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由ww的成都之行说到都江堰 |
[游记]由ww的成都之行说到都江堰 |
2007-07-16 hexun.com |
发表者: pancunjun 早上登了MSN,ww不在线,但MSN上的个人消息改成了:都江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暗笑一下,这娃莫不是因为那天我跟她聊她的成都之行,聊及都江堰的诸般意义而她没有去成,现在真的很后悔了? ww这次的成都之行,可是计划了很久了,感觉好些天前就在说起,却是一再变故而一推再推;干我们这一行,总有好多计划不如变化的时候,谁都说不准明天会不会有时间。终于在某天早上看到她的MSN个人消息变成了下午的飞机去成都,而不几天看到她再次上线时,却已经回来了。 随后在四大美女的博客上,见到了她的接连两篇博客。《峨嵋归来》,拟的是郭襄的口气,人们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其实我只是喜欢峨嵋的清雾,就象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倒是另一种清新意味。可叹我虽号称是镛迷,但到峨嵋时想到的却只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而没有想起这是可爱的小郭襄后来成为开山祖师的地方;而因为后来的灭绝师太,对峨嵋派的印象很坏。《蓉城会友小记》,记的是她在成都所见的网友,较大篇幅转的是她的娟子姐姐(哪一个呢,我认识不)的文字,写得漂亮而幽默,只可惜见不到更多了,因为娟子据说封笔了。 ww此行的一线,正好是我八年前走过的一部分;当时走的是成都--乐山、峨嵋--都江堰、青城山--重庆--长江三峡--宜昌--张家界--长沙--韶山、花明楼一线。那是我第一次出门旅游,长了好多见识,而成都是此行第一站,印象尤深。火车在川陕交界的大山中穿行一夜而在曙光中驶入四川盆地时,面对那铺天盖地的满眼绿色,只见过漫天黄沙的我惊喜得叹不出来。 便是在那次,喜欢上了成都这个城市,便在这些年走过好些城市后,依然觉得那儿是最安乐的地方。那儿潮湿滋润的气候,那儿温柔漂亮的美女,那儿美味可口的小吃,那儿悠闲安适的生活,都令我神往。而便是在去青城山都江堰的那天,我一直思考着的成都何以如此安逸的问题,终于有了些眉目。 关于都江堰,之前只是在历史和地理书上简单地学过,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一项水利工程,仅此。而对青城山,只知道武侠小说中常常说及的青城派,著名者如余沧海。而对于成都市下属的都江堰这个新设的县级小市,无论导游或者我们的同行,都没有给予太多重视,只在时间安排的一天空闲中,终于坐上了去那儿的大巴。 都江堰的旅游,其实关于都江堰本身的并不多。我去的时候还是有条过江的索道,可以俯瞰整个工程,但在朦胧的水雾中却也看不真切;后来那索道影响了什么被拆了,未知真假。在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带我们看的却是编钟;在横跨岷江的安澜桥上,却只是以桥的晃动来测定恋人或情人是否可以相守终生。 但就是从人声喧杂中听到的十几分钟介绍,使我对李冰父子、对都江堰工程有了真正的了解。虽然对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工程原理似懂非懂,但那两千多年前修建而今还在发挥作用的伟大工程可以看到,籍了都江堰的浇灌而养育起来的天府之国的富庶可以看到。不禁暗暗思量,没有任何复杂机械设施,仅从自然原理中巧妙地实现飞沙分水排洪,如果要我们的水利专家们来主待,又需要何等样复杂的设计?可那是在手推肩挑的两千多年前啊!不追逐仕途利益,造福一方百姓,甚至牺牲了自己儿子的性命,而福泽及于数千年后;当年蜀郡守李冰的这些品德,而今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公仆们,又有谁能及得上? 正是都江堰浇灌起的川中的富庶,正是以青城山为中心的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还有四川盆地的天然屏障,使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一带,在数千来能够保持自然的富足,很少受到大山外纷飞战火的冲击,才造就了成都那么安逸的生活氛围。 后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到《都江堰》,起首便是一句让传统学者们争议许久的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但我深以为然。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便是这篇文章在内的《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让我对余大师钦佩了很长一段;虽然往后读《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千年一叹》,越来越多了失望。 因为ww的成都之行,因为她在MSN上的个人消息,想起这多来;再絮叨一次,让她看到时,再刺激一下她未能去都江堰的后悔。 另:余秋雨的《都江堰》真的写得很棒,有兴趣可以读读噢: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浓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问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是都江堰。 |
转自:http://pancunjun.blog.hexun.com/6078306_d.html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