富和身份的水泥楼房。古镇的一位居民带着记者参观老建筑,言语之中流露的全是自豪,同时也为古建筑的破坏而倍感痛心。但到了中午,他却将记者带到了他刚刚建好的水泥小楼前,而这栋水泥楼的前身,是一座颇具特色的老吊脚楼。他告诉记者,他做有生意,经济条件在镇里还算不错,接下来他还会帮助父母推掉老屋重建水泥楼。此时的他,脸上全是炫耀和住上新房的满足,看不出半点做作。 在罗泉镇政府,镇里的一位主要负责人说,居民急于想改变居住条件的想法与古镇保护之间的冲突很大。这位负责人介绍,全长5里的古镇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老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以及缺乏合理保护,好多都成了危房。木结构房屋很容易失火,而古街加上街沿也仅有4米宽,就是失火了消防车也开不进来。他说,镇上正在拆的一栋老建筑就是因为最近刚发生了火灾才迫使房主拆旧建新的。 对于古建筑的飞快减少,当地镇政府更多的表现是无奈。一位镇领导说,镇子里的老建筑90以上属于私房,老百姓嫌房子破了、旧了想拆掉建新房,镇政府没有多大权力干涉的,毕竟那是人家的私有财产。他还强调,镇政府不同意改造,如果老房子垮塌出现了安全事故,谁负得起那个责任? 在镇政府,记者见到了一份去年五月由镇政府发布的关于保护罗泉古建筑文物的通告,通告明确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同时规定,为了发展本镇的旅游业,如果老建筑确属危房,在报经镇建管部门批准后,可以重建。为了使新建筑与老建筑协调,新建筑必须建成圆形立柱,屋顶全部覆盖琉璃瓦。据说,一年来新建的建筑80执行了此规定,另外没有执行的20是因为按镇里的规定建房造价将提高20。在古镇的五里老街,记者看到了按新规定建成的所谓“与老建筑协调”的新楼,底楼门脸两边一边一根用黄色磁砖贴成的圆形立柱,房顶上盖着黄灿灿的琉璃瓦,立面贴着白晃晃的磁砖,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在资中县文管所,虽然所里的一位负责人也认为罗泉镇的古民居建筑属于文物,但罗泉镇归于文管所管理的只有被列为文物保护的盐神庙和罗泉井会议旧址福音堂,所以他们只对这两处文物的保护负责。虽然有明文规定文物的规划和建设应该听取文物部门的意见,但罗泉的建设他们从没参与过审核建议。 记者通过资中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联系了市规划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罗泉的保护和规划还没有具体的东西,但以后肯定会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应金华先生曾几次到古镇罗泉和铁佛考察。十年前他到这两个古镇时,两镇的保护都相当完好,他说,一般城镇的古建筑保护都不很完整,其间都杂有新建筑,当时在四川只有罗泉、黄龙溪和铁佛才是整体保存的古镇,其价值不可估量。三年前,他为编制《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再次来到罗泉,当时令他十分失望的是在球溪河边原本的开敞绿地建起了一幢水泥楼房,但五里长街基本没有新建筑出现。 他告诉记者,罗泉、铁佛两个古镇恬静、纯朴、纯净清秀,其建筑不仅极具特色而且还极富深沉的文化积淀。当记者告诉他铁佛已经不复存在、而罗泉古建筑也在逐渐丧失时,应先生沉思良久,然后极为激动地说“这种行为简直是在犯罪”。他说,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就是重新恢复建筑风貌,古建筑的文化积淀、风土人情靠“克隆”就能恢复吗? 在应先生那里,记者见到关于罗泉古镇的保护和规划。1986年,古镇罗泉编制了第一次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为古镇划定了城镇性质,产业以建筑和旅游业为主,其保持完好的古代建筑风貌被明确为罗泉发展的主要优势。 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制了《罗泉古镇风土环境保护与规划》,其内容包括保持球溪河东岸的开敞绿地,保护五里长街封闭的街市生活,限制机动车进入古镇,保留沿河自然随机的河埠、洗衣台,保持古镇完整的山涧游龙形象。规划同时认为罗泉镇可以靠乡土味、人情味、古盐史、近代革命史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并建议采用“现场话旅游”的手法恢复一口盐井、盐灶,由人工采作土法制盐,供游人观摩。 *后 记* 在采访中,屡屡有人向记者提到古镇保护的资金问题,资中是一个穷县,罗泉是一个穷镇,吃饭尚能解决,想高层次的保护何其艰难。确实,罗泉的保护还存在很多实际的难题,古建筑的保护需要统一的技术指导,其维修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庞大的资金,复杂的技术,居民向往现代生活的渴望……但是,有些东西消亡了便没有可能再生。 在罗泉采访时,居民们议论最多的是明年可能开通到罗泉的水泥路,居民们说,罗泉的风景那么好,是烂路挡住了城里的旅游者,如果路开通了,罗泉就可以发展旅游业不再受穷了。 从罗泉回到成都,记者途经同在1992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铁佛古镇,交通比罗泉发达很多的铁佛,其古镇风貌已不复存在,镇上一色的水泥小楼,其墙面上贴的明晃晃的白色磁砖仿佛在告诉记者,铁佛古镇已经消失了。 铁佛消失了,罗泉还远吗? |
转自:http://www.sozhen.com/default/townarticlecon_38_2013.html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