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雾中登青城山 |
[游记]雾中登青城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期末备考期间,将去年十月写的一篇游记贴于此,以填补时间空隙。 今年4月登过一次青城后山,青城有着“天下幽”之美誉,叠嶂的峰峦、顺山而下的溪谷、迂回的木廊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偶尔行至某个山峡,还会领略到或大或小的,流畅但气势却不那么凶猛的飞瀑,山里清新的空气让人呼吸畅快淋漓,那时我以为正是这些景观凸显了青城之幽。直到前几日,再次和朋友登上青城前山,我才又至深的体会到何谓真正的“青城之幽,幽之青城”。 刚至山脚,当我们仨抱着股股雄心,有迅势拿下山巅之切时。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小雨,我顿时担心起来,下雨如何登山?朋友此时安慰道,“下点小雨登青城感觉最好!”这也让我开悟,想起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不更有一番情趣吗?便抬起脚步往山上爬去,迫不及待想一睹雨中青城。可入山没多久,雨就停了。而我们愈往上爬,就愈能感觉到灰蒙蒙的一片云雾,将葱郁的山林裹了个严实,正是雨后的缘故吧,此时整个青城山都被覆盖在厚厚的云雾之中。这时,我更是庆幸我们来对了时间,那便在云雾之中好好的享受青城之幽,想到这又满心欢喜,脚步不由的加快起来。 据说,因为青城山上的树木葱郁,常绿树种繁多,岁寒不凋,所以形成满山青色高低成城之壮貌,而得名青城山。我一路爬着,一路环望四周笔挺的树木,仰头望去,只见他们耸入云端,树叶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我记得在阳光下,仰头瞻望一些雄壮的树木时,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星星点点的闪烁着,望久了会让人目眩头晕;而此时于云雾之中仰望这些挺拔的有着几百年苍老历史的树木,却看到了他们平日难见的含蓄秀美,有如刚毅的男子难得一现的羞涩。越望就越有种随着树干欲欲飘去那神秘云境的心愿。林中台阶一级一级往前延伸,多有上山,时而下坡,起伏于层峦的山峰之中,绵延在柔美的云雾之间,林中古琴之声婉转流长,乐音断断续续,半屡惆怅此时来住,又是一年秋来到。 在山中每行走十几分钟,便有供路人憩息的小亭,起初我并不多在意这些亭子,朋友说山中有上百座亭子,且每一个的样式都不同,我便才留心起来。这些亭子果然各有特色,单层的,双层的;四角的,三角的;三个亭斗的,两个或一个亭斗的;古朴精致点的有对联,简单粗糙点的只由几根木材点缀而成,有的是长长的亭廊;有的在山路旁边,有的座落于石桥边上。亭子样式各异,建造的材料都取自青城山的翠木。居住山里人在诸多亭子处叫卖他们的黄瓜和野栗,“原汁原味的产于青城山”,他们这样对游人推销道。浓厚的云雾使我们的视线看不了多远,但每隐约看见一个亭子,或听到山里人的叫卖声,就清楚我们又爬完了一段路。恰如的人生的道路,每走完一段要做适当的调适歇息,总结过往的经验,再对下一段做更有建设性的计划,人生如登山,其理也同。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到了青城前山,不能不说起隐没于山林中的座座清幽的道观。我们一路参观了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几个著名的道观,我自身对道教了解不多,但每进一座道观,于悠远的钟声之下祈福于祖师之前时,都能敏感的体触到心灵深处那块最静谧清幽的处女地,此时,巴不得时间凝固在那一刻。而每从一座道观出来,我又能更深刻的感悟到,为何青城山有着“幽天下”的美誉,远远不在于她的浓郁覆地、山风清畅、山道蜿蜒,更在于这一座座隐匿于山林之间,将其幽远静谧散发于山间每一角落,每一生灵的宫观。我以为没有这些宫观,则没有青城山的仙风道骨,更没有“青城幽天下”的美誉。时间绵远流长,道观的感染愈加深厚,而青城山也将愈来愈幽。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11a2001008612.html4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