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宝山的遐思

[游记]石宝山的遐思

2008-06-27    sina.com.cn

幼时,在家乡常听大人讲起:“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从那时起,我对三塔寺和石宝山就有一种朦胧的向往,但一直无缘去石宝山,对它有所了解,还是在读《徐霞客游记》以后。

徐霞客确实把石宝山写得很美。他是在三百多年前的明崇祯十二年暮春时节来到这里的。他在宝相寺逗留了一天,在日记里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写山峡:“两崖东西夹峙,巉石飞骞,古木盘耸,悬滕密箐,蒙蔽山谷,只觉绿云上幕,而仰不见天日,玉龙下驰,而旁不露津涯。”写山崖:“惟仰不见天日,盘崖层叠,云回幛拥;如鞭蓉十二楼,令人目眩心骇。”写花木:“其地马缨花盛开,十余小朵簇成一丛,殷红夺目,与山茶同艳。……坡间万松森列,马缨映日烧林,而不闻人声。”廖廖数语,状物传神。

不过,石宝的远近闻名,不仅只是景色优美。徐霞客对这里比景色更引人的石刻艺术却没有作传神的记述。当这位苦行者离开宝相寺的那天,由于人地生疏,他走错了路,从而与石刻群像失之交臂。他只是靠着旅行家的敏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简略而形象的记述:“从岭南行又二里,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

这段文字也仅仅是景物描写而已。倘若徐霞客与众多菩萨的话,那么将有多少精彩的笔墨留世,石宝山石窟也会更早地引起世人的瞩目。我们不能不深深地为徐霞客惋惜,也为石宝山遗憾。

过去,白族乡间有一些传说,讲的是某地某处水中或地底藏有金鸡、玉菜,本地人习以为常,往往视而不见,结果是被敏感的外方人取走,于是有“外方人识宝,本地人识音”的说法。然而,阴错阳差,外方人又善于识宝的徐霞客却失去了饱览石宝山精粹的契机,这不能不说是千古遗恨。

及至读了《徐霞客游记》好多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去石宝山。当年徐霞客来时,正值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兵荒马乱时期,石宝山一派荒凉。入峡处有一座巨阁“已倾圯不蔽风雨”,宝相寺的山门、殿堂已“荒落不整,僧道亦寂寞”。他进寺时,一老僧“初不延纳”,使他吃了闭门羹。如今,石宝山石窟已是远近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石窟经政府拨专款修葺,公路已修到了山顶。我们手里持有各级部门的介绍信,又专门导游。我们此行,与徐霞客当年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初入海云居,这里是石宝山的门户。吃过寺里僧尼招待的一顿可口的素面之后,我们顺着山箐往西去素称空中楼阁的宝相寺。之后,我们就朝东步行,经狮子关,进入石宝山的腹地石钟山。

据说石钟山因山上有石如钟(其实是一种像松球状的巨石)而得名。山上有一座石钟寺,这是石宝山石窟的中心。在寺庙四周近十公里范围内的悬崖峭壁上,散布着十六窟精美的石雕。这些石窟大多集中在石钟寺周围,占了一半,其余分布在离寺不远的狮子关和沙登箐。从石窟内遗存的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字看,石刻年代大致在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中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题材大多为佛像,诸如如来、迦叶、阿难、观音、象首人身佛,以及密宗的八大明王等等。

这些佛像以其生动的造型,展现了古代白族艺术家的心血。同时,反映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祖国西南边陲在佛教熏陶下的政治文化面貌。当时,佛教盛行,政教合一。南诏的佛教领袖成为国师,主宰国是;到了大理国时更甚,22代国王中就有9位自愿避位为僧,让权于后继者。

我们在石钟寺简陋的招待室住了两日,几乎都在观看石雕。留连于一尊尊千年之后仍然鲜活的雕像前,我不由想起德国诗人歌德的一句话:“历史给予我们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你看,那尊甘露观音,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上举,手执柳枝洒布甘露于人间。她端庄秀美的容颜,慈祥亲切,难怪人们将她比作维纳斯。另外一尊被称作“愁面观音”,她微向前倾,满面愁容,仿佛俯视着沦于悲和苦中的芸芸众生,一筹莫展。看着她,你似乎忘记了面对的是一尊佛像,而是一位活生生的怜悯苦难人世的女性。是的,这是佛教的艺术,虽然立足在宗教的感情之上,但它已经突破宗教的藩篱,流露出现实主义的光彩。

除了佛像,这里还有南诏王族的三窟造像。据考证,狮子关人物较多的一窟雕的是南诏王异牟寻全家福,而石钟寺内有两个窟是异牟寻的祖父阁罗凤的造像;其中一窟被称为“阁罗凤议政图”,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栩栩如生,南诏王阁罗凤端坐在富丽堂皇的大殿之中,戴圆顶头囊,身穿长袍,左右两旁旌旗、曲柄伞、长柄扇之间簇拥着文武大臣以及侍从,俨然是王者议政时的排场,威严肃穆,好不气派!

石窟中有一窟颇为奇特,这就是被称作“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那些一窟。当地白族称之为“阿盎白”。来这里之前,我就在一本《剑川地理略考》中读到有关的记述:“石钟寺唐代石刻颇多,有图腾时代之生殖器石刻。”但这一石窟的成因,究竟属于原始宗教还是佛教,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82da010096as.html3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