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印象IV:文化蓉城 |
[游记]成都印象IV:文化蓉城 |
2007-07-21 sina.com.cn |
这年头,时尚的新新人类总喜欢拿文化说事儿,所以俞秋雨教授甚至说出了“没有文化本身就是文化”的崭新观点。今天我也来聊一下文化,或庸俗或时尚的谈谈蓉城的文化。 成都市内的旅游景点中,最呵呵有名的就算是武侯祠了。诸葛亮为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诸葛亮而建造的,在我记忆中,在全国有武侯祠14座,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但个人觉得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就是成都的这个武侯祠了。诸葛亮属于今天山东沂南人,但为什么成都人或者说四川人对诸葛亮有如此的推崇呢?“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隆中对》中的名句,诸葛亮之所以协助河北人刘备得以称帝,恐怕也与谶语“胜不离川”相关吧。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总揽蜀汉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政治上,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实行联吴抗魏方略,并亲自率师六出祁山,攻略曹魏。内政上,诸葛亮厉行法治,而用心平明。他善于认别、拔擢人才,吏治清明。经济上,诸葛亮注意务农殖谷,闭关息民,重视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盐、铁、锦业的发展。诸葛亮政治上的另一大业绩是平定南中,不仅使“夷汉粗安”,并且推动了西南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蜀汉提供了稳定的后方。,诸葛亮北出斜谷攻魏,因积劳成疾,病故于五丈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所尊崇。这个大概也算是成都人为什么对诸葛亮有一份独有的推崇的歌本原因吧!不过这个确实从侧面让人了解了成都人的文化特制,那就是崇尚英雄,这可能也是近代以来,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吧,你看,郭沫若、巴金、沙汀、张大千、刘晓庆、陈坤和最近还很火的张靓颖、李宇春,走出四川的都是才子佳人。 都说成都人处于盆地内,很具有“盆地意识”,本世纪初,四川自贡留学生雷铁崖在《警告全蜀》一文中指出:四川人普遍存在着“不与外省交”,往往把外省看作好象是外邦的弊病。让人感觉成都人有点自傲,当然,交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早已冲破一切地区行业的人为封锁,在成都这座万方云集的西南都会城市,过去那种从商业行动上抵制“外帮”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四川人面对外省人的自傲心态却并不容易完全绝迹。毕竟一种文化的绝迹,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不光成都人自傲,即使是自称海纳百川的上海人,事实上也是很自傲的。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成都人的“恋家”情结。在成都,我是没有看见。但听当地人说,成都人一向觉得成都生活便宜、物产丰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适合安家过日子这些实惠,所以使成都人乐于在这个“安乐窝”长呆,而不向往外面的世界。毋庸置疑,这是在内陆农业文明枝干上结出的文化心理果实。的确,“天府”滋养了四川了,在四川心目中都有一个天府。我想即使他们远离四川,但是他们心头中依然或多或少地被一道无形的文化天府所包围。 短短几天,我能用心体会到的蓉城的文化精神就这些了! 累了,后悔谈这些深奥的东西了,真费脑子想。明天继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15bd5d9010004u5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