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夏热线

[游记]宁夏热线

2007-07-16    nxol.com.cn

--

探访南寺沟
(199年8月18日)
昨夜睡得晚,今晨5时起床写稿。盟林业局几位负责人陪同三北局几位同志和我吃早饭。主食中有沙葱、鸡蛋包子,味道如同韭菜。饭后,三北局几同志返银川。
按约定,今天上午10时,赵登海副局长领我探访保护区的南寺沟;但直到中午12时,赵登海才来。他要办的事情太多,是一位大忙人,今天他帮助一家民营企业举办开业典礼。
中饭后,我们两点半钟由巴彦浩特出发,奔向南寺沟。先是沿银巴(彦浩特)公路向南跑20公里,然后向东跑。在广阔的荒漠草原上,赵副局长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说,阿拉善荒漠草原的优势建群种是珍珠、红砂和白刺,并且用手指给我看。我请求停车,作细致观察。因为珍珠、红砂的大名我早已知道,却未能在野外亲眼看到,今天真是天赐良缘。
我们弯腰向地面上只有10—20厘米的小灌木看着。登海采下珍珠的一个枝条,但见那枝条上长满着一颗颗如同珍珠般的叶片。为抗拒干旱,珍珠把叶片缩成颗粒状,整齐地分布在枝条上。每一个小枝条,就像一个小小的珍珠串。珍珠是绿色的。登海讲介完,我由脚下向四周望去,上万串的绿色珍珠在放着异彩。这样美丽的小植物,让我十分喜欢。
登海又让我看一个红砂的枝条。红红的枝条上,分布着一些如同小砂砾般的叶片;冬天到来的时候,枝叶全红,叶片如同一颗红色的砂砾。这种小灌木当然也相当美丽,你闭眼一想,冬天里,草原上一片片红砂,那景象非常迷人呢。
同珍珠、红砂矮矮的植株相比,只有10-30厘米高的白刺显得相当高大。巧得很,它们现在已经结实,我摘下一颗小而圆的红色果实放进嘴里,味道酸而甜,口感极佳,人说是沙地上的樱桃。我想起1989年在甘肃认识的治沙专家郭普,他正在忙着建立加工厂,把白刺果实加工成饮料。不久就传来信息说,这位献身治沙的老人已经离开他的事业而长眠地下。
今年雨水多,草原上至今铺满着各种小草。满是白花的骆驼蓬,在草地上显得十分可爱。而在珍珠、红砂和白刺的空隙中,我们蹲下去,一下子就看到至少有5种禾本科的小草在生长着。它们矮小得不能再矮小,有的一伸出地面就张开几片小极了的叶片。它们的种子长期滞留在沙漠中,只要有一点点水分,它们就急速地向下生根,向上伸出短短的茎和叶。然后,我看到,草原上生命力极强的珍珠、红砂等等小灌木,正在越过草原,向贺兰山西麓下部爬去。植物有向高处爬的特性,这种情况我看得多了。
快要到南寺沟口的时候,大片的蒙古扁桃出现在河滩地带和两边山坡下部。它是一种丛生的小灌木,每一个枝条的顶端都是一根相当锋利的针刺,全身布满着深绿色小极了的叶片,这些特征几乎和桃子没有任何相同之点;只是它们的小小的只有半个小指肚大小的果实,形状党和桃子相似。羊儿很喜欢吃扁桃的叶子和嫩枝,因此,这些蒙古扁桃株扶都像是被人工压制成的枝叶密集而短小的盆景植物。和蒙古桃生活在一起的灰榆,也由于羊儿经常光顾而无法长高,却也是长成了枝条短而弯、叶面十分密集的盆景形状。
这真是一片天然大盆景,它们的制作大师是山羊,山羊经常啃吃它们,造成了它们无法伸展躯体而只有把躯体浓缩成曲曲弯弯的艺术珍品。
我们又看到了锦鸡儿。这是叶片十分狭窄的狭叶锦鸡儿。海拔2700米以上还有鬼箭锦鸡儿。在豆科植物中,锦鸡儿大约是最不怕干旱的了。年深日久,它们都已长成为一团团的虽不高大却也很有点气势的灌木丛了。
4时40分,车入南寺沟口,登海让我注意看两边石壁上的岩画。我不懂岩画,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们。岩画分布在间断的宕石上,共有20幅左右。都是人物画,先作雕刻,后上油彩,画的是各种佛教人物。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油彩的颜色有少许褪旧,但仍比较鲜艳。岩画的形式,全部是先在岩石上雕出一个圆形的边,雕、绘在这个圈内进行。
车子由南寺旁边的路继续向东行驶,停在一片灰榆林旁。登海领我穿过灰榆林看一株大青海云杉。这是贺兰山西坡现存青海云杉中最大的一株。它约有20米高,胸径70厘米以上。在贺兰山中,它简直就像是庞然大物。青海云杉我在甘肃、青海多次看到,至今甘肃兴隆山中曾经停放过成吉思汗衣冠的那座大殿前的几株高大至极的青海云杉,仍然存放在我的脑海;但那是人工栽种的,眼前这株却是天然分布的。天然分布的这样大的青海云杉,祁连山可能会有,但我没有见到。
向前走几步,举目高望,就看到山壁上生长的一丛丛麻黄。它的学名叫斑籽麻黄,是贺兰山特有种。和麻黄长在一起的,还有大黄。大黄歇生在山壁高处,伸展着它们那大大的叶片。大黄我看过多了,却没想到它们也能长在山壁之上。像这样的药用植物,贺兰山西坡有300多种。
贺兰山中,泉水究竟有多少,登海说没有统计过。他领我看一处常年不断的山泉。山泉水面不大,不时地在冒泡。山泉上部的石壁上,布满着苔薛,由石壁上流出来的水珠,通过厚厚的苔薛层,一滴滴地向下滴着,汇入泉内。此时,山林中静到没有半丝的声响,让我极
清楚地听到了苔薛滴水声,名轻极、细极,我却听到了。首薛滴水现象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但如此细微的滴水声却是第一次听到。山泉汇集了上部石壁中流出的一股股细流,然后向下面流去,竟然形成一个不小的水池。水池也是常年不涸,它把多余的水由西面的缺口排出,于是我们这泉水继续向西流去。就是这道泉水,向南寺僧人提供了甘美而洁净的生活用水。
返回的路上,我们看到南面一片冲积扇草原上,有3位农民在检发菜。登海说,贺兰山下冲积扇上,发菜很多,他很想研究一下发菜,寻找人工繁殖发菜的方法。3位农民来自宁夏固原,两男一女,一位侄子和他的叔、婶。他们非常熟练地用一种有三根细钢条做的发菜挑,一下子就挑起一根发菜来。发菜细极了,像一根头发似的伏在地面上,我怎么也看不到它们,然而那几位农民一挑挑地把发菜一根根挑起来,十分熟练而敏捷。发菜在雨后生长,冬天草黄季节最容易看到。3位农民一天之内挑起的发菜,加在一起有4-5斤之多,实在是一项效益大的副业。
根据人们提供的材料,中国发菜的产地主要在阿拉善。陕西、宁夏、甘肃都产,但阿拉善产量最多。辞书上说,发菜是蓝藻门念珠藻科植物,黑绿色藻体如同毛发。蓝藻门是最原始的生物类群之一,约有1500种植物。发菜作为上等食品,是蓝藻门植物的骄傲。早在300年前清代的一位诗人就带着发菜到南方待客,满座惊喜,都说看样子像是乱发一束,而竟有如此鲜美之昧道,能吃到它是千载幸事。现在,发菜已远销东南亚各国。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才在北美找到这种美昧的食品。
如果登海的研究能够成功,它的意义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啊,成大片的青海云杉林
(1996年 8月 19日)
凌晨2时40分起床写稿。3时到外面看,正落着细雨。5时又看,雨已停。8时50分,登海开车来接我,细雨又在飘。今天司机有事,登海说他比司机开得还好些。我们在一家餐馆吃小笼包子和馄饨。
9时20分,我们离开城区,一直向东跑来,目标是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哈拉马北沟。雨又停下来,天仍阴,十分凉。
远远地,雨雾笼罩着贺兰山,奔腾的草原骏马的英姿变得神秘起来。我们一再停车欣赏大雾覆盖着的贺兰仙境,真有到了庐山的感觉。
10时35分,进入核心区的围栏。首先看到的是荒漠向山地森林的过渡带,有草原上的各种小灌木,还有山地上的一些矮小的灌木和乔木。蒙古扁桃布满了河滩和两边的山坡,成为优势种群。沟谷口内,又是大面积的灰榆。
在浓浓的雨雾中,我在阴坡的高处看到了几株高大的青海云杉。它们站立在崖壁上,像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这时我又被流水的欢快的叫声所吸引。我看到沟谷里一股情极的水流,水量比南寺、北寺的大得多。登海说,这条沟的水是常流不断的。它并不流入什么江河,而是流入阿拉善荒漠。季节性的水流,也是向西流入荒漠。阿尔善盟沿山16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和160万头牲畜的饮水,全靠贺兰山供给,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间接的就是山上的水流入荒漠的地下,人们又挖水井把它们提上来使用。贺兰山的森林,使得它的年降
雨量达到200-400毫米,等于荒漠年降雨量的几倍。贺兰山的森林又把雨水涵养起来,供给阿拉善人使用。有人用“没有贺兰山就没有阿拉善”这句话来形容贺兰山森林的作用,恐怕是没有夸张的。
车子不断地从河道上过,每次听到那流水的歌声都使我感到一种兴奋,因为它们让我又一次懂得了森林的价值。一会儿,车子走在河道上,我看到,河滩上的河流竟变成了好多条,都在那里流。正在我欣赏着河滩上一片片的紫花和黄花的时候,车子在河道上开不动了。登海使足了力气,也冲不过河床上的乱石堆。好半天,才发现走错了路,掉回头走上河床左面的路上,又顺利向前了。
又向东走一段落,看到一群人在河道上修补引水渠道。巴彦浩特自来水公司的一位管理干部告诉我,现在哈拉乌南北两沟乓天供应巴彦浩特居民3万立方米;前七八天,雨量较大的时候,达到过10万立方米。一般情况下,贺兰山水完全符合生活用水的要求,不需要消毒就可以饮用;只是在雨季,需要采取消毒措施。
11时40分,登海让我看道路旁边的木炭层剖面,好多块,从剖面中可以看到树木被烧过的痕迹。人们从这些剖面中得出贺兰山森林至少被烧过两次的认识。
北坡(明被)的青海云杉林开始多起来,主要采取间断分布的形式。登海说,青海云杉林下天然更新情况很好,中树、小树很多,让人感到“贺兰山有希望”。青海云杉的生命力强大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它们常常占领一面大坡,由玻底到山顶,不管条件如何严竣,它们
一步也不退却。
当我们又看到一块木炭层剖面,面对剖面中黑黑的炭块,登海说,解放后这40几年中,贺兰山森林没有发生过火灾。
在一片片青海云杉的观察中,我感受到青海云杉枝叶的颜色很美,它是灰绿色的,像是绿色针叶上撤了一层白霜。更有趣的是,越是小云杉,那灰绿色的针叶越美,像是闪着白光。
由南面一条支沟流下一股清清的水,人们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中午时分,登海和我在桥头野餐。登海带来的层次很多的发面饼,又到河水中洗了一袋李子,以及香肠等等。我们边吃边看。坐在桥头,向南面的那条支沟望去,只见青海云杉分布更加稠密,不但布满一面面山坡,竟然也扩展到河滩上来了。向东看,河滩上一片河柳之后也矗立着一片青海云杉。青海云杉走到河滩上来了,这是我们看到的一种让人喜悦的现象。
中饭以后,向东只走了几米远,就看到了右面大壁上分布着一片小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一种茎上开着球状白花的植物,登海说那是石葱,内蒙古师大一位教授专门研究这种植物。我实在没有想到竟会有葱类植物分布在岩壁之上。又向前走几步,一种美丽的岩壁植物吸引了我。那植物伸出一条花茎,茎上五六个枝条开放着淡红色的花,那茎和技也都是淡红色的,登海说它们还是昨天看到过的大黄。有一株大黄下部的几个叶片中,有一片已经由绿变红。大黄的花地竟是如此美观,也是我过去没有见到过的。
河滩上出现了好几片落叶松人工林,登海说,它们是华北落叶松。也正是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附近,我看到了一片蒙古扁桃,并且看到了它们的果实。那小小的果实挂在枝头,向阳的一面已经被太阳晒得鲜红,而晒不到的那一面却又极绿,可爱极了;形状的确像桃子,但是比一般桃子要小好多倍。
当着一片又一片爬地柏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我马上想起几天前王连和副教授对爬地柏的称赞。登海也对我称赞爬地柏,说它们可以攀登到很高的山上去。这种爬地柏的学名叫“松潘叉于圆柏”,是一种濒危植物。我们看到,这种濒危植物在贺兰山中长势极好,它们采取成片分布的形式,一占领就是一片。它们的优点是,不同比它们高的灌木和乔木争夺养分,在一片片爬地柏中,高大的乔木和并不高大的灌木都生活得很好。这种地面植物、小灌木和乔木,正好形成一种天然的立体结构。
在一片片的间断分布的青海云杉之后,在我们面前出现了河滩成大片的青海云杉林,和多少面山坡连在一起的大面积的青海杉林。登海看出我的异样兴奋的神情,问我:您是否认为我们只有断续分布的,而没有大面积分布的青海云杉林?我说,对了,我刚才的确是这样想的,而现在,事实纠正了我的想法。
我们在一片面积很大的青海云杉林旁停下车来,首先看到林子边缘的青海云杉比林内要高大粗壮得多,专家们给这种现象定名为边缘效应。在边缘上高大的云杉之下,分布着众多的美丽的小青海云杉。
我们兴奋地走进林内,残留的树桩告诉我,这里曾经分布着胸径80-100厘米左右的大青海云杉,但是已经采伐光了。当初,这里的国营林杨是以砍伐为主要任务的。到1992年,才建立起自然保护区,而且一建立就是国家级的,这里又是核心区,所以采伐已经停止下来。林内的景象还是“五代同堂”,刚出地面的,几十厘米高的,一两米高的,4-5米高的,7-8米高的,十几米到20米高的,高高矮矮,矮矮高高,繁荣茂盛。它虽然不是原始林,却出现着原始林中“五代同堂”的景象。这是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骄傲。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到这样多而又这样好的青海云杉林,在我是第一次。登海说,一些专家看了贺兰山的森林,说它是沙漠中的森林岛。这个形容,我认为十分确切。
贺兰山保护区(当然也包括东坡宁夏的贺兰山保护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宁夏、内蒙古河套粮食作物的屏障。不是贺兰山把西北风挡住,河套的粮食作物怕也早已被吹垮了。
我站在林外谷地上,贪婪地呼吸着山林里的新鲜空气,就跟在长白山、鼎湖山、尖峰岭、吊罗山、西双版纳的感觉一样。
下午1时30分,登海扭转车头,开始返回。登海向我提起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问题。例如,自来水公司利用贺兰山的山水供应居民使用,他们当然要收费用;但是水源来自贺兰山保护区,而保护区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工作人员待遇很低,能否从水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对森林水源的补偿。我说,这个问题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据我所知,只有辽宁省制订了地方性的法规来解决这个问题。
离开保护区,登海领我参观了保护区管理局管辖的多种经营单位,包括鹿场、地毯场,等等,共有8个生产单位,但效益都不甚好。特别让我气愤的是,南方某地来的一个骗子到养鹿场来购买鹿茸,竟然开了一张7万元的假支票,把老实的鹿场承包人坑害苦了。这种骗子真是披着人皮的畜牲。登海说,1992年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给的基建费用400万元,至今也没有拨到,目前的困难不小。
晚间,热情的登海招待我在他家吃晚饭,并且依照我的意见买了几样青菜,加上在青海云杉林捡来的一两斤菌类,可口已极,我竟然破例地吃了一大碗。
几天的贺兰山保护区采访,就这样结束了。
原贴见http://bbs.ynet.com/redirect.php?fid=31&tid=218584&goto=nextnewset

转自:http://bbs.nxol.com.cn/printpage.asp?BoardID=66&ID=368483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