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桃坪羌寨+红原草原之行(1) |
[游记]桃坪羌寨+红原草原之行(1) |
2007-07-18 live.com |
桃坪羌寨+红原草原之行 (1) 终于把照片传好了,我可以写我此次的游记了,让心灵再做一次旅行。 保险2女—我和文文, 统计4男—大侠(DC,一起爬过西岭雪山,考研辅导班一起占位),阿汤(大侠的同学,也是我英语班同学),阿克苏(来自新疆的阿克苏,将要到阿坝的银监局工作),哲别师父(我给他起的外号,超色) (1)赴桃坪羌寨——神奇古老的羌民居,再现羌文化 从茶店子出发,路过都江堰,看到李冰父子的雕像时,觉得那次和若若她们一起游青城都江堰时似乎就在昨日,不得不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沿着岷江而上,窗外青山绿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很是舒服。公交车缓缓前行,天下起了小雨,我和大侠开始抱怨,似乎每次出行都会下雨,难不成老天诚心与我们作对?不过,埋怨归埋怨,雨中出行也别有一番乐趣,何况我们也做好了下雨的准备。 在车上颠簸了4个多小时,零食都吃了好多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桃坪羌寨”。(关于羌民族的介绍 http://www.bashu.net/custom/nation/qiang.htm)。一下车,就有一个身穿羌族服装的mm招呼我们。在入口关于门票的一番周折(限于篇幅,暂且不表)之后,我们被这个mm带到她家。她领着我们在寨子里穿来穿去,如入迷宫,终于到了她家。她介绍说这里共有93户人家,有2000多年历史,是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寨。房屋完全是由泥巴和石头砌成,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雪和地震,依然完好无损。我向一大叔质疑房子的承受力,他回答泥巴和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怪异又经典的答案。安顿好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大吃特吃了一顿,还品尝了老板家自酿的青稞酒,可惜我很少喝酒,不能对其做出评判。 酒足饭饱,我们开始逛羌寨。在一羌家大姐和两个小妹妹(哲别师父老是逗人家,无语)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杨家大院,一家保存比较好的羌族民居。杨家大叔说相声似的介绍了地下水网、不走来回路的72道门,独特的灶台等。让人不得不想若干年前羌人的生活,而今天后人还能传承多少先人的文化,是汉文化的魅力,还是世界本身就在趋同?之后,我们又去观看陈家的碉楼。碉楼楼顶上现在多被用来晒玉米,而在过去被用来观察敌情的,如今功能不再,孤零零的指向蓝天,似乎向我们诉说着历史。陈家大叔用有奖竞猜的方式向我们介绍碉楼的功能,窗口的作用,并不停的向我们兜售各种东西,什么手链、纪晓岚年代的大烟袋等。最搞笑的是他还和我们侃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我们几个也投其所好,一个劲的奉承说他的水平可以做大学教授了。(说这些话时,我都有种要吐的感觉)。告别陈家大叔,我们去拜访传说中的龙小琼姑娘。她是寨子里第一个发展旅游的人,“小琼羌家”一直是羌寨的一个经典。天助我们,小琼刚好在家,中央2台的记者正在采访她。我们一边翻看小琼的照片,一边等她。终于,在我们的热切期待之下,身穿羌服的小琼走下了阁楼。(不如我们想象中的漂亮)她很热情,向我们介绍周边的旅游景点。在我们提出合影的请求后,她爽快地答应了。中央2台的记者上官老师帮我们留下了那张纪念,可惜当时我们没有想到要和上官老师一起合影,后来懊悔不已,尤其是大侠,他甚至期待能在马尔康与之重逢呢。 弯弯曲曲,我们在寨子里穿梭。最后,我们爬上那个秃山,不是很陡。整个寨子一览无余。可以想象,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一代代繁衍生息,自得其乐。但一切都在发展,当新的东西冲击他们的思想后,他们也从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走出,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连陈家大叔都在关注伊拉克。这就是21世纪。不过,我也感到一丝悲哀,若干年后,这个羌寨还能留下多少正统的羌族文化。也许,到那时,整个世界也会是同一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但,我还是希望,不管是我们汉族,还是各个少数民族,都应该保持自己文化中的特色,尽管世界在趋同,但同中存异,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逛完羌寨,阿汤建议晚上不在这住了,立即赶去理县县城,方便明天的行程。终于赶上最后一班车,赶往理县县城。 |
转自:http://sunshineliudanabc1983.spaces.live.com/blog/cns!2217C01CC09731DD!362.entry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