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个说法:三千年历史看西安,八百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在天津市众多历史风貌建筑中,提起位于鞍山道70号的静园,天津人几乎无人不晓。前些日子,在和朋友的通话中,得知静园经过整修,已经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于是,时隔多年,终于可以了却到静园逛一逛的心愿。 十一长假,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却没能消减我探访静园的兴致,事实也证明,雨天游览静园,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走进静园,仿佛一脚跨入了一处静谧的所在,喧嚣的俗世被高高的黄色院墙阻隔在外,园内则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不知道七十多年以前,失势的皇族来到这里,是否也感受到一种悄然遁世的释然。从静园的讲解人员那里得知,这里原是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总统府财政顾问陆宗舆的宅邸,名为"乾园"。1929年,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秀迁居于此,才将其改名为"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实际上是"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静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整体布局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庭院、后庭院和西庭院。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砖木结构主楼一座,局部三层,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前庭院东侧平房原为传达室,是等待觐见溥仪者坐候传唤的地方,现在作为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和影像资料室使用。影像资料室循环播放溥仪的资料影片,展览馆则展出了大量溥仪生前的图片资料和使用过的实物,由此可以看出,修复者在整修建筑的同时,在文化整合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图片展室以紫禁城中的溥仪、天津时期的溥仪、伪满及解放后的溥仪为主题,分段展出了溥仪生前留存的百余张珍贵图片,主人公曲折离奇的命运作为一条隐含的主线,贯穿始终。一张张黑白照片,如同时光的倒影,默默讲述着几十年前发生的故事,以最平实也最生动的形式,展示着末代皇帝溥仪极富戏剧性的一生,同时也让观者从特殊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风雨飘摇的历史时代。 建筑因人的存在而拥有了灵魂和生命,而当斯人已逝,建筑则承载着历史,在时代的洪流中谱写着永恒的纪念。走入静园主楼,心头似又蒙上一层微薄的凉意。门厅中细细流淌的壁泉,似乎在提醒着人们需小心珍惜这易逝的时光。主楼地面已铺上地毯小心保护,但仍然可见古老的印花地砖、马赛克,墙上的耐火砖、大理石装饰也保留了原先的样貌。一楼西侧是原议事厅,门口垂挂着遗臣袁大化敬献给溥仪的对联"静坐观众妙,端居味天合",室内悬挂着溥仪亲书的"乾坤正气"匾,足见溥仪虽流落于此,其政治野心却有增无减。小议事厅对面是原来的文绣卧室。在天津时期,文绣的地位已经远不如婉容,1931年,震惊全中国的史上第一例"妃革命"就是在这里发生。一楼东侧是原大餐厅和小餐厅,顶棚为沥粉贴金的金龙和玺彩画,原有的酒柜也得以完好保留,依稀可以想见,当年万乘之尊的旧主,倚仗其偷运出宫廷的大量财宝,在这红墙深宫之外的悠闲之所奢靡享乐的盛景。 主楼二楼为原溥仪书房、卧室,皇后婉容书房、卧室及原祠堂。溥仪房间的家具摆件,博古架、云龙字台、书柜以及椅子一应俱全,墙上挂有1931年冬天,溥仪亲书的一段话:"诚敬为本,无人我之见,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荣辱不惊,生死不易,志存极物,不使一夫失所。辛未仲冬书,宣统御笔。"可见溥仪在赴伪满执政之时,仍然怀着复辟大清的心愿。婉容房间的涂壁选择了女性的紫罗兰色,吊灯也是整个静园中最富有女性柔美气质的款式,房内的所有家具,包括字台、字台椅、梳妆台、梳妆台椅、沙发都是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非常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字台上摆放着婉容当年在静园伏案习字的照片,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贵为大清皇后的她,当时可否预见自己日后愈加凄惨的命运呢?主楼二楼最中心的房间是当年的佛堂也是奉先堂,因1928年孙殿英挖掘清东陵墓,溥仪迁居静园后就天天和遗老们在此祭拜先人,以示其报仇雪恨的决心。 三楼并没有房间,却设有回廊和露台,据溥仪的侍卫李国雄回忆,他们当年就是睡在这个回廊上,随时待命,以保皇室的安全。站在三楼的露台上,可以一睹庭院的美景。细雨中的静园显得格外宁静安详,像一位饱经沧桑却始终沉默的老人,默默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走出静园主楼,往右一转便是西跨院。这里是最能体现静园院落特点的一处所在,2003年9月,溥仪胞弟溥任先生,就是在这里认出了他儿时常来常往的静园。西跨院恢复了原有的鱼型壁泉,据说溥仪当年常常来此观赏,很有兴趣。后来在伪满皇宫同德殿九龙门东墙上,也建了一处类似的龙型壁泉,常携"福贵人"李玉琴赏玩。 西跨院的游廊直通溥仪原来的图书馆,这里曾经是存放溥仪藏书的地方。溥仪的二妹韫和、三妹韫颖每日来此上课,二弟溥杰和婉容弟郭布罗o润麒也常常来此读书。修复之后,这里用作游客中心和静园修复展。静园修复展室展现了静园腾迁整修的全过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自2005年起开始对静园进行腾迁、整理,历经一年半的腾迁整修,让历尽沧桑的静园重又焕发出八十年前的建筑风采。静园不仅重现了往日盛景,还由七十多年前"闹中取静"的私密"行在",瞬间变身为集风貌建筑复原和人文旅游展示为一体的特色景点。更加可喜的是,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的整体保护规划,陆续还会有一大批历史风貌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至此,在静园的游览已近尾声,而心中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历史风貌建筑能够拂去时间的蒙尘,再现那一段段鲜活灵动的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未来,今天所做出的努力,也必将给后世子孙留下一笔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