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骑游记1—温江陈家桅杆 |
[游记]骑游记1—温江陈家桅杆 |
2007-11-07 sina.com.cn |
“桅杆”背后的传说 陈家桅杆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所营建,经8年修筑竣工。 陈氏宗祠正门外高竖的“双斗桅杆”,其实并非桅杆,有人说这双斗桅杆形似京城皇殿广场常见的华表。据传这是陈氏父子二人当年从京卸官返蜀,隐匿于温江寿安乡天鹅村,却仍不忘京华圣恩,筑双华表于正门前,每日叩拜以示效忠之意。乡民不明就里纷纷称其为桅杆。不过当年父子二子因何辞官?以至于远遁川西平原的寂寞乡间,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又有人说,双桅杆的真趣在于“才高八斗”的寓意。一代文豪郭沫若就对它有过高度评价:“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百年之后,陈家桅杆还留得两则野趣传言。一说与陈圆圆和吴三桂有关;另一说是民国年间,有人在此地挖到几坛银子,上面有一纸条:此钱只能盖屋造宅,不得他用。于是,便造此屋。两则传言当然不足为信,却为陈家桅杆凭空再添几分神秘感
建筑群的权贵色彩 其实陈家桅杆建筑群还并非约定俗成的民俗形态,而是以某种权贵象征出现在方圆数里的茫茫乡野。雕梁画栋、刻壁凿砖间无不彰显陈氏父子曾经贵为京官的优越感。 当年《温江报》曾有述评:“陈家桅杆占地约十亩,四周溪水环绕,门前竖立双斗桅杆,巍然屹立,气势雄伟。院前照壁横陈,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有浮雕石刻,镂空的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 陈氏宗祠院内建筑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屋顶飞檐翘角,半拱五色彩绘,四厅山水壁画,绿窗红柱,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 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书房三间内置凤雕书案,楠木书橱陈设有序,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后有忠孝祠,内有石拱桥,桥上人物浮雕,桥下鱼池照影。祠内正面石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 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其庞大和精美为整个建筑之最。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雕梁画栋,曲折回环,登楼远眺,景色尽收眼底。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出绝尘。特别是池中石山,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山上竟配置青城山全景,楼台亭阁、宫观殿廊,应有尽有。 一座超豪华的川西民居,周身带着强烈的集权主义符号,再通过宗族祠堂的形式所呈现,处处展露陈氏家族曾经的显赫,染于帝京天威的自我意识流于每个建筑细节,与周遭纯粹的民居鲜明地区分开来。 有感于陈家桅杆的权贵色彩,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种种君威皇权无不以建筑形态作为外在最高表现形式。只是那些虎落平阳的权贵们在修筑自家宅院的时候,更善于在显赫与民风之间寻找一条中庸之道。
由于是第一次骑,大家的PP疼得厉害,当下就决定一定要买骑行裤或者坐垫!11点我们一行人才到目的地。10元的门票。中午吃的渣渣面,很好吃!!!下午很早就回到家,很是兴奋,一口气就把车提上了7楼的家里!!!就是忘了带门钥匙,可怜我还得做在门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65272301000bls14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