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怀远古镇 |
[游记]怀远古镇 |
2008-06-27 sina.com.cn |
怀远古镇——四川唯一的分州
怀远古镇位于崇州市,坐落在川西平原著名的无根山下,文井江畔,鸟瞰古镇像一个现代的橄榄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在清乾隆55年,因怀远地区山横野岭,距州较远,便设置了分州,到民国时才将其撤消,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但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是目前四川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县级空间格局的小镇。数次到古镇,虽然不止一次责备古镇的脏乱、无序,但还是钟情古镇厚重的历史,以及散落在民间的日益破败的古建筑群。 再次来到古镇,老街、老人依旧,从他们零碎的言语中,又多了些关于古镇的文字。古镇自古以来为关津要道,四门均有铁甲厚木闸子门,古西门曾留楹联一副:“归棹且停桡文水东流源甚远,行人暂休憩阳关西去路还长”,古怀远水陆码头,游人商贾往来不绝,骚人墨客常驻于此,故有“蜀门”之称。古镇最有名气的“三编”:藤编、棕编、竹编,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 玩点攻略: 小北街的牌坊:“走马转阁楼”的商业街 跨进该城门,出现的街道并非笔直而呈多处转角的布局,左右均是两层的木房建筑,而且街两侧房屋的屋檐距离较一般的古街通道要多出1米。对于这种安排,当地人告诉我们,由于这里集中了周围数百里交易商的金银、珠宝、绸缎等财物,每间铺面的底层交易布匹、绸缎,而在第二层则经营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因此在设计时,为了方便和安全,便在街道两旁房屋的第二层房之间留出了较大的空间,便于架设过街天桥。于是,所有的房屋便都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走马转阁楼”。不过,过街天桥而今没有一点踪影了。但让人感兴趣的是,在商业街的中段,长约300米街道两旁,是统一划齐的木房,其第二层均有走廊、栏杆装饰。虽然没有精雕细刻的花纹装饰其外表,显得简单,但这些建筑多是圆木结构,更有一种特殊的遗韵。
宽阔的10号大院 这个大院子,其实在其他的古镇上,根本算不上一个值得去炫耀的,位置就在商业街的中部,当地人称之为:10号大院,。主人家姓宋,跨进砖木混合的小拱门后,约1米的隔栏背后,是一个一青石板结构20平方米大天井展现在面前,其四周是两层楼房格局的木房,均把窗户开向天井,但由于年久,其二层楼已经破败不堪,无法上去体验当时繁华的景致了。据介绍,如此大的天井在该镇的所有建筑中还没有发现第二个。 破烂的“怀远一店” 走过商业街,来到了正东街被称之为“怀远一店”的客栈,虽然其房屋已经被现代的石灰和水泥将其改造过,但顺着宽约1.5米通道进去,两侧是紧挨的套房,而将这些客放连接起来的却是大小不等的天井,同时在其背后还设置了一个小花园,供客人喝茶、休息之用。据介绍,这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客栈最多可以住上160人,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而今的她已经破烂得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了。 上西街我们看到了当时富贵人家中的小姐享受的“飞来椅”。这是一间约4米宽的两层楼房,与目前公园常见靠背椅类似,但靠背是几根弧形的木条组成的“飞来椅”便设在第二层楼上。据介绍,这种风格的建筑,并非川西的特产,系江浙一带嫁接而来,主要是主人家的闺女如果想看外面的风景,大可不必到处游逛,以免败坏了女德。进入其内部,该小楼房竟然截分成了结构类似的三间小厢房,而且每间均有走廊相连。至于当初是一家人居住,还是专门为小姐设置的“红楼”,当地人各有其理,莫衷一是。这种风格,街道上也不止一处。 下兴街的“老房子群”
下兴街处于上西街的背面,与其相对平行的一条街,因为街上最为出名的是一所幼儿园,只要问一下幼儿园所处的位置,当地人便可以很准确地告诉你,并热情地为你指引方向。 下兴街20号是这条街目前最为热闹,也应该是很多人光顾的地方。门上挂有“怀远镇幼儿园”的牌子也许是最好的解释。不过跨进去,所有值得一看的古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空荡荡的坝子以及周围新建的瓷砖装饰的楼房。名人张子良故居已经只留下孩子们的笑声和他们游戏的那块土地……
林氏宗祠: 到了怀远,林氏宗祠,这是一个众多游客至今必须去的地方,也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一个老宅子。只要问以前的敬老院,现在的文化活动中心。一般的人都回热情地给你指引路。“喔!到林家院子啊!从这里走、再倒拐……” 在一个小巷深处,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外墙,全部是大块的石头、砖混合而成,房檐带有琉璃瓦、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而林氏宗祠的几个大字在拱形门之上,格外惹人注目,也许是鲜红颜色填充的凹字显眼的缘故。年代久远的缘故,墙壁的很多地方开始风化脱落,就像被剥掉了皮一般。 至于林家来源,在这里的经营茶馆的老板对我们说,是林则徐的后代,当然是商人了,有钱有势的商人,要不这么会有这样气派的房子呢。这个时候,我们才注意到整个建筑,中间的花园大概有400平方米,而右侧是基本完好,两层格局的房屋,有走廊,有飞来椅。其左侧,是几间破烂的房屋,建筑应该后与右侧的,茶馆的老板称,以前左右对称的,后来被毁了。在这些房屋的背后,有小花园进行点缀,同时还有一个约400平方米空坝,已经是一片荒凉,在几棵见证历史的老树之间,拉起绳子,五彩的衣服、被单挂在上面,就像嘲讽着这个院子的今天。 我们努力拼凑了关于林氏宗祠的过去,大概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始祖林某某,兴建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最初为林氏会馆,供奉海神娘娘妈祖。后人躲避战乱、或者是经商来到该地,又好象是当地水患严重,于是修建宗祠。一则解决家人居住,二则建宗祠以祀之旱涝灭患。当然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核实。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4a7fc010009s4.html13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