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蜀南竹海 |
[游记]蜀南竹海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蜀南竹海——记忆中的宜宾今又十年 君子之爱,无出梅兰莲菊竹。 因生长在北方,只识梅兰莲菊。春兰秋菊,一时之秀;但人之喜好,各有所钟,自己独爱清莲。北宋儒家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清莲的高洁形象描绘得十分传神。吟物咏志,词美意高,短短百余字而能韵味无穷,千古奇文,遂成绝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忘记了什么年代读到的东坡大师的这个诗句,只记得这句诗在自己小小的脑海里翻滚了半天,难道身边无竹就要世俗一辈子么?在父母那里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虽然自己幼小时涉猎于国画之中,画竹很多。但东坡大师的教导一直深印脑海,对竹的感觉一直在朦胧的敬仰感知之中。 94年5月终于完成了小时候的夙愿,在四川宜宾自己整整休整了半个月的时间,把玩在竹海之中,心境无以为继的放松,自己也对竹园的隐居生活也深深地向往和憧憬。 我觉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清莲,和“层层离锦箨,节节露琅(王干)”的翠竹,有许多共通处。除了东坡大师的诗句,清人蒋延锡也说“竹梢枯劲竿清瘦,久久可以医吾俗。”竹的淡雅和清莲的高洁不是一样吗?在诗词文赋中,莲竹也常相提并论,著名有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有李白的“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可见竹莲气质相近,向来同被视为高洁淡雅之物。 细细玩味,翠竹更胜清莲。莲“出淤泥而不染”,但“不可褒玩”,固可称道,但未免有点娇气,过于柔弱。竹是寒岁三友之一,“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终年长青不凋,经霜犹绿;不但有杨柳之姿,又具松柏之质,更得翡翠之色,风骨独标,一时无两。且“无地不相宜”,檐前屋后,高山深澜,甚至是悬崖峭壁,无不破土而出,顶石而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生命力的顽强让人击节赞叹。但最令人称道是竹的虚心有节,直而不弯,“未曾破土先有节,壮志凌云亦谦虚!”,正是其精神形象写照。 高而不傲,洁而可亲,雅而不俗,直而不弯,所以,自古“高人必爱竹”。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是以竹喻已,魏晋的“竹林七贤”,不正以竹显人?
|
转自:http://caoyq100.blog.163.com/blog/static/1500879200782531537073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