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冲出丛林-四姑娘山海子沟穿越卧龙游记 |
[游记]冲出丛林-四姑娘山海子沟穿越卧龙游记 |
2007-07-16 |
六、逼上德戎山 6月22日·德戎山 大家都安静了,事实上是憋着气跟着走的。除此之外,大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如果真的去看看钢丝和独木桥,要是不行再返回来,那又浪费一天的时间和粮食,这才是真的把自己推向绝境了。 队伍出发了,准备上后面的草甸山,二哥他们叫“德戎”,藏语的意思是长满草的高山。德戎山,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来过,包括两向导。从河边看上去不是太高,山顶就在有云的地方。在分道的两河口,我们用昨天剩下的半壶水吃了点干粮。 正因为看上去不是太高,大家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就上山了,所有水壶里都只有一点水。 上山的路非常的陡,不亚于雪山的东坡,足有80度。雨水泡过的泥土只能承受低矮的灌木和野草,连颗石头都没有。人走在上面总是下滑不止,甚至象练功一样跨脚,不信你去检查每个人的裤裆留下的“气孔”。笨重的登山鞋粘着黄土,如脚镣束缚着每个逃生的囚徒。从河沟边爬上来,穿过山脚的那遍树林后,身后山沟的视野宽多了。崇山峻岭分布在河的两边,雪水就沿河流向的卧龙,山沟远处的半山上浮着刚蒸腾起来的白云,与如丝般的瀑布连在一起,非常壮观! “看见独杉树了!”四哥走在山头。听口气好象他俩找到了路标了吧,虽然没有力气打听,心里还是有些踏实。在这深山沟里,真迷了路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即使你有体力往外窜,也会饿死在半途的。除了喘息声音,山上就剩下踩断青脆草茎的哗哗声。阴云遮不住的地方,有一点点浑浊阳光。地上水气就在温暧地表蒸发着,象给我们桑拿。汗水涌流,滑过憔悴不堪脸,偶有几滴浸入眼睛,世界瞬时变的不真切起来。 人人都口喝了,用仅剩的半壶水小心地润了一下粘在一起的喉咙,我们得找水! 独杉树是草甸山上的一簇杉树,树不多,紧凑地挤在一块,长在半坡稍缓的地方。从陡峻的山坡下看来,很象是山的顶部。当大伙儿磨蹭到的时候,我们失望地发现,独杉树仅仅是山腰上的一个不起眼的树丛,山顶还在望不到头的云层里面。“来了就别后悔”,这是我一直用来鞭策自己的话。 穿着冲锋衣的拜子总是冲在最后,红红的衣服在山下就是一小点,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朵让千百只蝴蝶授过粉的野花呢。来的慢,但持久,这也是拜子最爱评价自己的话。这一路上坡,每个人都是极限,每个人都象开了锅的破发动机在烧着机油拼命。拜子最有特点:瞪大的眼睛漏出的是无神眼神,够大的嘴巴吸的是没氧的空气。看着面色如猪肝他,怎么能想到他可是曾经的英雄! 雨就在这心烦意乱间来了,打在身上却无人理会。淋了几天的雨,也都无所谓了,怎么走出去的压力比背后的包还沉重,慢慢地考验着每个人的毅力,它湿透了衣服,也湿透了心。 山,还是一层又一层,没有穷尽。身心被反反复复地折磨着,信心就在这山坡上一次次动摇。游戏一但开始,就没有退出的可能——如果死亡也是一种结尾的话。 雨中,枯燥的徒步没有停止,不知道是阴云催促黄昏提前到来还是山上的黄昏本来就早一些,又挨到黄昏时分。 鸵鸟听出我壶里仅剩的一口水,他干裂的嘴和干裂的小水壶总是可怜地望着我,我每次都经不住他的乞讨。水终于没有了,漫漫的山坡还是没有止境,而且单调的草地还是乱插着一些小叶灌木。整个山上除了雨声,就是一遍死寂,象生命的禁区,听不出应有的水流声。 坡更陡了,几乎垂直上升,手站着就可扶地,也必须扶地抓紧草根。因为任何滑动都将是致命的。攀登没法直接向上,只有侧身走之字形路。 口渴的时候,喉咙是粘连的,干咽时隐隐作痛。没水了,汗水不止地流着,象泡衣服。人在缺水的折磨下,没有一点体力。 雨水滴在灌木上,在树梢细小的绿芽上积蓄了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对于渴的冒烟的人来说水珠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失去理性的人象牲口一象,噘着嘴贪婪地吸着,一棵又一棵。。。。哪株水多,人们就围过去,吸食着。而早已不在乎的蚂蟥却正在吸食着我们已经顾不上的脚。 “要是有阔叶就好了!”本觉得这样吸着不过瘾,但没有人接话,明显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的紧张。(每每想到这,我的心就挺酸的) 人一停下来,寒气就让湿的象刚从水中捞起来的我们冷的牙颤,背也跟着冰凉,直到后脑。 天快黑了,牛棚子还是遥不可期。但摆在面前还有更急的事情:水源、可以躺下的平地!如果天黑了下来没找到营地,还在这个都没人来过的山上行走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四哥也急了,一个人冲到山上,凭着超人的体力,象找盐的牦牛拼命地东奔西跑,找寻着传说中的牛棚子、小溪和平地。瘦小的身影在左侧山梁只留下小小的剪影——他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好久以后,只听见山上四哥的喊声,山上虽然寂静,但太远了,听不清楚,天也昏暗了,分辨不出他的位置。 是不是找到什么啦?我心想,三者间任何一个都行,特别是水! 二哥也冲了上去,半响传话过来:“有大黄!!” “妈的,是大黄!”我只能在心里头骂到,已经渴的不能说话了。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草本,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称大黄。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味酸,其茎部有丰富的含水量。 “走,上去嚼两口,我渴的不行了”本向上挪着腿,我们也着跟了上去。 刚下雪山时,到处都是大黄。我没有尝过,不过本和疾风嚼过两根,说是有点酸,水多,让我想起嚼甘蔗。 四哥采了七根,已经去了叶,看起来还真象甘蔗。用牙去了皮,一口咬上嫩绿的心,很脆,有种轻香,“哇!什么叫有点酸,是很酸嘛!!”不过水真的足,止渴不错,我连嚼干的纤维也吞了下去,因为今天又是一整天没有怎么进食东西了。 三个问题其实一个都没有解决,我们没敢停下来。人被逼到危险境地时,潜力也出来了,一天不吃不喝重负情况下,居然还能向上爬。用两个字形容是很贴切:拼命! 跟着四哥去的方向,我们从山腰横切到另一座山。雨中,牦牛傻愣愣望着我们,身上浸透雨水的毛厚厚实实的,象一群背着登山包迷失路的可怜虫。 城市里,好日子过多了,便不觉得幸福,即便是你拥有一切。此时的我们,只渴望有一个可以躺下的平地和一杯救命的水,牛棚子也不用找了。 过了很久,一个山坡顶上,四哥向我们招手。 终于在天黑下来时,我们有平地了。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中国户外资料网”,本文网址: |
原始链接:http://www.8264.com/16837_4.html |
转自:3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