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城山游记 |
[游记]青城山游记 |
2008-06-10 live.com |
8月12日 青城山遊記 我這是第一次遊青城山,但青城山的大名我早有耳聞。青城山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古屬灌縣。青城山是道教聖地,為道教第五洞天。東漢和帝時,正一派祖師張道陵奉太上老君之命攜弟子入蜀傳道,居鶴鳴山(在今大邑縣,古屬邛崍),作道書二十四篇,創立“五斗米道”,後來發展為道教正一派。傳說當時蜀地人鬼相雜,青城山上有鬼市,後來張道陵在青城山戰勝六大魔王、八部鬼帥,將其驅逐出蜀地。與鬼帥訂立條約,令其不得再來人間害人。並且用符印封鎖青城山鬼市,使人鬼相分別,互不干涉。今青城山還留有當時戰鬥的遺跡。因張道陵煉丹有成,且降魔有功,被太上老君冊封為“天師”,於一百二十三歲時,在鶴鳴山飛昇。因天師世襲,故後世多稱張道陵為“祖天師”。今青城山天師洞即其脩道之所,天師洞中的天師石像是現今最古老的天師像。因歷史原因,青城山多次遭到破壞,現在青城山道觀多為全真道士。 青城山在都江堰市以北,大約離都江堰兩到三公里。山下為青城山鎮,在鎮上有一“山”字形的牌坊,上書“青城”,進入牌坊,沿著路直走,即到青城山山門廣場,約一畝地寬。廣場右邊是建福宮。進建福宮大門,上二三十級台階,為第二重門,門楣上書“雷火總司”,門內供奉著財神,財神的面是朝著裏面的。繞過香爐,上約二十級台階,到達三清殿,供奉三清,再往後就到了最後一個殿,是老君殿,正中供奉太上老君,右為,左為王重陽真人。建福宮建築都非常古老,且非常漂亮,現今新脩的仿古建築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出建福宮又到達山門前的廣場。青城山山門非常漂亮,飛檐斗栱,上書“青城山”三個金色大字,此山門在網上經常見,但今天才第一次領略到它的風采,很是高興。門內即檢票處。山門左邊是售票處,門票九十元。據說以前只要五塊錢,九十元的門票對我來說確實有點貴。 進入山門往裏走,路全是石級,石級有新脩的,也有舊的,舊的都被踩得凹凸不平了,可見歷史的悠久。山裏遊人不多,非常悠靜,路邊全是筆直的柳杉,且路邊還安放了喇叭,輕輕的放著道教音樂,很是悠閒,我在想可能這就是“青城天下悠”吧。雖然悠閒,但山路還是有點陡,還有每隔不遠就有一個亭子。路上陸續看到一些遊人在亭子裏休息。在一個分叉路口的亭子上,看到很多穿著綜色衣服的人,旁邊還有擔架。他們不停的問路過的遊人要不要坐擔架上山。這份工作真的非常的辛苦哦!一路上風景都非常好,美不勝收,邊看邊走,後來有人坐擔架上山,順便拍了張照。兩個人抬,一前一後,都汗流夾背,同事說這個就叫血汗錢。我當時在想他們是不是按人的重量來算錢的。在路上看到暴露的石崖,發現石質和劍門關那裏的差不多,都是混泥土一樣的,硬泥中夾有石頭。以前去劍門關,看到石頭都非常平整,很有規則,一塊一塊的。還懷疑是不是古人用混泥土造的防御工事,當時還有一個猜想,就是戰國李冰造都江堰時所用的“火燒水擊”的方法。今天看到青城山也都是這種石質,看來四川盆地以前確實是海,但是如果慢慢沉積,就會形成沉積岩。因為看到山谷中,泥夾石層下面確實是沉積岩。像這種還保留著硬泥的沉積,應該是在短時期內形成的。可能是地殼短時期內劇烈運動,地殼上昇或是盆地被打開缺口,海水外流。因此又想到是不是和大禹治水有關。同事說可能四川盆地就是個大火山口,是火山噴發造成的,我們現在都生活在火山口裏。也有道理,這樣就像大規模的“火燒水擊”了。不知有專家研究過沒有。 走不多久就到了“風景長廊”,進入牌坊,右邊是老君殿,和小賣部,左邊也是小賣部。正中是藥王殿,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孫思邈。孫思邈是歷史上著名中醫,著《千金方》,並在唐代由政府刊行,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刊行的藥典。出藥王殿,又是山路,山路上看到的風景就是所謂的“風景長廊”,確實非常美。取“風景長廊”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如在畫中遊”。又走到一個分叉路口,很多人賣柚子,他們應該都是山裏的農民。開價三塊錢一個,五塊錢兩個,我在一個小女孩那裏買了兩個,並給我三個袋子,告訴我不要亂扔果皮。我和同事順便坐在路邊的亭子裏休息,柚子還可以。 繼續往前走,到一道門,上書“五洞天”,繼續往裏走,不到兩三百米,就到了大名鼎鼎的古常道觀,即天師洞。天師洞山門前很陡,約有六十級石階。山門上書“古常道觀”四個金色大字。旁邊還有很多牑,書皆可喜。山門有兩層,樓閣上即供奉道教護法王靈官。當然,山門兩邊就是著名的“左青龍,右白虎”了。進入山門,是一個小院子,對面是三清殿。院子右邊是茶館。院子前面右邊立著一塊石碑,是道觀中常見到的“贔屓馱碑”的形式,碑上書“古常道觀”,贔屓的頭伸出來很長,且長有獠牙,和青羊宮的不同。往院子右上走,可以到“洗心池”和祖天師戰八部鬼帥遺跡“降魔石”。因急於去參見祖天師,給三清上了一柱香後,繼續往裏走。上台階,就到了古黃帝祠,供奉道教始祖黃帝,黃帝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祠門坎非常高,要從旁邊的木梯子進去,不過可能是為了保護文物古跡,一般不讓人進去。我徴求了廟祝的同意後,進去拍了屋頂上的太極八卦圖。此圖內的太極圖非常奇特,有待進一步研究。往左邊走,有一口井,帝有一石碑,上書“六朝古井”,內有水,不是很清澈。裏面扔有硬幣和紙幣,我想這是水不清澈的原因。高山上的水井都是很奇特的,不知此井是真是假。上台階,右轉,對面供奉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右走,即到了真正的天師洞,整個建築依山崖而建。內壁為參差的石崖,天師石像供奉在石崖內的洞穴內,洞穴頂有濃煙熏過的痕跡。天師像為盤腿坐像,在神龕中,約兩米高,神彩奕奕,和其它道觀的天師像大不相同,兩邊侍衛為其徒王長、趙昇。上香禮拜後,細細觀察天師像,美容貌,長髭須,形態端莊,而又和謁可親。本想拉近鏡頭拍攝天師伸出的左手上畫的“陽平治都功印”,但恰巧電池沒電,旁邊一導遊叫我站開,說“拍回去對你不好”,我心中一驚,猛按照相機,照相機自動關機了。於是悻悻而退,後來在旁邊拱手後,就離開了天師殿。出另一道門,回頭發現這道門才是正門。左邊有一殿,沒看名字,供奉的是三皇,正中為伏羲,右為神農,左為黃帝。三神像皆很小,神龕前樹立數塊石碑,有一塊碑上畫呂祖像,形態可喜,拿出照相機,又可以開機,想到剛才的事,於是不敢拍。看到建築精美,拍了幾處建築。後來終於沒電了,再也打不開照相機。我拿的照相機功率非常大,按往前經驗自動關機後是無論如何也開不了的。巧合?祖天師不讓我拍,下次再也不敢了。 時間快到四點了,也沒電池了。山上天黑得快,如果繼續往上走,到山頂恐怕還要一個多小時,到時候下山天就天黑了。於是沒有再往上走,我說下次再來。往下走又回到了三清殿,剛好碰到三清殿道眾正在做功課,令我奇怪的是做功課的好像全是坤道。我提議去看看降魔石和洗心池,但同事硬是不肯去。無奈只好下山了,在常道觀的商店裏看到一本書《中國道教基礎知識》,世界宗教研究所出的,細細看了一下,很不成系統,仍達不到我心目中的要求。雖然我手頭有幾本關於道教基礎知識方面的書,但都是雜亂無章,古人云:“道家之術,雜而多端”,可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不能提綱挈領,道教知識仍是一盤散沙。沒有系統的介紹性書籍,這也是造成現今很多人不了解道教甚至誤解道教的原因。因我想在這方面做些工作。做為參考書籍,我還是買了,十八塊錢一本。 後來下山,走的是另一條路,要經過全真觀,走了一會兒,看到有建築,知道要到了。因是下山,所以是從後門進去的。在道觀後牆的路邊有很多古墓,看了幾處碑文,差不多都是全真龍門派的各位祖師和道眾。心想,正是他們的幸勤耕耘,為道教盡心盡力,才使得道教生機蓬勃,廣為世人所知。由於是從後門進去,看到的第一個殿是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往下走是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此慈航真人像,左手拿綠色如意,右手拿藍色淨瓶。本想細細觀察,同事催著要走,便走了。只看到一前一後兩個殿,沿著很陡的石階往下走。觀前面有很多菜地,應該是道士們種的。在路邊看到一個碑,上面說全真觀原名龍居觀,是全真派重要活動場所。後經傅元天大師擴建五祖殿、慈般殿、七真殿,但我只看到兩個殿,可能五祖殿是偏殿,沒有看到。但全真觀建築不多,肯定是遭到了破壞。再細看路上的石階,在水泥剝落處,發現裏面全是石質。才知道石階是直接在石頭上開鑿而成的。而此路直通全真觀,應該是全真觀道士所開鑿的,就像華山的長空棧道也是道士開鑿的一樣。看著兩旁的雜草樹林,可知當初開鑿此路是何等困難。想起觀後面古墓累累,滄桑感油然而生。這種不畏艱難的精神,正是我應該學習的。 在下山的路上,我和同事還談了一下道士喝水的問題。道觀建在這麼高的山上,哪來的水,挖井可能不是好辦法。如果去山下挑水,那建這麼高就不合理了,應該建在河邊。同事開玩笑說和尚才挑水,三個和尚沒水喝。細想一下,只能得出是挖坑蓄水,可能古時降雨量豐富,山中泉水也來得充足,不像現在都沒什麼泉水了。談著談著就下山了。 在回成都的車上,我一直在想,青城山的香可能賣得有點貴,都是大香。是否可以賣些小香,讓更多人也上上香。司機說,都江堰以前叫灌縣,是因為都江堰那條大河直接把水灌入一個山洞裏,形成了地下闇河,在很遠才又流到地面上來。但是這個奇跡在上個世紀被破壞掉了,闇河被炸開了。還說以前他們鎮上有很多古跡甚至是奇跡,都被破壞掉了,如果不破壞,那他們都發了。如果全中國的都不破壞,那全中國都發了。云云。帶著希望與遺憾,回到了成都,寫成此篇。
|
转自:http://daosky.spaces.live.com/Blog/cns%21DA06A8C9AA24E51C%21156.entry4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