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天气酷热,偶遇有闲的双休日,便于一帮摄哥摄妹相邀,直奔渝贵川交界处的佛宝风景区,去感受大山深处的清幽、凉爽与古朴。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 东接重庆市,西邻贵州省,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全县幅员面积2417平方公里,人口84万,县城地处历史名河赤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贵州水路进入长江的重要港口。 佛宝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东南42千米处,是贵州高原大娄山褶北缘向北延伸的尾部,处在北纬28。52’至28。28’,东经106。1’至106。23’之间,东西宽17KM,南北宽34KM,森林面积629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森林60万亩,成片楠竹林13万亩,景区面积380平方公里,分为玉兰山、天堂坝、自怀三个主景区,享有“林海”美誉。 本想三个景区都去,无奈时间有限,加之雨天路难行,只好改变行程,决定此行就专注于福宝古镇的游玩拍摄上。 历史悠久,民族风味浓郁的历史文化名镇——福宝古镇,位于蒲江河畔,是进入国家级佛宝风景名胜区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此镇高低起伏,形态多姿,三水相汇,五桥相通。古镇四周青山叠翠,沿河两岸绿竹摇风。 我们爬上镇外北面的山腰,于烟雨蒙蒙的晨雾中远远望去,古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随山势起伏。小街宽处七八米,窄处仅一米半左右,全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上腾伸向前方。不时见撑伞的行人在石梯间上上下下,朦胧间呈现出一幅幅雨中小镇的国画般的画面。古镇上残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绘画等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光辉,给我们以联想。 来到回龙桥上,桥头拐角处而今已放上方桌一张,成为收费处,每人每票10元。资料上说,回龙桥建于道光二十年,全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6米,桥的中央部位镌雕有一条龙,桥中挂有剑,雄跨于白色溪上,桥街全用大青石铺就,栏杆是大青石雕刻而成的歇山式房顶式样,是当时福宝大漕河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可惜而今桥栏大部分已经拆除,两旁建起了门面,开成了店铺,桥面宛然已成街面。“龙”、“剑”早已无处可觅,引来大伙儿好一阵叹息。好在街角的五祖庙,以及火神庙、土地庙正逐一向我们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于霏霏细雨中述说着昔日的辉煌、岁月的沧桑。使我们不顾细雨飘湿相机的心疼,支起三脚架开始了此次的摄影采风。 过桥右拐,影友们沿着蜿蜒迭宕的回龙老街,逐一钻入小巷、深院、老宅、古庙,仔细探寻,认真拍摄,反复品味。 福宝古镇的三宫八庙 ,即: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隼,雕梁画栋。现存一部分,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此街外,其余的庙宇占地面积占了回龙街的五分之二,是相当集中的,带动了民居的建筑。 据当地人介绍,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上到老街最高处,大伙儿见一九旬老者立于文坛门前,背景古镇,前景老街,感觉有些意境,便不约而同地围将上去。老人今年93岁,姓张。对我们的拍摄很是合作。连续不断地卡嚓声,掀起了此次采风的第一个拍摄高潮。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古镇显得有些冷清,但整体保存比较完好,风貌依旧。最令人倾心的是,偌大一座古镇显得那么古朴、清幽,丝毫没有被开发的气息。我们于雨中沿老街慢慢游玩,慢慢拍摄。街上所见行人稀少,偶有买菜而归的老人,上学放学的小孩走过,在我们眼里,立马就成为了古镇流动的风景、老街最好的点缀,被影友们一一收入镜中,定格于菲林。 在小镇,不论你跨入谁家院,踏进哪家门,都可随意参观,淳朴的山里人还会随和地配合摄影师,乐于满足远方来客猎奇、探幽的欲望。 过龙门客栈,俯瞰老街,青石街面一片滋润,老街古宅映衬着匆匆而过的岁月时光。忽见一中年汉子裤管高挽,泥腿赤脚,背着一幅长约两米宽约一点五米的毛主席胸像往下走。精美的装裱,薄膜的保护,细雨的飘飞,虔诚的脚步,将山区百姓对伟人功绩的绵绵追思,对领袖风采的热爱情怀赤诚地袒露。 影友中,眼疾手快者,连忙举起相机抓拍,心中自是一番丰收的窃喜;“刀枪入库”者,急匆匆从摄影包中冒雨往外掏家伙,无奈已是好景不在;不甘心者,猴急般冲下石梯,软磨硬缠地求“大哥”再走一次。待友善的大哥来回又走数趟时,此次采风的第二个拍摄高潮又在小镇隆重上演。 匆匆路过一棵大黄角树下的惜字亭时,我见该亭虽不宏大壮观,但于浓荫下也颇显古朴,便举起相机拍下一张片子留存。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天中月,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八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穿行于水洗过的古镇老街,徜徉于极具细腻质感的石板小路,感受着福宝淳朴、多样的民风、民俗,我那疲惫于职场的身心,得到了有效的调理,滋润的将息。置身于惬意的古典空间,沉浸在悠闲的快乐天地,老人、孩童、商贾;木匠、篾匠、马帮;天井、戏台、古渡口~~~我不吝胶卷地恣意咔嚓着、收获着、陶醉着。 佛宝文化渊远流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演灯戏、对山歌、打连枪、耍花灯、舞狮子等,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佛宝唢呐锣鼓演奏,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难得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此次虽无缘见识,但口福还是大大地有的。佛宝风味小吃中酥饼、豆腐干、油炸糍粑块儿,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这次得以品尝。以清水笋尖、玉兰片、竹笋、竹荪等绿色食品为主的竹系列“熊猫宴”,也有幸饱餐。贡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更让我们这帮远客大快朵颐。 总之,此次佛宝风景区之旅,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俗民风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