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城山 当地介绍 |
[游记]青城山 当地介绍 |
2008-01-26 17167.com |
蜀中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连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其著名景区天师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 青城山确实有“幽”的特点。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山路中,游人每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 越短,因为这时游人已感疲劳,需要多休息几次。游览青城山的乐趣就在于沿着浓荫密布的石阶山 路,一路上欣赏山上的多种美景,来到一处道观,就可以坐下来喝一杯荼,欣赏观中建筑和所藏文物。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 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后称张天师)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 “第五洞天”。全山树木葱茂,青翠满目,鸣泉飞瀑,清冷怡人。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宫观,遍布其间,由下而上,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令人目不暇接。登临峰顶眺望,成都平原,平畴千里,一一可见。山风高畅,令人心旷神怡。 它的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它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将此建筑名为“天然图画”。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巧,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著名的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等。坐落于丈人峰下的建福宫, 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建在丈人峰下,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其左 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由此西行一千米,即至天然图画。它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 苍岩壁立,绿树交映,云雾缭绕,游人至此,如入图画之中。 青城山本是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因山峰呈环形排列,状如城廓;山上林木茂盛,终年青翠,因而得名“青城山”,享有“青城天下 幽”的美誉。青城山最高峰海拔1600米,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青城山正是沾了“仙气”,成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被封为“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现青城山的道教宫观以山脚下的建福宫,位于半山腰的古常道观和山顶上的上清宫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从山门入口处的建福宫沿着被杜甫称为“丹梯”的石级向上攀登,道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崖壁上不时撒下冰凉的水珠,石级总是湿漉漉的,苔迹斑斑。人行其间,真有“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消”的美好感受。一小时后,青城山最大的道教宫观----常道观就展现在游人眼前。常道观正殿是富丽堂皇的三清殿。殿后是皇帝祠。皇帝祠后的崖壁上有一石洞,即是传说中的天师洞----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修炼升天的地方。观内有一古杏树,高六、七丈,粗五人围,传说是张天师亲手种植。天师洞右侧深处有一山体裂缝,传说是张天师用画符的朱笔掷出去划成的 ,因而称之为“掷笔槽”;天师洞左侧峡谷中巍然屹立着的三岛石。传说是张天师降魔试剑时一剑劈成。天师洞右下角还有一小殿,名叫三皇殿,内祀轩辕、伏羲、神农石像。但殿内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通唐玄宗手诏碑,说的是和尚与道士争夺青城山打官司,最后打到唐玄宗那里,他只好下诏书裁决:青城山仍归道教。道教打赢了官司,青城山这一道教圣地才得以保存到今天。青城山顶的上清宫只留下部分建筑,但宫内还保存有木刻“道德经”和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宫内住宿多日,留下许多墨迹。青城山顶亦可观日出、云海、神灯三大自然奇观。
|
转自:http://www.17167.com/sight/sight_detail.asp?id=65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