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感受老天津

[游记]感受老天津

2007-07-29    

先援引楼主文章,请大家再细品一遍。

感 受 老 天 津

孩提时,记得天津,那只是一个概念,知道是直辖市之一,当岁月伴我逐渐成长后,知道了天津还有许多灿烂的文化以及淳朴的民俗,走近天津,已经是我的一个梦想了。
当坐着现代化的列车,穿过三月的初春,来到了天津的身旁。出了火车站,马上就感受到了这座历史名城的风姿,作为天津母亲河的海河依然清澈流淌,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痕迹。近百年横跨海河的解放大桥,依然威武,它是天津的标志,见证了天津的过去和现在,钢与铁的铸就,也许就是天津这座古城不衰的精神吧,当手触及到它的时候,我感到了一股力量,一种震撼,久久的注视着它,思绪万千。即使坐在的士上,也忍不住回首。
天空格外的晴朗,北方三月的春天,路旁的大树,枝头上仍然没有绿芽,阵阵微风,还有一丝的凉意,可内心深处对天津的感知,又让人心潮澎湃,因为我终于来到了它的心脏地带。
和朋友一起,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五大道”住宅区,这里曾经是老天津时代的风云人物的聚集地,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封建军阀,洋务买办,曾经活跃在这五大道上,于是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和建筑精华,这里反映了天津的过去,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饶有兴趣地走进了历史的旧址,认真地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昔日繁华的没落。
五大道是由睦南道、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马场道这五道组成,这里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别墅洋楼都是三层建筑,听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崇尚“三”字,以“三”为根本,“三”以上者为多,所以这里的官僚财阀们,希望以“三”之上而望多吧,毕竟封建和迷信在那个年代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权贵。
抬头环看四周,风格各异的房屋,体现了西方建筑的色彩,又有中国式建筑的奇巧,那一座座大气典雅,造型别致的楼宇,布局自然的花院,无不有当年的奢华和气派。清静的院落,洁净的马路,路两旁整齐的樟树,虽没有昔日的淡香,尚未发芽的树枝,多少给这春的大道留下些许遗憾。
前面一幢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三层西式楼引起了我的注意,移步向前,看着门边挂着的牌子,才知道它的主人是当年开滦煤矿的经理,有以色列血统的英国人约森,外墙红砖,至尽没有风化,园中小喷泉,周围草坪、花架,显示了昨日之闲情。天空中散下的阳光,让我感受不到灿烂。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两株高大的海棠树,开着艳红的花朵,立刻有了一丝的兴奋,那花开的高贵,楼层颇有昂轩之处,原来是少帅张学良之弟张学铭的府楼,大气豪华,将门印象。斜对门的洋楼,也有来历,细看是民国大总统曹锟的侄女婿李福生,老天津“八大善人”之后。
我惊叹这里每一处风华,仿佛这些历史人物就浮现眼前,多少烟云散去,几多昙花如梦,而如今,金粉不在,岁月如风。十字路口中,可看见不远处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它坐落于此,更让人有了现代的感觉,与周围的古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我还在感慨之时,脚步来到了一幢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面前,四幢大小一样的房子有机的连在一起,大坡度尖屋顶,卯石混水墙,花岗石砌基,一切说明了这里主人当年的富贵,李勉之四兄弟的宝宅,虽然今非昔比,可想当年之气派。而相对面的白色小楼,是天津“天和医院”的创办人方先之的住所,白水泥饰面,几条不规则的棕色斜纹,显出了主人的高雅,至今,天和医院依然在为天津人民的健康服务。
我信庭漫步在这“五大道”,所有的景物,那樟树,那楼庭,那花园,几多豪门,都是匆忙的过客,善与恶,好与坏,都自有评说,也许在今天,那些普通住在里面的人们,会有更多的感受,只是听说,天津市准备把“五大道”的老建筑保护起来,搬空这里的人,以作为文物和爱国教育的场所。
走出五大道,忽然有了轻松的感觉,也许刚才过于投入,有点凝重了,再回首望去,厉史在这一角依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旧事苍桑,百变迎新,清理一种情结,忘记和改变一种态度,积极地面对,我们的都市才会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于是,我又坐上的士,朝着那高高的古楼奔去,那里又是天津一景观。

俗话说,没有吹毛求疵的功夫,那有精雕细琢的文章?窃以自己对文章的浅薄理解剖一下该文的弱点,供各位网友商讨。
先试破一下文章的题目,感受老天津,应该是三个层次,一是感受,二是老,三是天津。重点应该在感受与老字上。让我们回头再来看作者的文章。“老”字主要是通过五大道景区来休现,而对天津的悠久的历史以及有殖民地特点的古城市特色却基本未提。“老”字老得并不凝重,只是用一此旧事沧桑岁月如风来一笔带过。而且所选的历史事例并没有多大的代表性。旧事沧桑又何得以体现?天津这个城市对我是很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儿的,我去过天津以后也很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却一直未敢动笔怕写出来贻笑大方,也于天津这个城市我不够了解有关系。作者此处若讲一些有趣的典故一则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二呢可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

再来说说题目中的感受,一千六百字的文章,下面引一下感受有关的句落。“我感到了一股力量,一种震撼,久久的注视着它,思绪万千……感受天空中散下的阳光,让我感受不到灿烂……我信庭漫步在这“五大道”,所有的景物,那樟树,那楼庭,那花园,几多豪门,都是匆忙的过客,善与恶,好与坏,都自有评说……走出五大道,忽然有了轻松的感觉,也许刚才过于投入,有点凝重了,再回首望去,厉史在这一角依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旧事苍桑,百变迎新,清理一种情结,忘记和改变一种态度,积极地面对,我们的都市才会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感受”只占了二百字上下,其实这些感受还都可以展开来写,如解放大桥段落,空白的说看见一座桥,思绪万千何来?自己明白可也得给读者明白,留白是要留,可是这四段感受中全部都是如此,为什么感受天空中散下的阳光感受不到灿烂呢?是因为建筑的高大而是历史的压抑亦乎是树木的茂密?不得而知。景物又有何好与恶呢?而且自有评说,可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又何在呢?最后的文眼中,“历史有其存在的意义,忘记和改变一种态度,”仍是含混暧昧,不知其所云耳。所以作者的感受并非让读者得以理解,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在作为感受老天津这方面是很不成功的。

那么做为一篇游记来看呢?五大道能代表天津么?不能。怎么才能现出天津的老?必然得有新作为衬托。五大道四周很有一些繁华的衬托点,可惜作者提了外国语学院而且还是一笔带过。而且五大道的风物,作者也只是浮光掠影,对小洋楼着重写了,却重点写主人而并未细细的写景状物,尤其是写殖民地风格或者说古建筑风格并未写出其神韵,乃是一大失误。可以草草的看却不可以草草的写。

作者开头曾有这么一句引题“知道了天津还有许多灿烂的文化以及淳朴的民俗……”可是后文对文化及民俗却只字未提。须知文章开头的引题是伏笔,五大道开头不提后面儿却占了大量的篇幅,可见作者写文章前并未认真的构思,此处也算是一大败笔。

从文章的总体来看,很浅很薄,当然这也与作者的篇幅有关,写一个天津游记只区区一千六百余字,要是只写五大道吧,偏前有解放大桥后有鼓楼,写天津整体吧,而如今,金粉不在,岁月如风。该写的东西只写出了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就是从一个天津游记来看也是很不成功的。

再从文法上来看,错别字略有几处,可以认为是笔误了,倒也无妨。只是中间有几处语法与逻辑上的错误,是很不应该的。“我信庭漫步在这五大道,所有的景物,那樟树,那楼庭,那花园,几多豪门,都是匆忙的过客,善与恶,好与坏,都自有评说……”能说景物是过客吗?景物何善何恶呢?对与景物只有美与不美。“信庭漫步”一词也似改为“闲庭信步”为佳。“有两株高大的海棠树,开着艳红的花朵,立刻有了一丝的兴奋,那花开的高贵,楼层颇有昂轩之处……”似通非通,不知所云。“而如今,金粉不在,岁月如风。”金粉不在与岁月如风应该是因果系却果在前而因在后?而且这样类型词语频繁出现,也使得读者觉得作者调配词汇的功底尚有欠缺。

如此看来,这个文章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为什么象是高中生的作文呢?因为其中并未看出有成年的成熟的情感,而且构思粗糙笔法稚嫩。就是作为一个高中生的作文,据我看来,六七十分也是一大关。这篇文章能作为精品,我提前是没有看的,否则一定不同意。我想我妹妹不是因为你的文采而是因为你写了天津才给加了精。文学天地里我从来都不想发帖多少多少,却想看到有好帖子出现,与此对比的毛地黄的《我爱青花》,比之这一篇就胜了许多。而且写散文不象写一些心情随笔,得有布局有构思。作为文学的老人儿,请注意,我并不是文学的版主,一直认为提高大家帖子的水平为已任,而且也交了不少的朋友,在这儿好多朋友以得到我的评论为幸事,可是您却是独一无二的,想来你的帖子的确是有独到之处我颀赏不了罢了,在此特以致谦。以上所评仅代表个人看法以供商讨。

下面评一下网友的回帖。先评楼主,我只不过说这个文章象高中生的作文,并非大家所言高中生水平,反应便非常激烈,多次说任二是“老女人”,“小人”,“文痞”,在此在下对该网友的评论一律接受,因为任二除了不是老女人以外,小人文痞之评实在是恰如其分,老女人呢可能是头像上那个小妹妹给楼主的错觉所致,而且这比秃子叫人妖还好听一点,一个老字也让我了解到楼主的眼光的确是很独到,很是佩服,我觉得那个女孩子还挺年轻的,不算很老。另外哪,若有孩子要抱任二肯定不会上网这么长时间,谢谢您的提醒。楼主几句话过后就要让我封号删帖,我想这是很没有必要的,我也没有这个时间,因为我上网一分钟七分钱,这七分钱我还想留着多看点好帖子。至于走不走以后还来不来您请自便,与在下并无利害冲突,只是楼主的好帖,在下以后肯定视而不见,老朋友的帖子已经很多,新人的对妹妹的还是有兴趣儿点。

清风网友是我铁哥们儿,却不分清红皂白勒令我道歉而且多次指责我过分,虽然在下不以为然,可是清风的话我还是得听的,并且在清风放话之前已经道过了在居士的帖子里,而且楼主也看到了。

Pain网友的话有错觉,上不上学在下认为没有什么,因为我的文凭也是假的,而且和尚也没上过大学可是文章也写得好得很,可以不看很对,以后采纳您的建议,楼主的文章不再看了。

小色女网友的帖子我也看了,有点不同的想法,帖子发出来就是让人评的,该说好说好该说坏说坏,要不发出来干吗?只要不失偏颇,当然不喜欢听真话的可以不再说。至于您的研究生同学没有这位网友写得我认为可能性很大,可是不能因为自己写不好就不能说别人写得不好吧?毛主席诗词写得那么好,评论文章也很多,难道他们写得都比毛主席好么?再说评红楼的专家们也没有那个写出过比红楼更经典的作品来。另有一些很容易引起错误理解的说法不细讲了。

不再等待网友很热心可是文字表达能力略有欠缺,不过有关房地产的帖子我看了不少,很长见识。作为一个版主自认还是较为勤勉的无论看帖写帖,文学里的讨论就应该是谈诗论文,您说呢?

其它网友的还有很多,并再次对网友们对该文章的关注表示感谢。在文学里,我一直认为文章是其次,主要是玩和交朋友,想看好文章何不去榕树下?最简单的道理罢了。帖子不能说写得最好,可是自己最起码尽到力,才算是对得起看的文章的网友,我想所有的批评都是有道理的,以前我说过一句话,“清凉为我友,清风是我师,”可以说我现在散文水平的提高与这两位有很大的关系。几句难听话都听不进去何来提高何来长进啊?被别人拍了那是幸事,那是一种关注,优点人人都看得到,想看到缺点却必须好好看一个文章。在写一篇评清凉与清风文字优劣的文章,我下了她们全部的帖子,看了几遍,写了一周现在还不敢发了,为什么?她们的文章漏洞很少,想评得让她俩个让读者都服气那不是简单的事儿。可评你的却是行云流水。

略评一下,请各位网友发表看法。任二虚位以待并洗耳恭听。

评论 (0) |

原始链接:http://lyr2.blog.sohu.com/24562108.html
转自:4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