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古镇—川东北的花样年华[下][原载《度假旅游》杂志] 2007-06-04 00:46:45 大中小 标签:旅行 这时节,又正是苎麻收获的季节。 街道旁,廊柱下,男女老少,三两成堆儿的,在收拾着才收回来的青青的苎麻皮。 小镇的居民坐在马扎儿、竹椅上,条理有序的在刈麻皮。条凳上,一堆待削去皮儿的苎麻皮儿,泛着黄绿色。 大竹县是著名的“苎麻之乡”。四川盆地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土壤,是苎麻的优良生长地。隋唐时期,苎麻生产在四川得到大力发展。在川东,苎麻种植和加工技术逐渐成了当地人们的主要生产和生活内容,大竹也因此成为中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在大竹县的“三山两槽”地形中要数华蓥山的“山前”清河、石河一带的种植最为集中突出。全县苎麻的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4.5万吨,居全国之首。 《诗经》“东门之池,可以沤苎。彼美淑姬,可以晤语”,再现了古人制麻的生活场景。 车行走在去清河的路上,不时地能看到田间地头,连片的背面泛白的苎麻,麻农正在忙着收割、加工苎麻。 只见他们左手持苎麻皮,右手一把麻刀,动作就像纺线似的起落,轻松随意的刮去表层不用的青皮,留下附着的韧皮部分。 邻家的大嫂、隔壁儿的大哥,手里忙着,嘴却闲着,扯条小凳,双脚一跷,那般的模样儿,不像是在干活,却像是在休息。干活的人忙而不乱,手忙心闲,牙牙学语的孩子在一旁嬉耍,手里的活没耽误,顺便儿把孩子也带了,店铺的门也敞着照常营业。 清河古镇只有一个,我却分明有两种不同的感觉。 地势西高东低的古镇,坐落在一个倾斜的漫坡上。走在街上是感觉不到的,当离开将军街,拐入两旁的小巷,小镇古老的一面展露出来。正面街道上的西洋式建筑已经不见了,进入眼睛的是传统的川居建筑。 天井式围屋,砖墙、木栏杆,对照着街面的二层式建筑样式,清河镇的建筑基本都是两层的结构。楼下店铺,经营百货日杂,小商店、饭馆、茶馆、羊肉馆、药铺、修理店等等;楼上房屋,基本上都是楼下店铺的主人自己的住宅,这一点与其他的四川古镇一层住人、二楼堆放杂物的情况截然有别。 整条街道,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青瓦凉蓬,下雨不怕淋,晴天晒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