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阆中古城便走进了历史——阆中古城旅游记(2) |
[游记]走进阆中古城便走进了历史——阆中古城旅游记(2) |
2007-08-05 |
走进阆中古城便走进了历史----阆中古城旅游记(2) 第二节 状元坊看是看过了,但是一出状元坊就进入“现代文明”了,这时我有点急了,我才来难道就要走哇?我得去找看能不能买到有关古城的地图赶紧回到“历史当中去”,由于对当地不熟,也不知道那里有卖地图的,我只得抓一个当地人问问,心想来阆中就先得去“张飞庙”看看,便问了一个小买部做生意的当地人,通过当地人的指点后,我便来到了位于古城西街的“张飞庙”,这个“张飞庙”的大门类似于古代官府衙门的造型,给人很“武威”的感觉,既庄严又气派。特别是大门的横匾上有着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撰写的:“汉桓侯祠”四个苍劲有力的行草,给人第一映象就感觉这“府第”真是“官威十足”,想想自己如果生在古代,做为一芥草民,别说见官老爷本人了,就看看这大门的如此气势就够吓人的了,想想都可怕,幸好自己是生在当今社会,从“内心视像”回到现实当中来,感觉心态平横了不少。回过头来,再看看大门右边售票处的公告,上面写得得很清楚,票分两类,一类是通票,一类是单票,通票又分为为甲种票和已种票两种,买甲种票可以看全古城所有景点,有效期为2天。已种票只能看“张飞庙”、“贡院”、“华光楼”、“民俗会馆”,古城最重要的四大景点,有效期也是为2天。单票就是看一处给一处的门票。算了算自己这次旅游的时间,没办法,由于时间太紧,我不可能把全古城所有景点看完,只能买已种票走马观花似看看就行了,再说要看完这四个主要的景点不用一天半栽的时间也是看不完的,看来我在阆中游2天就足够了。 买了票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敌万楼”,据说“敌万楼”是明朝时期人民以张飞“力敌万人”而所建并命名的。以“敌万楼”为中心两边是东西箱房,里面陈列着汉代各类有价值的出土文物和部分三国人物塑像。 我来的时候大概是下午三点半左右,这时参观的人为数不多,只是偶儿看见有人来往,就在我看完了西箱房的时候,正要前往正殿时,这时便听见导游正领着5个游客边走边介绍这里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里的历史,我便赶紧尾随其后,跟着这些人来到了敌万楼的小广场上,静静地在旁听导游讲与张飞有关的历史。按理说做为买通票的游客都应该有导游陪同的,偏偏自己是一个人,如果有5个人一起就好了,这样就会有导游陪同我们一起游了,这5个游客当时并没注意到我,他们听得很认真,这时我站在其中一个手拿着5张单票的那个人后面,看着他手里拿着的是单票,我心态一下子平衡了许多,至少来说我跟着他们“共享”导游不算是在偷听。 在边听导游讲解的同时,我边跟着导游说的去认真看,只见正殿大门上方的横匾上有着清朝果亲王为其题写的“刚强直理”的牌匾,其后是张爱萍将军撰写的“威武剑阁”的牌匾,其它位置还挂着其他名人的题字。特别是正殿中那尊张飞文身帝王塑像,最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张飞做为刘备的一个臣子,并没有当过皇帝,怎么会给他塑帝王塑像呢?往往很多游客到此看了都会产生和我同样的疑问?后来听了导游的讲解以后便明白了其中原因。根据导游的介绍了解: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末年从刘备起兵,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镇守阆中其间为造福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为巩固蜀汉政权和保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其死后由于当地人民为了更好的对这位英雄进行纪念和祭拜,在清代嘉庆年间,当地人就有人上书嘉庆皇帝呈明张飞的英勇和忠义事迹,嘉庆看后很是感动,就特诣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所以当地人就为张飞塑了一座:“文身帝王塑像”,但当时塑像的人考滤到张飞并不是真正上的皇帝,为了维护其忠义思想,同时又满足人民对他的崇敬之情,便给他塑了一个手棒玉笏的形象。 张飞塑像给我整体感觉是竖眉瞠目,不怒而威。过去我看过有关三国的书了解到,张飞其人性格虽火爆,但是对人重信用重义气重感情,是一个不拆不扣的忠义之士,不过最后落得的下场也是在讲义气上。讲义气虽好,但是性格火爆,做事不三思而行是要误事的。特别是看了正殿后的张飞墓,真让我感慨良多。本来张飞不用死得那么惨的,可偏偏就因为他太重义太重情了,可以说古今的名将当中,张飞重义重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据了解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之前是卖酒杀猪的,但家里有田产是个有钱人;刘备虽然是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只得与母亲靠做草鞋和草席维持生计,可以说家景平寒;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在见到刘备、张飞算起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是一个江湖浪人,在这三个人当中,数张飞家最有钱,他们三个人结义就是在张飞家里的桃园结拜成兄弟的。在结义之后,张飞便拿出家产给刘备让他招兵买马,在刘备创业初期张飞可以说不管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了刘备巨大的支持。在跟随刘备打江山以来,张飞都与之荣辱与共,从无二心。可见张飞为了情和义可以说是至情至圣,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但最后张飞因重情重义而死于非命,这真是老天对忠义之士的不公呀! 据有关史料了解,张飞之死,起因是关羽刚愎自用,自恃英勇无敌,不依孔明之计,自行其是,败走麦城,被吴将杀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准备举乒伐吴,当时根据战争形式,就有大臣向刘备进言,说这个时候不能举乒伐吴,吴对我们来说只有联合不能对立,我们的目标是要对付强大的曹操,虽然关羽被吴将杀害,我们悲痛万分,仇是要报的,但不是在这个时候。听了大臣的建言后,刘备便打住了伐吴的念头。张飞闻关羽被害后,“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悲痛之极不渝言表,恨不得马上出乒吴国报仇,可这时又听说刘备不准备为关羽报仇的消息后,他马上从阆中赶到成都面见刘备,并当着刘备和大臣的面数落刘备,说刘备不重兄弟感情,还说二哥(关羽)为哥哥(刘备)打江山舍身望死,现在被别人杀死了,你却不管的话语,总之说得刘备很是内纠。当时的大臣为刘备解围,也说了很多大道理,说什么要以国家利益出发,仇不是不报,只是现在不是时候之类的话,张飞这时的心情根本就听不进这些话。他还直问刘备,国家事是最大,难道兄弟情谊就不大吗?没有二哥为你出身入死的打江山,就没有你我的今天!那来什么国家可言!看到张飞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刘备和大臣们都无言以对了,便决定按原计划行事——举乒伐吴。当即命令张飞为主帅举乒伐吴。 为替关羽报仇,他从成都接命回到阗中,即限令所属部将范疆、张达两人在三军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而范疆、张达却把张飞的话听错了,把“白旗白甲”听成“100旗100甲”理解成了在三天之内要做100套旗甲,范疆、张达心里很清楚三天之内做好100套旗甲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宽限时间,第二天,范疆、张达到张飞面前呈报实情,说三天之内来不急做完“白旗白甲”(“100旗100甲”)。本来就做一套“白旗白甲”是张飞自己穿的,张飞的意思是做一套白旗白甲三天时间是充分的,那知道范疆、张达理解的是要做一百套。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小小的语言和理解上所造成的误会,却带来了千古恨。张飞报仇心切,哪里听得进去范疆、张达所说的实情,再加上听范疆、张达所说的在三天之内不能做出“白旗白甲”,气得张飞当场就下令把二人绑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背了范疆、张达以后,张飞便对他们下军令状,要求他们俩必须在三日内做完“白旗白甲”(“100旗100甲”),如果没做好就要他们的人头。当时的张飞,一切为了复仇,哪管得了其他?难免是心急失措,狂暴失常;岂止打人,还要杀人。范、张二人当然知道张飞的性格,知道张飞此时的心态,惧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被杀,便趁张飞酒醉不备之机,带刀潜入张飞帐中,杀了张飞。 范疆、张达杀了张飞以后,一不做二不休,便把张飞的人头割了下来,准备投奔于吴国。他俩带着张飞的人头在途中路过重庆的云阳,在当地停留时却又听到不少人说,现在蜀国与吴国又合好了,蜀国又不出乒伐吴了,听到这些小道消息以后,他俩带着张飞的人头投奔于吴国的希望没有了。原因是吴国现在与蜀国成了朋友了,送上门可能会死,便把张飞的人头投到该地的一条江中,逃命去了,不过俩人还是被抓获了的。而张飞的人头被一渔夫从江中拾得后,传说当天晚上渔夫做了一个梦,梦里张飞投梦给渔夫要求把他的人头就安葬于该地,后来渔夫便把张飞的人头安葬在现今重庆云阳的凤凰山上,虽然我不相信这个传说中的梦,但张飞的人头的确是安葬在重庆云阳的凤凰山上的。我今天在阆中所看到的张飞墓安葬的只是张飞的身躯,而在云阳的凤凰山上的张飞墓安葬的张飞只是人头,所以现在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说法。 据了解,阆中张飞墓座北向南,呈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墓左后侧为两千多平方米的园林,园内花草繁盛,竹木成荫。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特别是张飞武官像左右两旁跪着范疆、张达这两个不忠不义之徒,跟忠义神勇的张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久久为其深思,真让人心酸之余的同时,又让人感叹不已。被称之为"万人敌",一生杀敌无数,难逢对手的盖世英雄张飞,虽然没有战死沙场面,马革裹尸还,却死在自己部下手里,悄然间身首异处,不知令多少人痛之惜之。不少人认为,如果他自己不暴躁就不会招祸上身。可见张飞的性格是很暴躁的,其它的什么都好,就是性格不好,可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在张飞身上多多少少能得到一点映证,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张飞在知书识礼和智足多谋上虽不及刘备、关羽、孔明等人。但是在忠义方面,可以说刘备、关羽、孔明等人不及张飞。笔者认为张飞这样的结局虽然不一定死得其所,但总比在明刀实枪的沙场中让人手起刀落,砍于马下好得多,为小人暗害,至少不会英雄减色,这种结局依然能保住其英雄本色,虽死不是死得其所,但也死得值。 当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墓亭里沉思许久以后,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这时我最想对“为忠义而兴,为忠义而亡”的张飞说的一句话是:千百年来有范疆、张达这两个不忠不义之徒永世向你低跪着,忏悔着,我想你老应该瞑目了吧,你的英名将永垂不朽!这次来参观你的英雄事迹在走之前我要向你三鞠躬,以表我对你的敬仰之情。 (待续) 评论 (45) | |
原始链接:http://yezhubo888.blog.sohu.com/35659350.html |
转自:3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