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都江堰游记 |
[游记]都江堰游记 |
2007-07-16 |
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 到成都,不能不去都江堰,因为那是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整个成都平原的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其顶端在灌县。发源于千里雪山的岷江,从灌县城西的关口倾泻而出,沿着坡度直奔南部的崇庆、温江、新津一带。在那江河横溢的年代,人或为鱼鳖。而自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滔滔岷江被一分为二,部份江水改流东向,实现了兴利除害:川西平原的南半壁不再成为汪洋泽国,北半壁则免除了长年干旱之苦,川西十县遂成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个战国时期兴修的宏大水利工程,经历了2200多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我们不能不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巧夺天工也好,鬼斧神工也好,都不足于赞美都江堰工程的奇伟和巧妙,而“水旱从人,泽惠千载”这些平常的语言倒是对都江堰工程千秋功业宇实事求是的评价。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现为都江堰市)城西,南距成都55公里,地处岷江中游,兼有排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古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时主持修建,工程规模宏大,布局慎密合理,结构相当科学。整个工程包括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渠首工程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鱼嘴像一把匕首伸入江心,把汹涌的岷江水分割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泄洪,内江水则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农田。宝瓶口是一个人工开凿,仅有10多米宽的狭小进水口,因其形状酷如瓶颈而得名。宝瓶虽小,却控制着内江的水量,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枢纽。都江堰工程所以能二千多年不毁不损、长期发挥效益,其奥秘主要有三:一是由于宝瓶口开凿在玉垒山峰腰地带的岩石中,两崖岩石异常坚固,不怕洪水冲刷,也不怕漂木碰撞,仿佛铁打铜铸,“江山万年”;二是都江堰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和泄洪排沙的飞沙堰的有机配合,合理分流,“分四六,平潦旱”,保证灌区既有足够的水源,又不至于发生水灾。内外江的水量始终按四、六分成:洪水时内江四成,外江六成,枯水时外江四成,内江六成。“李冰凿离堆,石犀今犹存。鳖灵辟三峡,更验江水痕”,为便于观察水位,宝瓶口的北岸岩壁上凿刻着几十道横道的“水则”,《宋史》说“则盈一尺,至十而止; 水及六则、流始足用。”《元史》则说“以尺画之、比十有一。水及其九,其民喜,过则忧,”水过十六划为洪汛期,过十九划则为警戒水位。古人在宝瓶口上方用竹笼卵石砌成飞沙堰和人字堰,水过十六划,就会从二个排洪道溢入岷江主流;特大洪水时,飞沙堰会自动崩塌泄洪,不让过多的水进入宝瓶口。三是飞沙堰的“飞沙”保证了宝瓶口不致淤塞。为排泄内江多余的水量和泥沙。古人在内、外江之间的金刚堤上开出一条宽约30多米的浅槽。利用岷江河道的弯曲度,使内外江泥沙排泄量的比例与水流量成反比,大部分泥沙和多余的水通过鱼嘴和飞沙堰排入外江。“四六分洪,二八排沙”,残留在内江的泥沙则通过每年冬季的岁修加以清除,保证了宝瓶口的畅通无阻。许多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对中国古代就巧妙地利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原理深表钦佩。 伏龙观和二王庙 都江堰一带风景优美,胜迹璀灿,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开凿宝瓶口时,从玉垒山麓分离开去的一个小山包被称为“离堆”,现在整体作为一个公园,称为离堆公园。伏龙观建于离堆北端,传说李冰治水时曾降服孽龙,并把它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南宋帅蜀的诗人范成大在《离堆行》诗中写道:“残山狠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潭渊油油无敢唾,下有猛龙跧铁锁。自从分流注石门,西州粳稻如黄云。刲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我昔官称劝农使,年年来激西江水。成都火米不论钱,丝管相随看蚕市。款门得得酹清尊,椒浆桂酒删膻荤。妄欲一语神岂闻?更愿爱羊如爱人”。伏龙观有殿宇三重,亭台楼阁布局紧凑,且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正中安放着一尊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刻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高2.9米,重约4吨,底部还有一个插入基座的榫头。石像的衣襟两侧有阴刻题记三行,中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右为“建宁元年(168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人珍水万世焉”,“珍水万世”正反映了东汉民众对李冰奉若神明的崇敬和期盼。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离堆公园内有纪念朱德元帅的兰园,还有一株三国时代种植的古柏,据说是形影猥琐却又聪慧过人的张松手植,但也真伪难辨。 |
原始链接:http://www.shenzhenlvyou.com.cn/lvyou43/szly881/ |
转自: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