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昭化古城游记 |
[游记]昭化古城游记 |
2007-07-16 8you.cn |
昭化古城游记 昭化古城,位于四川广元市宝轮镇,三国时期已成为古军事重镇,明代建县,据说古迹保存比较完整。 我们几个朋友,循着古人遗迹,乘兴到此一游,哎,叹服。 我不知道别的古城有几道门,昭化古城有三道门,西门叫“临清门”,东门为“瞻凤门”,北门称“拱极门”。整个古城从城墙,城门,城楼到路街,全是石头垒砌,秦砖汉瓦古朴雅致,千年古文化在此复现,叹为观止!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对这里的姜维十万大军被困牛头山,取不枯井水养活千军万马, 古驿站,姜维庙,云台,张飞之死等等不感兴趣。 倒是对古代科举考场,古代闺房绣楼,古梳妆匣,古“龙门书院”,古大宅小院等等等等产生了浓厚兴趣,且慢,待我细细道来。 先说我们顺着太守街,一路走来。这太守街,是一色的青石板路。本地陪同者先发一问,问我们知不知道这个石板路为什么中间高出,呈圆狐形,而不是平平整整的?我们摇摇头,他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明代很讲究身份地位,中间是太守或官员两边是侍从或跟班,不能错位的。 一道古院墙上有个四边形图案引起了我的好奇,中间是房门的图案,四只角和正中间共有五只呼之欲出的蝙蝠,那墙体已倾斜,芨芨可危。院墙边有个老农在给牛喂草,他告诉我们说那图案是“五福临门”的意思。呀,这才把“蝠”跟“福”连系在一起,恍然一“哦”。 进得门来,见那房上之瓦似有不同。细看,原来,它在屋檐处转角呈倒三角形下垂,老农告诉我们那叫“吊檐”。 这昭化古城里有一口古井,旁立一石碑,上书“明代八卦井”,井深三十多米,井架有摇柄长绳可供取水,望着那一潭深水,不禁打了个寒颤。嘻嘻。 一路来到“昭化初级中学”,见校门口左边立有石碑一块,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原来,我们来到了古代科举考场,大门两边有两蹲石狮子,形态逼真,好象在虎视眈眈看着那些进门应试的举人,秀才。 进大门右侧,是昭化初级中学新建的校舍,其实,说是新建,倒不如说是现在的建筑来得恰当。左侧,是古校门,我们一行直走左侧。在左侧门外右边,有一个圆柱形的笔筒状一样的物体,用泥敷的,陪同者让我们猜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次摇动可爱的头,然后他告诉我们,这是烧字纸的地方。呵呵。 再往里走,就到了明代考场。这个考场建于明代,是仿宋建筑,屋基高于地平面丈许,四周平坦宽阔。石阶梯,木房顶,雕梁画栋,气势不凡。我仰视着这古建筑,联想到电视电影里穿长衫满嘴“之呼者也”,摇头晃脑的古代秀才,不禁失声笑起来。哈哈哈。 参观了科举考场,我们路过一个古门庭,上书“汉寿阁”。门外几个大字很醒目:浴脚,美容美发。门里侧墙上有几段文革时期书写的毛主席语录,其中有一段,真是耳熟能详:“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哎,这段话真读得我有血脉贲涨的感觉,一代伟人,真是不同凡响。 我们要停留的地方叫“怡心园”,这里可供餐饮和住宿。这里的主人,好收集明代家俱古物,所用的招待客人的桌椅真是五花八门,有八仙桌,圆桌,太师椅等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张桌子都不用钉子,而是古代木工用精湛的工艺楔合而成,还有张圆桌,是由两张半圆形的独立的桌子组合而成,非常典雅。 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古代大家小姐的闺房,又称绣楼。真要上楼呢。走在木楼上,体会当时大家闺秀那种“足不出户”“秋闺怨女”的心态,真是恍若梦中。 进得闺房,有一个黑色的,约一尺见方的匣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什么呢?同行的人告诉我,那就是古代女人的梳妆匣。然后他打开,示范给我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那小小的梳妆匣结构之巧妙,令人意想不到。首先打开的是两个活动的匣子,然后正里面有两个小抽匣,两个活动匣子上又分别有两个小抽匣,中间下面还有一个大点的抽匣......哎,怪我笨嘴笨舌,这一兴奋呀,连说话都语无伦次啦。呵呵。 再说说古“龙门书院”吧,现在为昭化乡政府机构办公地,也是古太守府。是昭化古城中最大的院落。前院已没有古代风貌,不过后院有个亭,跟电影电视里大家闺秀与白面书生后亭相会的地方差不多,上面还有明代的雕梁画栋呢。 晚上坐车回到我居住的城市,看着那灯火辉煌,感到古代跟现代距离真是很大啊。想起一句话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昭化古城,再见。 |
转自:http://8you.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2568&page=204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