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印象之三:身在草堂,心忧天下 |
[游记]成都印象之三:身在草堂,心忧天下 |
2007-07-16 |
杜甫不是成都人,他是河南人。但这个河南人,却在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留下了一座闻名天下的杜甫草堂。草堂是简陋的,杜甫住在里面的生活是清苦的,但是他一点也不在乎自身的处境,反倒是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省的诗文,忧虑着那个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 这些天在听《百家讲坛》,正好南京大学的教授莫厉锋讲到《杜甫的文化意义》一课。他提到,每次他去成都,都要拜访杜甫草堂,而每一去,他都有新的了解和感悟。我虽然不是做学问的人,可来到了这个圣地,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 草堂在市区内的青羊区,离武候祠和青羊宫都不远,交通非常方便。到了草堂附近,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建筑风格去市区其他地方的不同。所有的房子都建成仿古风格,飞檐白墙,雕梁画栋。超市、书店、饭店、旅行社,莫不如此。
很快来到草堂门口,门票60大元。这些年价格涨的很快。我来之前,在网上搜索的网友游记里,大都说武候祠和杜甫草堂的门票是30块,现在,已经全部都是60块了。 草堂门口停了一辆面包,我等了良久,它始终不肯挪开半步。无奈,只得把它也装进镜头带回家。
草堂有北、南、东三个大门,我是从北门进来的。离得最近的景点,就是唐代民舍的遗址。那可真正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看看去。
走进遗址陈列馆,馆中间是一个大坑,坑周围被栏杆围了起来,里面就是遗址。所谓的遗址,就是唐代时期的民居,废弃,倒塌,被掩埋后,经过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到今天,剩下来的断墙,枯井,地基,器皿,等等遗物。它们静静地被埋在地下逾千年。如今,被发掘出来,变成文物,半截在黄土之中,每件遗物都放上了标牌,说明物品的名称。
千年前的古井。
唐代的衣裳。令人回想那段既灿烂,又伤痛的历史。
在唐代遗址的右侧,有一片池塘,这是整个草堂的水源所在。这里出来的水,蜿蜒流过整个草堂区域。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气。
终于看到草堂了。草堂被爬满绿叶的篱笆团团围住,唯一的通路,就是折扇柴门。它静静地的立在那里,四周不闻人声。脑海里却仿佛隐隐有诗句浮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穿过柴门,草堂在我的眼前。真正的草堂早已被毁,这是后来重建的,基本反映了原貌。不过杜甫当年住的条件远没有这么好。大风起时,屋顶的茅草就会被刮走,而大雨来时,就免不了要遭雨淋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杜甫写出了悲天悯人的诗句,让后人看到了他那颗金子一样的心。
著名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
诗人的雕像。个人觉得颇为传神,展现了杜甫诗文的风格,符合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消瘦、清矍,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好一个“诗史”!
在草堂徘徊良久,心情不由得变得沉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前老先生的这个心愿,到了今天,实现了吗? 出了草堂,走前两步,绕过一片绿树,突然一幅美景映入眼帘,心情骤然好了起来。这样的美景,是后人所建,还是杜甫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能看见?
少陵草堂碑。
工部祠里供奉的杜甫塑像。这个塑像,官帽官袍,白白胖胖。他是杜工部,是官,是朝廷的工部侍郎,但决不是老百姓的杜甫。
这一片四合院,干净,古朴,清幽。院中间是杜甫的另一尊雕像,房间里,则陈列着各种文物。有些只供参观,有些拿来贩卖。
雕像背后的房间里,一整面墙上画得都是杜甫得诗文和形象,唐风唐韵,古色古香。视线在画面上移动,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段段绣迹斑斑的历史,缓缓的流过。。。
在这个房间里,还陈列着唐宋时期其他诗人的雕像,其中有个英姿飒爽的年轻英雄,就是我同样很喜欢的爱国诗人--辛弃疾。
整个草堂景区面积不大,很快就逛完了,但风景还是非常的精致秀丽。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心情随着景物而起伏,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杜甫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个草堂,还有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关心社会,爱我国家。 |
原始链接:http://www.163msn.com/htm_data/200/0608/10495.html |
转自:2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