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都江堰游记[转]

[游记]都江堰游记[转]

2007-07-16    

上午醒来一看表,呵呵,这个钟点,峨嵋山是来不及去了。打电话问明了去都江堰的路线,爬起来迅速洗漱,直奔车站。车上高速,约一个小时就到都江堰。

买门票时遇见两个山东小伙,大的与我年纪仿佛,小的正在成都上大学,于是一拍即合,结伴游览。

最早对都江堰发生兴趣,是上中学时,在语文课本里读到余秋雨的范文,那样的文字、那样的情怀,对当时年少懵懂的我绝对是压倒性的震撼,那时哪里会想到,若干年后,这样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千年一叹?(不过还是要说一句:窃以为,能够在当年那种政治气候和语言环境下,写出《遥远的绝响》和《十万进士》的作家,无论如何,也要比时下鸣鼓而攻之的人可敬得多。)

都江堰工程大体分三部分:鱼嘴、宝瓶口、分沙堰。岷江自北而来,在鱼嘴被分为内、外江两道,内江水经由宝瓶口收束控制,流入成都市郊,用做灌溉及日用,其中的沙石经过分沙堰排入外江。就是这样的锸云渠雨,灌养了成都平原千年的丰润与富庶。

当年那篇文字,让我初识了余秋雨,也认识了都江堰。但如今身临其境,才真正明白:这项水利工程能够被推颂千年,绝非虚妄。都江堰工程令人折服的地方不仅在于它造就的千年福祉,更在于本身设计修造的精绝构想。世间的大手笔,在构思时固应有大气魄,大格局,而最后成功的关键,却往往在细节上的缜密筹算。古今中外颓废毁弃过的水利工程不计其数,而都江堰却能够屹立千年的原因,大半在于李冰等人在构建中的细致周全。

引岷江水灌溉成都,有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控制水量,一是清淤排沙。控制水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外江闸门来此消彼长,具体的量化指标,是所谓的“分四六,平潦旱”—— 枯水期外四内六、涨水期内四外六,最后参照宝瓶口处的标度进行微调,从而使内江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进水量。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淤沙积石历来是一切水利工程的大敌,李冰等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巧妙地利用了水流层次的流向差别。他在鱼嘴处将内江的河道设计为凹进形状,根据弯道水流规律,弯道水的表层流向凹岸,下层流向凸岸,于是,沉潜在内江下层的大量沙石便被下层水流的力量分离至外江,即所谓的:“凹岸引水,凸岸排沙”。此外,还有虎头岩和宝瓶口处的离堆这两处工程,仍然是利用水力的辗转腾挪,将大部分砂石排入外江,如此人工天代,节省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人力 —— 公元前二百多年,便能有如此圆通而老辣的大手笔,真真令人叹服。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物,都江堰也不例外,设计的精妙,可以确保起初的轻车熟路转运无碍,但此后还须勤笃不懈的关注与投入,才可抵挡茫茫千年的成往坏空。设计者们给后世留下了谆谆的守成方案:“深掏滩,低做堰”,即每年在枯水期要定期彻底疏浚河道,飞沙堰的高度要保持适中等等,总之一句话,坚持修葺,保证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这些经验被后世牢牢遵循,历代地方政府对此亦极为重视,在清代,每年春季的放水仪式都由四川的督、抚级官员亲临主持。颇为有趣的是,在宝瓶口开闸放水后,主祭的官员必须抢在“水头”之前,马不停蹄地赶回成都,否则,当年就有用水不敷之虞。—— 这虽是迷信,却也反映了成都官民对都江堰的郑重与敬畏。就这样,一代、几代、几十代人的精诚所至,绵绵倾注,即使磐石流水也能青春长驻。

由鱼口上索桥向东,就是著名的二王庙。二王庙用来祭祀李冰父子,斯人斯神,功在千秋,所以能够千秋万代香火绵延。庙里的香火曾经盛极一时,有书证:在宋代,一次祭祀的牺牲便可以“用羊四万余头”!呵呵,蜀羊何辜?

在庙里买了本小册子,顺便补充一下关于李冰的历史背景:李冰为战国末期秦昭王的蜀郡太守。秦灭蜀后,前几任郡守都忙于弹压地方,到了第四任的李冰,大局初定,正可以腾出精力搞地方建设,天时地利之下,时年30岁的李冰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在任内的27年中,充分发挥了自己“能知天文地理”,“又识察水脉”的特长,除了修建都江堰工程之外,还组织修建了郫江、检江、羊摩江、洛通山、绵洛水等多处水利工程,同时还开田制盐,修治道路,在当时山川复杂,交通不便的蜀地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基础建设,为以后的发展铺垫了坚实基础。正是有李郡守承前启后的开发治理,使秦国得到了一个富足坚实的战略基地,为后来的伐楚进而统一全国创造了重要条件。由此宏观地看,李冰这个人物,不仅在中国水利史,即使是在政治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李冰生二子,长子名兔,早隐;次子佚名,人称李二郎,就是后来的“灌江口二郎真君”。而李冰自己,最大只在元朝被封到“圣德广裕英惠王”,呵呵,封神榜上,后来居上)

回程走“松茂古道”,虽没见到松柏,却也绿树浓荫,颇见古风。

原始链接:http://post.baidu.com/f?kz=110540463
转自:2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