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白鹤林景区旅游白鹤林景区游记白鹤林景区评论白鹤林景区周边酒店. |
[游记]白鹤林景区旅游白鹤林景区游记白鹤林景区评论白鹤林景区周边酒店. |
2008-06-15 luopan.com |
(匿名) 在川内外,人们要想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鹭并非易事,要想欣赏到上千只的白鹭与其栖息地的景观,更是难上加难。殊不知在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故里、诗酒之乡——射洪县境内,竟然还有一片充满诗情画意、人称“新奇宝玉”、终年栖息着三千多只白鹭与苍鹭的“千鹭林”。 “千鹭林”虽说距射洪县城有50 余里,但当您游过玲珑秀丽的金华山,去过古镇复兴的金凤山公园后,顺公路不过二十几分钟就到了。那里离宋代著名绘竹知州文同的故乡盐亭城厢仅13公里。白鹭有着与白鹤相同的颜色、相近的体态、一样的生活习性,故多年来被人们误认为是“白鹤”。加之鹭至初期,不过一两百只,当地农民都称其所栖息处为“白鹤林”。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鸟类认识的加深,“千鹭林”正取代昔日误称“白鹤林”。 如今已繁衍到三千多只的鹭鸟,源于50 年代中期。当时,今天几只、明天一群的“白鹤”,陆续喜降伏河乡鹅项岭山脚下的一个山湾里。祥鸟入乡的新奇事,使得白鹭所栖息的村庄在县上确定地名时获以“新奇村”之美名。鹭鸟真会选择栖息佳地。那时,“千鹭林”所在山湾,是背靠樟树、柏树、青冈木等树木繁多的鹅项岭。山湾里,勤劳、朴实的农民们似乎早料到会有祥鸟落户,多少年前就挥锄栽下株株翠竹。竹木相掩、连接成片,湾里坡尖、尽在绿中。当年远道迁徙而来的白鹭,选取了这道半月似的美丽山湾。山湾的青葱苍翠,白鹭的白身细颈,两者有机的交融于一体。站在远山往此眺望,“千鹭林”犹如一块绿中透白的巨大绿色宝石,难怪有人冠那儿以“新奇宝玉”之名。“千鹭林”中的祥鸟们与当地的人们一样的勤劳、一样的辛勤抚儿育女、一样的忙着为今日的锦绣河山增辉添彩。每当拂晓,竹木林里枝叶摇曳,林中鹭鸣,行行白鹭上青天,成群结队地飞向附近的两岔河、梓江河乃至涪江沿岸捕食鱼虾、嬉戏清水。时至日落西下,鸟儿们又兴高采烈地挥翅返巢。火红的晚霞临空,返巢的鹭群飞舞,或盘旋于天空,或鸣叫于树梢,与绿树翠竹蜿蜒起伏的鹅项岭构成一幅奇丽无比的美景,其景还随着天色的变化而变化万千。行人路经此地,必然放慢脚步,游人旅游观光,此乃最佳时辰。正是这红的天、青的山、绿的树、白的鹭,令人心旷神怡、饱享眼福,流连忘返。 远道迁徙而来的白鹭有着与乡民们一般的朴实情感和生活。“千鹭林”一带的农民世代以农为本,过去这儿不通公路,贫乡僻壤,经济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有人放鞭炮。这里的人们世代热爱家乡这片热土,栽竹种树,爱鸟护林已成为习惯,不经意之中,为千鹭的喜临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鸟儿们在林间快活度日,栖息繁衍。一只只雏鹭破壳而出,一队队鹭群日趋壮大,一批批俗名为“青庄”的苍鹭也远道投奔而来,与之为伍。从而使当年仅有百来只鸟儿的“白鹤林”日渐成为在川内已有几分名气的“千鹭林”新景区。 “千鹭林”形成的时间虽说不过50年,可是围绕这块“川中宝玉”产生的动人传说奇事还有好几桩。有农民讲,鹭鸟给咱们带来了福气,这半点儿也不假。五、六十年代,“千鹭林”周围的农民少有人拿得出票儿去外地买化肥,全仗自己房屋四周的农家肥种庄稼,白鹭栖鹅项岭下的山湾后,山湾成了一座无形的农家肥料厂。当鹭鸟外出觅食时,农民们从白鹭栖息的竹林下取回白鹭的粪便,施于农田中,庄稼年年因“肥多而粮多”。又听人讲,在三年困难时期,村民们难得一顿饱饭,更少吃荤沾油,鸟儿们还救过不少人的命呢。白鹭们每天外出捕食,除自食外,还衔食物回山湾里,抚养巢中的儿女。面对雏鹭小口难进的泥鳅鱼虾,鹭鸟们有意或无意让其落在地上。饥民们每日都可以在林间捡起新鲜的鱼虾,以补少荤之炊,充饥度日。故而村民感恩不尽。人鸟情谊,与日俱增。六十年代的一天,鸟儿们不知何故,与村民们不辞而别。一天功夫,齐唰唰地远离栖息地而不知去向。一天不见鹭影,两天不闻鹭声,这可令当地人着实伤透了心。然而祥鸟们的恩赐,终使村民们派员组队,外出四处寻找,最终在距现“千鹭林”十好几里的盐亭县境内将鹭群找到。村民们当即以阵阵鞭炮,迎送祥鸟还乡。自此,新奇村的人们倍加爱护祥鸟。白鹭们一如既往地在这儿稳稳地扎下深根,愉快生活。在近半个世纪里,与人共创世间丽景。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review_detail/16967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