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川北小镇阆中古城推荐 |
[游记]川北小镇阆中古城推荐 |
2007-08-05 travelbbs.com |
川北小镇 阆中古城 [推荐] 以往抵达阆中都是深夜,这次也不例外。川北的小城,夜幕总是以缓慢而无声的方式悄然而至,日复一日的,时光的流转,竟然可以这般的淡然无痕。眼前的景象如同每次所看到的一般,隽秀的嘉陵江水更象一个恬静的情人,永恒地缠绕着半岛形的阆中古城。城里的万家灯火,远远望去如同天上的街市一般,象极了我们平日里在南山眺望出去的两江夜色。 随意在老城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望着那些雕满精细花鸟鱼虫、戏剧人物的窗花,被烟火熏得乌黑透亮的房梁板壁,以及散发出淡淡霉味的蚊帐。这时你会觉得此刻的你,与城市而来的自己已没有了什么关系。现在应该是心无旁鹜,气定神闲的。而老屋错落的影子,仿佛也在传递着来至身体内部的某种气息。
早上一觉醒来,窗外可以望见连绵不绝的老房子,全都是青瓦覆顶,木质结构的平房建筑,古香古色的。窄窄的古街道纵横交错着,一律以青石板铺路,两旁商铺酒肆林立,可以想象出古城当初顶盛时期的繁华和兴旺。
吃早饭时始知我们住的客栈无名,只有门牌双栅子街3号,主人闵大姐从丝厂内退,夫妇俩曾去过丽江旅游,闻知阆中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即将大搞旅游开发。便利用自家世居的老宅搞了这个客栈,尚未来得及取名字,就接待了我们这些误撞的客人。
这是一栋典型明清风格的民居,厅堂两进三开间,内有两个采光的天井。天井里种满了美人蕉,兰草,梅花等。院内的一株海棠,已开始有孤寂的蓓蕾绽放。雕镂精巧、典雅古朴的门窗,墙头和檐下翹角飞扬,粉墙上挂满名人字画,红木家具上放置着精美的青花瓷器。天井正中有一木板遮盖的老水井。想必此处原是书香门第吧…… 有时候你会觉得古城千年的文明,就是从这些普通人生活中的枝末细节中反映出来的。
品着酽酽的香茶,细细听主人说,象他们这样挂牌保护的民居在阆中古城里有143处,而古城内91条街道中竟有20多条仍完整地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其余均为明清风格。阆中之所以在以前兵荒马乱的年代没被湮没,甚至在以后的天灾人祸中得以存留,除了阆中偏居西南一隅独特的地理位置外,更因为它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早年便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了,此举对古城的保护是积极而有益的。
人随着思绪越走越远,有的巷子逼仄得只容一人通过,而有的又宽阔笔直,看样子是以前过官家过马车遗留下的故道,现在汽车仍可通行。 越往前走街道越是静寂。两侧有许多的店铺,理发的、打铁的、缝纫的还有诸如牛肉凉面,白糖蒸馍之类的小吃店,更有些在城市已尽绝迹的老行当。
在老街上,新与旧的交汇显得并无过重的痕迹,你可以看见租碟店的新片广告是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就的,你也可以看见美少女骑着在都市都少见的双人自行车穿街而过。而沿街叫卖白糖蒸馍的小贩,用的是机动三轮车和电喇叭。
也难怪,老城和新市区虽有明显的地理分界,但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早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茶馆里老人们玩着纸牌,逗弄着鸟儿,漠然地注视着黑白的电视机播放那些老掉牙的电视剧。民居里大都是简易的老竹椅、旧沙发、漆得乌黑发亮的木柜,走进去细看,木柜上的花瓶里插满了塑料花,墙上贴着早年的领袖年画,镜框里儿孙们从各地寄回来事业有成的彩色照片,混在祖上的大幅遗像之中,以及小孩子鲜艳的各类奖状,清楚地演绎着这个家族的历史。这和我们以前去过的那些川中小镇都惊人的相似。中山、龚滩、龙潭,其色调总是如此的清幽,朴美,又隐约弥漫着凝重与苍凉,不似大理,丽江,还有阳朔,周庄,其实也都是百年老街,它们却是整日里热闹喧嚣,人潮涌动,挥之不尽的繁华与虚无。
阆中,原来是另一种版本的老城。
吃饭的时候,随意步入古城内的一家小店,你会发现醋在阆中人的平常饮食生活中无处不有,不管是寻常人家的饭桌上,还是街头巷尾的餐馆里,无论如何搁置都是那么恰如其分。我曾亲眼看到清晨的饭馆里,当地人无声地踱进店内,要了一碗吊汤扯面,、待热腾腾的汤面端上桌来,他先是抓起桌上一大壶醋,对准壶嘴咕咚咕咚来上一大口,然后又朝碗里胡乱倒了一气,用筷子一沾,伸到嘴里一尝,稍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又把刚才那豪迈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再尝一下,合适了!才心满意足地大口吃起面来。我的天!他起码倒了二、三两醋,那场面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吃火锅就不用说了,沾碟里黑乎乎的,几乎全是醋的味道。
当地朋友告诉我,阆中人善食醋是有着几千年传统的,足以与这个古城的历史并驾齐驱,是为天下一奇。也许正因为这样,阆中的男女老少,个个看上去都面容姣好,皮肤里透出一股天然的健康来。在阆中的几天,听到的也都是关于阆中人与醋的段子。
当地人是热情的,无论是恒侯祠,还是华光楼,他们总是真诚地为指路,稍带向你介绍一下此处的由来,而小贩们只是友好地望着你,并不曾吆喝的,你不要指望他会纠缠着你成交一笔买卖,小到一碗热凉粉,大到一把明清时期的红木太师椅。
在清代贡院边的学道街14号,有一家多年历史的老店。屋内堆满了从各地收集来的各种时期风格的雕花门窗、家俱及瓷器。门口一个老者正在修复一块门匾。他叫陈亥怔,今年54岁,是以维修庙宇、古建筑为生的民间老艺人。认识他的时候,他正与几个乡里人凑在一起看几块不知是从何处收罗来的皮影。老陈坚持认可它们出自阆中的民间皮影艺术家王文坤早年的作品,并力图说服儿子高价买下它。
显然儿子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老陈不得不耐心地开导儿子,我们也上了一堂川北皮影戏的普及课。
太阳象一枚敲入温水的鸭蛋黄深深嵌入隆冬的霞光中,落日的余辉里,长长的古街上,几个头戴白帽子的穆斯林兄弟拉着板车从回民的定点屠宰点出来,上面叠码着一大堆白花花的牛羊,车辙过处留下殷殷的血迹。这个场景曾被我在阆中无数次的看到。我一直很惊讶在这个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腹心的小城,在汉族文化如此坚固的地方,他们却顽强地捍卫着他们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多少年也不曾更改,拒绝同化。他们的祖先是从哪里迁徙而来?为什么原因?用什么方式?其实已不再重要,我对他们只能是肃然起敬!这一点,在到了巴巴寺也得到了力证。
占地一万多平方的巴巴寺座落于城北盘龙山,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伊斯兰教葛德林耶教派的创始人华哲阿卜董喇希的墓地。
暂且不说该寺的砖刻和木雕为世所罕见,单是入得寺门,浅浅的小坡上,那密密麻麻的教友的坟地,高高低低地排列在树林或亭园边,这壮观的场景足以令我等震撼了。
宗教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古城阆中方圆数十里的区域里遗留下几十座佛道教的寺庙,而以传播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巴寺竟然夹在其中,历经百年香火日却经久不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站在锦屏山顶,眺望对岸的嘉陵江环抱的阆中古城,屋宇绵延,廊檐相连,浑然一体,蔚为壮观。古人有诗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周山势锁烟霞”,如果古城阆中是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作品的话,这便是它最好的题刻。
想到这里,闭上眼你也许会觉得这里一定会发生某个故事,并且与你的前世有着某种哲学的关联。
|
转自:http://www.travelbbs.com/Forum/redirect.php?tid=65265&goto=lastpost&highlight=3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