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游记:四姑娘山之一跋涉海子沟

[游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游记:四姑娘山之一跋涉海子沟

2008-06-25    17u.com

来不及洗去一身的疲惫,在成都的家里草草睡了一觉,从海螺沟回来的第二天,我和驴子又踏上了新的旅程。这次的目的地,是四姑娘山。

同甘孜州相比,阿坝州的公路就差了许多,因为这只是省道,而去甘孜的那段是川藏线,是318国道。比起川藏线上二郎山区的风景如画和沿途浓郁的藏族风情,这条路的前半段也显得有些平淡无奇。正当我乏味得打算埋头补觉的时候,前排的驴子一脸兴奋地回过头,指着窗外。不知不觉间,路旁的小溪仍是清澈见底,溪水却渐渐绿了起来,越往前行,绿色越是浓郁。潺潺流动的一股翠绿,撞在乱石上飞溅开来时,乱琼碎玉一般,很是漂亮。

下午开始翻巴朗山。太阳藏在云层后,车窗外的世界显得有些阴郁,一座座大山便矗立在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刚毅的铁青色。我们的车在狭窄而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回旋着,不时因为两车错头而让到公路的最边缘,而路的下面不是陡坡,便是悬崖。每到这个时候,车里便会特别安静,大家连大气也不敢出,唯恐惊动了哪块山石,把我们扔下山去。

翻过山,到山脚下的日隆镇下车,这里便是四姑娘山旅游的大本营了,海子沟和长坪沟的沟口都在这个小镇上。找个小旅馆住下,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不敢耽搁,带上一天必需的干粮和水,我们出发了。今天的目标是海子沟。来之前做过功课,海子沟的平均海拔3800米,而且多陡坡,路况很糟糕,一般人上去都是骑马,很少有游客徒步。偏偏我是个徒步主义者,我们俩又都是拗性子,今天还非徒步不可了。

沟口聚集着大群的马夫在招揽生意,他们的马则温顺地站在一旁。我们俩背着大背包,雄纠纠气昂昂地从马夫们中间穿过,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有些马夫开始不怀好意地冲着我们怪笑,不过我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年轻力壮,平时又经常锻炼,不就爬个山么,怕什么……

走出两三百米,渐渐发现有些不对劲了。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很是沉重,稍微走快一些便气喘如牛。这道陡坡呈“之”字形蜿蜒上去,不知道前方还有多远才能变平缓。为了节省体力保持后劲,我们有意地放慢了速度,一步一挨地往前移动双腿,虽然慢,但别无选择。不断地有马队从我们身边经过,多是骑马上山的游客。每个游客的马旁边都跟着一个马夫,有年轻小伙,更多的是妇女和小孩。看着那些半大的山里孩子轻松地牵着马走在山路上的惬意,我和驴子只有咬牙切齿羡慕的份。

走近“之”字的又一个转弯点,无意中抬头远眺,蓦然发现对面的大山背后,露出一个白色的山尖尖。在这个季节峰顶还能积雪,一定是四姑娘之一了,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姑娘。此刻的小姑娘藏在山背后,羞答答地探出头来看人一眼,虽无“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矜持,却也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番韵味了。

继续向上。上坡的路显得无比漫长,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了一个平台。从地图上看,离沟口3公里有个地方叫锅庄坪,我们满以为这是到锅庄坪了,仔细看路标,原来还不是,只是到斋戒坪而已。很多人说斋戒坪才是海子沟真正的起点,走了那么久那么辛苦,只是到了起点啊……

这是海子沟路上第一个休憩点,很多游人选择了在此下马休整和拍照。斋戒坪上立着一座白色佛塔,有些游客就地拣一块石头,绕着佛塔转三圈,然后把石头放在佛塔的平台上。从没听说转经还有这样的规矩,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稍做休息,我们继续上路。前路相对来说平了一些,坦则未必。这条路是沿着山脊走的,虽没上坡时的陡,却是坑坑洼洼,按追求轻松惬意的旅游习惯,确实是不适合徒步的。我们俩的身影夹杂在马队中,多少显得有些孤单。前行不多远,迎面走来两个外国游人,50岁上下,看情形是一对夫妇。他们的背包上绑了帐篷,应该是前晚从山里露营出来的。印象中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总比国人更善于和乐于挑战体能。文化使然?不管怎么说,这对外国夫妇赢得了我的尊重。

也许是被脚下的乱石转移了注意力,没过多久,我们到了真正的锅庄坪。听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当地各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在此举行庆典活动,朝拜神山,朝拜完毕后则会点燃篝火,围跳锅庄舞。站在锅庄坪,不禁神往,每年的盛会,偌大的锅庄坪就像一个大舞台一样,该是多么热闹!

这条路只是条马道。大晴天,空气里除了马粪的腥气,只有马蹄扬起的灰尘。可是,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干燥的高原气息,很地道,很真实。我和驴子埋着头,在马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出来的狭窄小道上,前进……

到了朝山坪。朝山坪,顾名思义,是朝拜四姑娘山的地方,当然也是最佳的瞻仰四姑娘倩影的地方。问过一位马夫,才知道此前看到的白色山峰,就是四位姑娘中身高最高的一位:四姑娘峰。海拔6250米,在四川境内仅次于贡嘎山,因此又有了“蜀山之后”的美誉。此刻的四姑娘一身银妆,耸立在太阳下,显得无比圣洁,无比纯净。我们放下背包,躺在朝山坪的草地上,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她。草地还有些晨露的湿润,有些凉,我的心在那一刻也仿佛被冰雪洗礼一般,虔诚,而明净。天地间的一切,在那一刻都定格成了画面,我不敢动,害怕一个细微的动作,就会破坏了整个世界的宁静与和谐。朝山坪上有座白色佛塔,是藏区常见的那种式样,从我们的角度看过去,忽略了时空的阻隔,白色的佛塔,和同样白色的四姑娘山,并肩而立,交相映衬。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宗教的无穷深邃,也许只有神,才能对这一切做出最好的解读,而平凡的芸芸众生,只能崇拜!

转过一座山,面前是另外一座山,再转过去,只能看到更多的山。烈日下,高原上,我们像两只卑微的蚂蚁,行走在辽阔的天地间。海拔太高,我们的体力消耗得很快。更要命的是因为低估了旅途的艰难,我的饮水已经不足了。抬头四顾,眼中只有高山上的一片苍茫。上坡,我们一点点地往前挪动;平路和下坡,我们则加快了步伐。没有路标,也没有补给点,不知道美丽的大海子还有多远。大山沉默,我们也只好沉默,变幻的,只有天上的云。

休息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休息积攒下来的一点体力,很快又被消耗殆尽。渐渐的双脚双腿开始麻木,然后是整个身体,到了后来,连思维也开始迟钝起来。按照一个节奏,本能地往前迈步,呼吸成了沉重的喘息,似乎这样能减轻疲惫。原本越来越沉重的背包,现在反而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再也感觉不到了。没有虫噪,没有鸟鸣,剩下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干燥。烈日当头,脸上隐隐地有了些疼痛,却也来不及理会了。

上坡,再上坡;向前,再向前。几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大海子的踪影。又走了大半个小时,终于听到了“淙淙”的水声,路边开始有了一些小溪流。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有水了就好,说明离湖不远了。山下有条小溪,水流得很急,看水流的方向,很可能就是从大海子流出来的。顺着它走,走到源头,我们就到了啊!有了信念作支撑,身体一下子又变得轻快起来。每翻过一个坡,每转过一个山口,我都会想着会不会大海子就那么突如其来地卧在我面前,可每次总是以失望告终。这条路似乎没有尽头,我们只能这样无休止地走下去。

大山里没有信号,我早就关掉了手机。时间已经没有概念了,我们现在唯一的概念,就是不停地向前,向前!看过不少游记,几乎所有人都说一天的徒步,最远只能到大海子。那么,我们至少的目标,就一定要实现!太阳已经到了头顶,又开始向西偏移。感觉上,应该是下午一点过了。信念带来的力量正在一点点丧失,再次翻上一个大坡,我倏地停住了脚步。一池蓝绿相间的水,从对面的山下露出了一角!大海子,我们来了!

大海子畔的马场,成了游人的集散地。拍照的,觅食的,休息的……形形色色。我和驴子坐在岸边的草地上,放松,全身心地放松。好几拨人看着我们,问:“走上来的?”我笑笑,点点头,然后看着对方一脸的赞叹,满足极了。此刻我无意品味什么一分辛勤一分回报的大道理,只是单纯地觉得,坐在美丽的湖边,感觉真好!

大海子真的就在我面前了。群山环抱,湖水的蓝绿色和岸边的红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了层层的涟漪,可是偏偏给人一种极静的感觉。岸上的喧闹,在这个小世界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有几匹野马在对面的岸边喝水,惬意地打着响鼻,活动筋骨,完全无视对岸的入侵者。它们是属于这里的,而不是我们。这个天地就是属于安静的,也不是我们……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生涩的笔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眼前的美丽,勉强找一个近似的,也是在亵渎这一切。镜头中的世界,更多也是留下了形,放弃了神。那么好吧,就让这一切原封不动地留在这里,等待下一个好奇而真诚的人,来体验它!

时间尚早,花海子近在咫尺,我和驴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继续前进。前方的路沿着大海子转了半圈,我们也可以更近地看看它,真是美事!走过大海子,再往前走不远,花海子就到了。这里更像是个沼泽地,浅浅的水,浅浅的岸。可惜我们这次来得不是时候,只好站在岸上,想象5,6月间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象。

回程的路上,牵马的山民们看我们的眼神,明显地不一样了。经过朝山坪的时候,一群歇脚的藏族小伙主动邀请我们坐下来歇一歇。他们提到我们今天上山的时间比他们晚,现在却坐到了一起,真是不简单。我有些自豪,得到了藏族哥们的赞赏,算不算英雄惜英雄?

下行至锅庄坪,太阳已经斜斜地逼近了远处的山尖尖,与途中认识的一个朋友早就约好在锅庄坪拍日落,便停了下来。傍晚的锅庄坪开始起风,我们裹紧衣服,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几十分钟过去,太阳一点点变红,热力一点点消散,对面的四姑娘山也开始变色,正是时候了。此时的锅庄坪早已架起了无数的长枪大炮,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压低了声音,开始按快门。

太阳终于落到了山的那一边,我们下山。到得山脚下,天已经完全黑了。日隆镇,已经成了灯光的世界……

铁色高原

那天,那山

上山路漫漫

犹抱琵琶半遮面

骑士

神山和云雾,总是有缘

斋戒坪的佛塔,和佛塔上的石

一对徒步的外国游人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109440.html3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