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文殊院游记 |
[游记]文殊院游记 |
2008-04-15 163.com |
文殊院游记 提到文殊院对于居住在成都的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成都上学的3年时间虽然经常听到当地人说起,可从来都没有机会亲自去看看。最近,听同学说有兴致去看看,随便尝一下人人都称赞的斋饭,于是就在昨天去了这个“锦官佛地”-文殊院。 下了车,便可看到一条古香古色的的“文殊坊”。在文殊坊的中间便是这千年古刹“文殊院”。抬眼一望这寺院,色彩朴实无华,外貌显得苍桑古旧。文殊院始建于唐代,宋代改名为信相寺,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传说清朝康熙年间,道行高深、智慧超凡的慈笃海月禅师在此修行时,有灵光自其头顶射出,光照城北,僧众视之为文殊菩萨化身。康熙三十六年遂改寺名为文殊院。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亲笔题写了“空林”匾额一块赐给文殊院,因此又名“空林堂”。文殊院占地82亩,坐北朝南,殿宇五重,布局严谨。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东西两厢是钟鼓楼相对,斋堂与客堂对称排列,各殿堂以长廊密柱相连结。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方米。房舍为木石结构,雕饰精美。 走进山门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山门正门上方高悬黑底金字大匾“古信相寺”。中奉大肚笑脸,金色铜铸弥勒菩萨一尊。愿众生笑去忧愁,袋走烦恼。两边分别有四大天王坐像,此乃彩绘泥塑圣像。神态威猛,色彩以蓝红为主,非常耀眼。.天王殿乃第一任方丈慈笃大师创建。 过了天王殿乃是三大士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三大士铜铸金相。观音菩萨骑麒麟表“悲”。文殊菩萨骑狮子表“智”,普贤菩萨骑大象表“行”。三位容姿飘逸,花冠、缨络、坐骑、莲台皆金光闪烁,非常炫目。令人见了,肃然起敬,衷心赞叹。 接着走进的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在我上峨嵋山时就看到过,虽然这里的不如峨嵋山上金壁辉煌,但所显现出的气势是相同的。宝殿门口的匾额不书“大雄宝殿”而书“南无释迦牟尼佛”。这是寺的正大殿。此殿也是慈笃方丈建。殿广五间,深进四间。单檐歇山式,四角起翘,巍峨壮丽。福扇窗花,殿顶藻井,檐边撑弓,雕工精緻,手工细密,式样繁多。当轻轻地跨进大殿时,只见殿中央是尊释迦佛铜坐像。两旁为铜铸二尊者。在佛前为三十二臂铜铸观音像。殿两旁壁上挂着十八尊罗汉画像。在这雄伟庄严的殿里,香烟轻缭,充满了清净和谐之气。 随后看到的是一殿式的藏经楼,楼内供奉着一尊玉雕泰式释迦牟尼佛像。据说殿内也珍藏了历代的藏经圣典、历朝名画、血书“华严经”、清乾隆版大藏经、贝叶经等,非常珍贵。 文殊院的东、北、西面皆为绿化带,有看不尽的田园景色围绕着古建筑群的亭、台、楼、阁、花、树、石桌及石凳群,点缀其间的荷塘、假山、鱼池,为这锦官佛地增添了与自然和谐之感。游人穿梭于碧绿的林木和色彩纷呈的花卉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走着、走着,便到了素食馆,本来想尝素食小点,乐在其中。但很遗憾我们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开斋的时间。只有下次再找机会了。 就这样我们带着点点遗憾,离开了清幽的文殊院,重新回到熙攘的世界。
|
转自:http://blog.163.com/onlysue_016/blog/static/184406192006111335215142/3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